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不少车企换汤不换药,这次大众CC家族2026款的改动,也算是个典型例子。22.49万元起,给出的还是老款2.0T发动机,最高162千瓦,低功率版137千瓦。说实话,这动力参数对中型车来说在2025年已经不算特别抢眼了(体感/样本少)。前几天去看车,中控屏依然走旧款设计,那个无边框车门设计倒是能让人眼前一亮。
朋友打趣我:你确定这不是22.49万新车?我还以为是12万多起步,错觉吧。我也差点信了。22万多,和奥迪A4L、迈腾、帕萨特处于差不多价位,甚至稍微贵些。大众CC三厢定位确实没落差,但一直咬着2.0T不放,挺让人好奇的——车企真心没更激进的动力规划吗?
我在4S店碰到个销售,他跟我说:这款车主要吸引的是追求颜值和品牌而不是性能的用户,中置多横幅前脸和猎装版本选择还有点竞争力。我问:两个版本的实操差别呢?哪个更靠谱?他说,三厢版相对舒适,猎装版更灵活一点儿,尤其是后备箱空间,猎装车方便日常带点行李、运动装备,高度和轴距其实几乎没区别,但猎装的车顶行李架是卖点。
说实话,选这车真得看个人需求,单纯靠配置升级很难打动我。2026款取消了方向盘换挡拨片,这个我有点儿不理解,感觉还挺实用;另外座椅材质由真皮+仿皮变成纯仿皮,对用户体验其实是有所牺牲的,哪怕不是特别明显。可能是成本考量,也可能供应链上真没那么多真皮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关于供应链,说起来就有点复杂。简单讲,这就像厨房备料,你想做一道复杂菜肴需要各种调料和食材,但供应链卡壳了,可能只能先用最常备的盐和油,别想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大众在2.0T发动机上还死磕,是因为发动机大换代的成本和风险太高。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一直有顿挫的传言,我心算了一下,日常百公里燃油成本大概比相近排量自吸发动机车型贵个10%左右(估算),开起来是不是还划算?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大众CC的车门无边框设计用户反馈两极分化——优雅是优雅,但冬天密封性和后期维修成本又是众口难调的问题。你觉得要是这点用料上再舍得一点,会不会提高用户满意度?
聊到这个定位,我稍微得纠正一下自己刚才的老款动力说法。其实大众的2.0T虽然不是新鲜货,但调教和耐用性确实一贯被认可,只是跟当下的涡轮增压小排量和混动趋势比,感觉就有点掉队。这和我一开始对大众还靠老发动机吃老本说法有出入,我反而开始怀疑大众是不是在用稳扎稳打的策略保市场(销售说法有时是官方宣传,得自己体感验证)。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毕竟这个稳扎稳打的策略还能撑多久?
跟它同价位的迈腾和帕萨特,动力和配置其实都差不多,只是迈腾价格稍低,销量和品牌认知度也更稳。CC的猎装设计是一个特色,但在国内很难像欧美市场那样有认知基础,这在哪里吸引年轻消费者,还是挺有挑战的。
我有点儿嫌麻烦不想去测评细节,但这么一个车系,配置微调、发动机不升级,确实让我觉得大众还有点迷之自信。2025年8月,CC家族销量1261台(来源样本有限),这数字摆在那里,车企到底怎么看待这款车的市场未来?公开信息少得可怜。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市面上像CC这样保持老骨头的车型多了去了,换代周期越来越长,是因为成本压力还是消费者的耐心?取消方向盘换挡拨片这种细节,为啥会被忽略,却又关系体验呢?
最后提一句,车门密封条的小胶圈竟然有点点变形,这种细节和车主日常感受相关,或许才是决定一辆车有人气没人气的关键吧。你会在乎这些小地方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