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新鲜事,让不少准备买车的朋友们议论纷纷。
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图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开着省心,坐着舒坦。
可这两件事,有时候挺矛盾。
想要坐着舒服,悬挂就得软,但车子一拐弯就晃晃悠悠,跟坐船似的,后排的人容易晕车;想要开着有信心,转弯稳当,悬挂就得硬,可一过个减速带或者烂路,车里的人就得跟着一起颠,体验感大打折扣。
这就好比选鞋,要么软底舒服但不跟脚,要么硬底有型但磨得慌。
难道就没有一辆车,能把这俩优点结合起来,价格还亲民吗?
就在大家觉得这是个奢望的时候,上汽荣威的一款新车——荣威M7 DMH,站出来说,它做到了。
而且,它不光是自己说,还请来了一堆“国家队”级别的大咖来作证,甚至拿到了一个听起来就很厉害的行业首个“AI智控底盘舒适认证”。
这事儿的见证人里,还有一位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面孔——冬奥短道速滑冠军王濛。
一个在冰上追求极致速度和稳定的世界冠军,来看一辆家用轿车的底盘,这组合听起来就挺有意思,也让人不禁好奇,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咱们先来看看这场给荣威M7 DMH颁发证书的“考试”有多严格。
这次活动不是企业自己办的发布会,而是由新华社旗下的《新华汽车实验室》牵头组织的。
新华社的分量,大家心里都有数,这首先就保证了活动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而负责具体测试操作的,是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这可是国内汽车测试领域的“国家队”,他们的数据和结论,在行业里就是标准。
所以,这从根上就杜绝了“自卖自夸”的可能性。
最有意思的,是这次测试舒适性的方法。
以往评测一辆车舒不舒服,大多是找几个体验者坐进去,然后凭感觉打分。
但人的感觉是很主观的,今天心情好,可能觉得颠一点也无所谓;昨天没休息好,可能稍微一晃就觉得难受。
这种方式不够科学,也不够公平。
而这次测试,请来了一位特殊的“考官”——一个国内首次使用的“晕车测试仿生假人”。
这个假人可不简单,它体内布满了各种精密的传感器,能够像真人一样,感知车辆在行驶中的各种动态,比如前后俯仰、左右摇晃、上下颠簸的幅度和频率。
然后,它会把这些主观的“感觉”,转化成一串串谁也无法反驳的客观数据。
这就好比医院里的各种检测仪器,你说你感觉不舒服,医生得看心电图、看CT片子,用数据说话。
在这位“铁面无私”的考官面前,荣威M7 DMH经历了一系列远超我们日常驾驶强度的极限挑战。
比如,在模拟的颠簸路面上高速行驶,看车辆的晃动控制得怎么样;在赛道上紧急制动,看车头会不会猛地“点头”;在坡道上起步,看车身姿态是否平稳;还有高速过弯,看车身会不会发生严重的倾斜。
测试结果显示,这台十万级别的家轿,在这些挑战中表现得异常从容,各项数据都非常出色,真正做到了“飞坡姿态稳、起步不俯仰、急刹不顿挫、过弯不侧倾”。
正是凭借这样实打实的硬核表现,它才最终拿下了这个含金量十足的“AI智控底盘舒适认证”。
那么,一台预售价不到十万块的车,凭什么能有媲美几十万豪车的底盘表现呢?
这就要说到它背后真正的“秘密武器”了,一套由上汽荣威完全自主研发的智能底盘系统。
这套系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两部分:一个是负责看的“千里眼”,一个是负责动的“灵活腿脚”。
这个“千里眼”,就是所谓的“AI预瞄技术”。
它通过车头的摄像头和雷达,不断地扫描前方路面的情况。
就好像我们走路时眼睛会一直盯着前面,看到有个坑会提前准备跨过去,看到有滩水会提前绕开一样。
这辆车的AI系统也能提前“看到”前方的减速带、坑洼或者颠簸路面,并且能判断出它们的大小和严重程度。
而“灵活腿脚”,就是那套名为“mCDC电磁悬挂”的黑科技。
传统的汽车悬挂,就像一根硬度固定的弹簧,要么软要么硬,没法变。
而mCDC电磁悬挂的减震器里,填充了一种很神奇的磁流变液。
简单说,这种液体里有无数微小的磁性颗粒,不通电的时候,它们自由散漫,液体就很“软”;一旦通上电,这些颗粒就会瞬间整齐排列,让液体变得像果冻一样粘稠,也就是变“硬”了。
而这个从软到硬或者从硬到软的切换,只需要千分之一秒的时间,比我们眨一下眼还要快得多。
现在,我们把“千里眼”和“灵活腿脚”结合起来,整个画面就清晰了。
当车辆的“千里眼”在前方50米处发现一个减速带,它会立刻给“灵活腿脚”下达指令:“前方有颠簸,准备变软!”于是在车轮压上减速带的那一瞬间,悬挂正好调整到最柔软的状态,轻松地就把冲击吸收掉了,坐在车里的你只会感觉车身轻柔地起伏了一下,而不会有那种生硬的冲击感。
反之,当你要快速拐一个急弯时,系统会判断出车身需要更强的支撑力来抵抗侧倾,“千里眼”又会下令:“准备过弯,全体变硬!”悬挂瞬间变得硬朗,牢牢地撑住车身,让你感觉车子紧紧贴着地面,过弯又稳又有信心。
这就是所谓的“该软时软,该硬时硬”,它让舒适和操控不再是对立的两面。
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这套mCDC电磁悬挂技术,从硬件制造到软件算法,都是上汽荣威自己埋头苦干攻克下来的。
在过去,这种高端技术一直被德国博世等少数几家外国巨头垄断,价格昂贵,而且你想用,还得看人家的脸色。
现在,我们中国自己的车企把它做出来了,不仅打破了技术壁垒,更重要的是,把成本打了下去,让普通消费者也能享受到。
这就引出了这件事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技术平权”。
曾几何时,像电磁悬挂这样的高级配置,是三十万、五十万甚至百万级豪华车的专属标签,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而荣威这次,毅然决然地把它应用在了一台十万级别的家用轿车上。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配置下放,它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顶尖的技术,不应该只是少数人的玩物,它更应该服务于最广大的普通民众,提升大家日常出行的品质和安全。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拥有了足够技术储备和体系能力之后的一种自信和担当。
当然,一辆好车也不能只有一副好底盘。
荣威M7 DMH在其他方面也给出了十足的诚意。
作为一款混动车型,它提供了160公里的同级最长纯电续航,这意味着在城市里上下班代步,完全可以当成一辆纯电车来开,几乎不用花油钱,彻底告别了续航焦虑。
而跑长途时,它的综合油耗也控制在极低的水平。
此外,车内宽敞的空间,可以放倒的“全景沙发躺椅”,以及能和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手机品牌无缝连接的智能车机系统,都让这辆车的舒适体验和智能化水平,远远超出了人们对一辆十万级家轿的传统预期。
市场的反应是最好的试金石,在成都车展开启预售短短一周内,订单就突破了一万台,这说明消费者用真金白银,为这种“高配低价”的价值理念投了赞成票。
荣威M7 DMH的出现,无疑为竞争激烈的家轿市场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它逼着所有对手都必须拿出更有诚意的产品来应对,而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位普通的消费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