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干得越久,就越会明白一个道理:钱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但它确实能说明很多事情。
一个人年薪能拿到100万+,那他一定不是“运气好”就能混上去的。
他不是靠“会说话”拿到的工资,也不是靠“踩点准”混进去的。
他必然是踩过坑、扛过雷、熬过夜的。尤其是技术岗,尤其是大厂的技术岗,尤其是卷到没朋友的智能汽车行业。
你想拿高薪,那你得有高压下活下来的能力。
你想进头部车企,那你得有在一堆人里脱颖而出的筹码。
你想职级上得快,那你不能只是完成任务,你得是解决问题的人。
这年头,光技术好不行,你还得能扛事儿,能抗压,能在十几个需求炸开的早会上一句话不说地憋着改完三版方案,还能在周会上不卑不亢地汇报出结果。
你不想这么卷?那你就得接受每年涨薪3%、绩效B+、年终奖两个月的命。
最近,看到一位理想汽车的员工爆料:
工作10多年了,如今在理想汽车做安卓开发,职级17级,薪资结构是60万*14+20万,总年薪104万。
理想汽车这家公司,什么风格大家都知道:狼性文化、节奏极快、目标导向、压强极大。
它不养闲人,不搞温情,不跟你谈“慢慢成长”,你能扛住,你就能升;你扛不住,你自己走。
但只要你干得出来,它就真给钱。而且给得不含糊。
这几年新势力车企里,理想是真的活得最像一家互联网公司的。
它有产品主导意识,有打法、有节奏、有章法。它不是那种“堆人搞事”的传统主机厂,它是真的在用“平台型”的思维做车。
而在这种环境里,技术岗的价值就能被放大。
UI流畅与否、系统响应快不快、车机体验丝不丝滑、OTA推送稳不稳定,哪一个不跟安卓开发强相关?
为什么理想舍得给?因为它知道值钱的不是你写的代码,而是你写完还能保证它跑得起来、跑得稳、跑得久。
你能节省它的调试时间、减少它的线上事故、提升它的用户口碑,那你就值这个钱。
这是一个结果导向型的激励机制。
再看现在其他的大厂,工资帽一个比一个紧,能拿到百来万的,越来越少。
不是你不优秀,是大厂的分水岭已经来了。
你不去做能让老板看到结果的事,那老板也不会多给你一个点绩效。
你得知道,在哪种环境里,你的努力才会被看见,并被“高价收购”。
很多人努力了很多年,写了无数代码,带了几个实习生,扛过几个大项目,最后还在拿着40多万的年包,被老板一句话否定三年努力。
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不值钱。你得去找那个你值钱的地方。
如果你是那种执行力强、但没啥想法的人,去一家流程型公司,按章办事,能稳稳拿钱。
如果你是那种目标感强、能压自己、能带着团队冲的那种人,就去理想、去华为、去那种目标导向型的公司。
如果你是那种想法多、执行散、情绪重的人,可能更适合创业公司,打打游击,搞搞创意。
职场不是考试,不是你考了90分就一定比别人强。
职场是交易,是匹配,是你和公司“互相利用”的过程。
你值多少钱,不在于你努力了多少年,而在于你能不能在对的地方把你的价值变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