2025年10月,智界突然甩出"王炸"!4D毫米波雷达选购方案落地,用户中心直接能换?
2025年8月24日,华为和奇瑞联手搞了个大动作——智界2024/2025款车型的4D毫米波雷达选购方案正式官宣,更狠的是10月23日宣布用户不用等交付、不用返厂,直接去用户中心就能换装!
这消息一出来,评论区直接炸锅:"之前说4D雷达没用的是不是要打脸了?""隔壁某品牌还在纠结装不装,智界直接让用户自己选!"要知道,4D毫米波雷达这玩意儿,之前被炒得神乎其神,结果不少车企要么不敢上,要么上了当噱头。
那问题来了:智界这次为啥敢让用户自己选?这4D雷达到底是真刚需,还是又一个营销套路?咱今天就来唠唠。
第一部分:2025年8月官宣、10月落地?智界这波操作到底图啥?
先划重点:2025年8月24日,智界产品总监@智界海蓝天官宣,2024/2025款Max及以上版本车型(包括智界S7 Max及以上、智界R7纯电Max及以上、R7增程Max版本)开放4D毫米波雷达付费选购,9月1日至12月31日开放预约登记,9月30日起用户中心按预约顺序邀请车主到店服务。到了10月23日,更劲爆的消息来了——用户中心直接可换,不用返厂!
当时很多人懵了:"之前买车没这选项,现在咋突然能换了?"结果一挖背景,直接恍然大悟——这事儿得从2025年8月说起。
2025年8月25日,智界的新款车型刚上市,新款智界R7和S7已经标配192线激光雷达加上3个分布式4D毫米波雷达矩阵,再加上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全套搭载华为ADS 4系统。宣传里到处说"搭载行业领先感知方案",配置单看起来也确实豪华。
但不少2024款和2025款早期订车的老车主发现自己的配置单里没有4D毫米波雷达,这就尴尬了。反倒是新款和竞品(比如某新势力旗舰)早早把4D雷达当卖点。结果用户群里一片吐槽:"花大价钱买智能车,连个高级雷达都没有?""华为技术这么牛,咋连这都怂了?"类似的声音每天都在评论区刷屏。
到了8月,智界突然甩出解决方案:不仅补上了4D雷达选项,还让老用户自己决定装不装!这背后其实是"用户需求倒逼技术落地"的典型案例。据官方透露,智界收集了大量老用户反馈,其中"感知精准度""恶劣天气表现"是吐槽集中的痛点。
为什么这两个痛点这么受关注?因为安全啊!开车在路上,遇到下雨天或者浓雾天,普通的毫米波雷达容易误报或漏报,车辆的智能驾驶系统就会出现诡异的制动或转向。这种事情如果经常发生,用户对车的信任度就直线下降。
而4D毫米波雷达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它能像激光雷达一样生成3D点云图,还多了"速度维度"和"高度维度"信息(普通毫米波雷达只能判断距离和角度),下雨天、大雾天识别行人和障碍物的能力显著提升。
为啥说这波操作硬刚?之前某品牌说"4D雷达成本太高,不适合家用车",结果智界直接让用户自己选,价格只要4999到5079元。智界S7 Max及以上版本4999元,R7纯电Max及以上版本5079元,R7增程Max版本4999元。
这价格相比其他品牌要低多了,而且还让用户自己决定要不要装。这不是打脸是啥?这波操作确实让整个车圈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变化。有的用户开始思考,如果4D雷达真的能提升安全性,那这钱花得值不值?
第二部分:4D毫米波雷达是啥黑科技?为啥能解决老用户的痛点?
可能有人要问:4D毫米波雷达听着高大上,到底比普通雷达强在哪?咱拆开聊聊。
简单来说,普通毫米波雷达就像"近视眼加色盲"——只能大概知道前面有东西,看不清具体形状,也分不出是车还是人,下雨天还容易误判,把雨滴当成了障碍物。而4D毫米波雷达,相当于给它戴了副"高清眼镜"还开了"夜视模式"!
它的核心优势有三点。
首先是"看得更清":普通雷达只能输出"点状信息",比如说前面有个障碍物,但啥都看不清。4D雷达能生成类似激光雷达的3D点云图,虽然密度不如激光雷达,但比普通雷达强太多了,连路边停着的电动车轮廓都能看清。
这有啥用呢?想象一下,你在城市里开车,突然发现前面有个小障碍物,普通雷达可能识别不出来是什么,系统就不知道要不要刹车。但4D雷达能给你一个清晰的3D画面,让车的智能驾驶系统明确知道前面是什么东西,该怎么处理。
其次是"算得更准":多了"速度维度"和"高度维度"信息,能更精准判断目标是靠近还是远离。比如说高速上突然窜出的行人,普通雷达可能误判为静止物体,因为它没有高度信息,看不出是真的行人还是路上的垃圾。但4D雷达能直接算出相对速度和高度,立马就能识别出真的有行人出现了。
还能识别地桩、路肩这些低矮障碍物。这些东西对普通雷达来说就像透明的一样,根本检测不到。但4D雷达有了高度维度以后,就能精准识别这些"异形障碍物"。
最后是"适应更强":这是最关键的。下雨、大雾、沙尘天,普通雷达因为靠电磁波反射,容易被干扰,误报率高得吓人。4D雷达的穿透力更强,能穿透前方障碍物探测到前前方的目标,这一点连激光雷达都做不到。而且不受环境和光线影响,在浓雾、雨天、强光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
这意味着啥?意味着你在最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系统仍然能给你可靠的信息。激光雷达在大雨或浓雾里就罢工了,但4D雷达照样工作。
举个真实的场景,在小区里开车,地上有个矮矮的石墩,普通雷达容易漏检,你的车可能就直接扎过去了,甚至撞坏底盘。但4D雷达能精准识别出那是个障碍物,系统就会及时提醒或者刹车。在郊区道路,容易误撞路肩,也是因为普通雷达识别不了。4D雷达就能把这些问题彻底解决。
这就是为啥老用户天天喊着要升级——不是为了炫技,真的是关乎安全的大问题。每次下雨或者大雾,普通雷达的奇葩表现就让人提心吊胆,生怕系统突然来个急刹车。有了4D雷达以后,这种担忧就能彻底消除。
第三部分:智界为啥敢让用户自己选?背后是技术自信还是市场策略?
现在问题来了:4D雷达这么好,为啥不是所有车都标配?智界让用户自己选,到底是真为用户考虑,还是另有算盘?
先看行业现状。目前市面上带4D毫米波雷达的车,要么是30万以上的高端旗舰,要么干脆不装。主打性价比的车型觉得成本高,就放弃了。智界这次把选装门槛拉到20万到30万级别,价格只要4999到5079元,还让用户自由选择,其实是一手"精准刀法"。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智界很清楚,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顶级感知配置。比如说,你只在城市里通勤买菜,普通雷达够用了。一个月跑不了几次高速,也不住在南方的多雨地区,那真没必要非得装4D雷达。
但另一方面,对于经常跑高速的人,或者住在南方多雨城市的用户,4D雷达就变成了刚需。这种用户在高速上跟车,最怕的就是突然冒出来个障碍物,系统误报导致急刹车,引发追尾事故。在南方天天下雨,普通雷达的表现又那么差,这钱花得就值。
让用户自己选,既避免了"一刀切"抬高售价,又能满足不同需求。这是聪明的做法。
更深层的原因,是智界背靠华为自研的4D毫米波雷达技术。华为采用分布式架构,把大部分信号处理和目标识别交给中央处理器处理,不像那些国外方案需要海量FPGA芯片来做实时处理,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华为的4D毫米波雷达现在的探测距离达到280米,成像精度提升了4倍,时延降低了65%,这些参数都是业界领先的水平。而4D毫米波雷达的成本只是激光雷达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行业里4D雷达的价格约在1500元到2000元,而激光雷达的价格门槛在一万元到一万五千元,差距太大了。
这就是为什么智界敢让用户"加钱升级"而不是"强制捆绑"。说白了,这不是"割韭菜",而是"让用户花该花的钱,买真正需要的功能"。对于确实需要4D雷达的用户来说,五千块钱出头就能获得显著的安全提升,这个价格其实很划算。
而且智界还学聪明了,不是让你在订车的时候就得决定要不要装,而是给老车主一个改口的机会。9月到12月这四个月,你可以预约登记,9月30日以后就可以去用户中心安装。这意味着你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了解4D雷达的实际效果,然后再做决定。不像那些品牌,订车的时候非得一次性确定所有配置,交付以后就再也改不了了。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消息一出,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讨论现场",咱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
问题一:"老用户换装要加多少钱?是不是智商税?"
根据官方政策,智界S7 Max及以上版本4999元,R7纯电Max及以上版本5079元,R7增程Max版本4999元。注意啦,只有Max及以上版本可以选购升级,不是所有车型都能装。这是为了降低成本,太低端的车型可能没有预留接口或者线路位置,硬装反而会很麻烦。
这个价格看起来不便宜,但得把硬件、安装、标定这些都算进去。4D雷达本身的行业价格就在1500到2000元,加上安装调试费用,5000块钱出头其实很合理。
关键是"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你经常遇到雨雾天误报、高速跟车焦虑、小区地桩漏检,这钱花得就值。但如果只用来代步买菜,一个月不跑一次高速,那确实没必要硬上。这就是为什么智界让用户自己选,而不是强制标配。
问题二:"4D雷达和激光雷达比,谁更厉害?"
激光雷达是"天花板",探测精度最高,能生成超高密度的3D点云。但成本贵啊,一个激光雷达要一万到一万五千元,是4D雷达的五倍到十倍。而且激光雷达怕脏怕雨,镜头脏了影响效果,大雨或浓雾里就罢工了,还无法穿透障碍物。
4D雷达是"性价比之王"——虽然精度略逊于激光雷达,但胜在成本低、全天候可用、能穿透障碍物。简单说:激光雷达是"旗舰专属",4D雷达是"实用党首选"。
最聪明的方案是两者配合使用。新款智界R7和S7就是这么干的,192线激光雷达加3个4D毫米波雷达加后向固态激光雷达,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感知体系。激光雷达负责精准识别,4D雷达负责全天候补充和穿透,两个技术互补,效果最好。
问题三:"以后会不会标配?现在选装会不会亏?"
从趋势看,4D雷达正在快速普及。预计2025年仅乘用车部分4D毫米波雷达上量就超过一千万颗,远高于激光雷达的三百万颗。新款智界R7和S7(2025年8月25日发布)已经标配了4D雷达,这说明标配的时代确实要来了。
但对于2024款和2025款老车主来说,现在选装相当于"提前享受技术红利"。等以后二手车市场上,配置更先进的车残值可能更高,因为后续买家会更看重这些新技术。
所以与其纠结"以后会不会送",不如看自己当前需求:需要就选,不需要就不纠结。反正既不会亏,也没啥后悔的可能。
结语:智界这波操作,给车圈"上了一课"!
从2025年8月24日智界官宣4D雷达付费选购,到10月23日宣布用户中心可换,整个过程看下来,你就能发现:真正懂用户的品牌,不会盲目堆配置,而是让用户自己做选择。
4D毫米波雷达不是噱头,而是实实在在能提升安全的功能。让用户自由选装,也不是抠门,而是尊重不同需求。有的人真的需要这个功能,有的人暂时用不着,让用户自己判断,这才是最人性化的做法。
智界这套玩法其实就是在告诉整个行业:新技术不用急着全部标配,不用急着全部强制绑定,让市场来调节,让用户来选择。这样既能满足有需求的用户,也不会给无需求的用户增加负担。
下次再有人说"智能驾驶都是营销",咱就把智界的案例甩过去——技术落地不靠吹,靠的是听用户的、解决用户的痛点。智界敢让用户自己选4D雷达,就是对自己技术的自信,也是对用户选择权的尊重。
最后的问题:如果你的车支持4D雷达选装,你会为了更安全的驾驶体验,多花这五千块钱左右吗?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