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芯片出口叫停了,原来是高管在内斗,欧洲车企跟着停产

这事儿,要我说,闻着就不是一股子芯片味儿,倒像是一出豪门内斗的狗血剧,主角还拿错了剧本,演砸了。

你以为是中美欧的科技三国杀?是荷兰政府的“爱国”大戏?

拉倒吧。

在我这儿,这故事从头到尾就一个词儿:尴尬。荷兰人尴尬,欧洲人尴尬,那几个自作聪明的荷兰高管,估计现在尴尬得能用脚指头在地上抠出个三室一厅。

你琢磨琢磨,这事儿最吊诡的地方在哪儿?不是荷兰政府翻脸不认人,也不是咱们这边果断反制。这些都是牌桌上的常规操作,你来我往,不新鲜。

最逗的是,这起事件的核心矛盾,居然不是国家层面的掰手腕,而是源自一家公司内部的“宫斗”。几个荷兰籍的“前朝遗老”,眼瞅着新东家把家里收拾得风生水起,把一个快揭不开锅的破落户(安世半导体的前身),硬生生给盘成了全球车规级芯片的“销冠”,他们心里不平衡了。

闻泰芯片出口叫停了,原来是高管在内斗,欧洲车企跟着停产-有驾
闻泰芯片出口叫停了,原来是高管在内斗,欧洲车企跟着停产-有驾

这事儿,得从人性里找答案。

你想想那个场景。闻泰科技,一个中国的“土财主”,当年揣着真金白银,从快破产的边缘把安世给捞了回来。这可不是简单的收购,这是救命。按理说,新老板来了,你作为老员工,尤其是高管,要么拿出本事好好干,要么拿钱走人,江湖再见。

可那三位荷兰哥们儿不这么想。

他们骨子里可能还觉得,你一个中国来的,懂什么半导体?我们才是正统。现在公司赚钱了,风光了,那是我们底子好,是我们技术牛。你张学政,不过是运气好,踩对了点儿。

这种心态,职场里太常见了。就是那种“平台牛逼,误以为是自己牛逼”的典型代表。他们忘了,是闻泰砸了几百亿的真金白银,是张学政大刀阔斧地改革,才让这艘破船重新变成了能下金蛋的巨轮。

人心一旦失衡,动作就容易变形。他们开始在公司里拉帮结派,搞小团体,甚至不惜捅到法院,做伪证,想把新老板给“架空”,最好是能把公司再变回“纯粹的”荷兰公司。说白了,就是一出现代版的“管家密谋夺家产”。

闻泰芯片出口叫停了,原来是高管在内斗,欧洲车企跟着停产-有驾

这步棋,走得又蠢又坏。

坏,是因为吃里扒外,毫无职业道德。蠢,是他们压根没看清现在的天象。

他们以为荷兰法院就是天,以为搞点法律诉讼就能把中国老板挡在门外。他们千算万算,没算到两件事。

第一,他们没算到闻泰科技和张学政的脾气。

你不是要玩法律吗?行,我跟你耗着。但我的公司,我说停就停。一纸公告,安世芯片,禁止出口。这招叫什么?釜底抽薪。你荷兰政府不是想当“接盘侠”吗?我让你接一个一分钱都赚不到的空壳子。你不是要保住荷兰的“产业瑰宝”吗?我让你的瑰宝直接变成一块烫手山芋。

这一下,直接打在了七寸上。

德国的奥迪,法国的标志,一票欧洲车企瞬间傻眼了。以前觉得离不开美国芯片,现在才发现,原来自己脖子上的另一根绳子,攥在中国人手里。汽车生产线因为缺了安世的芯片,咔咔地停。这损失,可不是几个亿欧元能打住的。欧洲的汽车工会不干了,制造商不干了,整个产业链都开始叫唤。

荷兰政府这下彻底傻了。本想演一出“为国护盘”的正剧,结果活生生演成了一场国际笑话。压力,瞬间从中国这边,转移到了他们自己身上。

第二,也是最致命的,他们没算到国际关系这个大盘子,压根不是他们这种“地方诸侯”能操纵的。

你猜怎么着?就在荷兰人为了安世这点事儿焦头烂额的时候,地球另一边的风向,悄悄变了。

中美关系,这个全球最复杂、最重要,也最让人看不懂的双边关系,居然开始有了点回暖的意思。双方高层你来我往,谈得还挺热闹。虽然底下小动作不断,但至少明面上,大家又愿意坐下来聊聊了。

这个变化,对荷兰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他们之前敢对安世动手,背后最大的倚仗是什么?不就是美国大哥在后面撑腰,搞“脱钩断链”,围堵中国芯片产业嘛。荷兰觉得自己是跟对了队伍,冲在了第一线,这叫“投名状”。

结果呢?前线的炮灰还在壕沟里瑟瑟发抖,后方总指挥部的大佬们已经开始握手言和,商量着战后重建了。

这就尴尬了。

荷兰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那个被遗忘在山顶上放哨的士兵。当初为了向大哥表忠心,得罪了邻居,现在大哥跟邻居和好了,自己反倒成了多余的那个。美国人要的是ASML的光刻机,对你荷兰政府和安世的这点破事儿,根本不关心。只要不影响大局,你荷兰是死是活,关我屁事?

这就是国际政治的残酷。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小国的悲哀就在于,它们的利益,往往只是大国博弈棋盘上可以随时被牺牲的筹码。

所以你看闻泰科技最新的声明,那叫一个硬气。想让我们恢复出口?可以。但有个条件:必须恢复我们老板张学政的职务。

闻泰芯片出口叫停了,原来是高管在内斗,欧洲车企跟着停产-有驾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这公司,姓中。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你们荷兰政府那套把戏,我们不认。我们老板什么时候能回去上班,芯片什么时候能发货。否则,免谈。

这已经不是在跟荷兰政府商量了,这几乎是在下最后通牒。

闻泰的底气从哪来?

一部分,来自中国整个产业链的崛起。咱们现在能自己玩转车规级芯片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你不用我的,可以,那你的车也别想卖到中国来。这个庞大的市场,谁都得掂量掂量。

另一部分,就是来自对荷兰乃至整个欧洲的精准判断。他们看透了,这帮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只要疼到肉了,什么原则、什么立场,都可以再谈谈。

所以,安世这件事,到最后会怎么收场?我估摸着,大概率是荷兰政府找个台阶下,法院撤销裁决,张学政官复原职,芯片恢复出口。大家当无事发生,顶多是荷兰政府的脸被打肿了,得回家敷几天冰块。那几个里通外国的荷兰高管,卷铺盖走人是他们最好的下场。

但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一个血淋淋的醒。

我们总说全球化,说商业无国界。但安世这事儿,就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它告诉我们,当你的资产、你的公司开到了别人的地盘上,你就不是单纯的商人了。你公司的股权证上,写着的是你的名字,但那张纸背后,看不见的地方,还印着你的国籍。

闻泰芯片出口叫停了,原来是高管在内斗,欧洲车企跟着停产-有驾

在和平时期,大家笑脸相迎,你好我好。一旦风云突变,人家随时可以撕下温情脉脉的面纱,用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来一场“合法”的抢劫。

所以,中国企业出海,光有钱、有技术,还远远不够。你还得懂政治,懂人性,懂得怎么在别人的规则里保护自己,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要有掀桌子的勇气和实力。

安世这堂课,价值千金。它让我们看清了谁是朋友,谁是过客,也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路。什么“去中国化”,什么“脱钩断链”,听起来挺吓人,但只要我们手里有牌,有市场,有让对手感到疼的筹码,那最终,还是得回到谈判桌上,心平气和地谈生意。

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而做生意,只是要钱。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后者划算得多。

这事儿你怎么咂摸出味儿来的?评论区里唠唠。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