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小鹏汽车近日宣布,双方联合开发的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CEA将扩大应用范围。自2027年起,CEA架构将从大众品牌本地在研的纯电动车型,拓展应用至在华生产的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这一举措标志着大众在燃油车智能化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燃油车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98.1万辆,同比增长8.4%,连续两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尽管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渗透率持续攀升,但燃油车依然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应对电动化趋势,车企们纷纷为燃油车加装智能系统,试图通过智能化手段延长燃油车的生命周期。
大众与小鹏的合作,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CEA架构作为智能汽车的“神经中枢”,搭载中央计算平台,支持高阶驾驶辅助、智能座舱及整车级OTA升级。此前,该架构已被纳入大众在华纯电车型研发计划。此次向燃油、混动车型延伸,意味着大众在华全系产品将共享同一套技术底座,燃油车也将拥有智能化专用的电子电气架构。
这种做法并非大众独有。此前,奥迪与华为的合作也为奥迪的燃油车注入了智能基因。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搭载华为智能驾驶系统,以双激光雷达及视觉融合感知方案,实现了城市拥堵跟车、高速智能变道、智能泊车等功能。这款车型在预售至上市期间,收获了超过9800个订单,上市后12小时内锁单超过8000个,市场反响热烈。
上汽大众帕萨特Pro则是另一个成功案例。这款车型通过增强智能化能力,包括IQ. 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AR实景导航、HUD抬头数字显示等,显著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帕萨特家族2025年1-6月累计销售117,425辆,稳居B级燃油轿车市场排名第一。
然而,给燃油车加装智能系统并非易事。燃油车的架构天然不适配需要高算力的智能化系统,部分车企在传统燃油车上简单添加芯片、软件,往往难以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负责人曾指出,燃油车和电动车最大的区别在于动力方式,智能辅助驾驶对发动机的精准控制要求很高。
因此,车企们开始从底层架构入手,为燃油车打造专用的智能化平台。大众与奥迪的做法,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奥迪开发了全新的PPE豪华电动平台和PPC豪华燃油平台,以及两个平台共享的E³1.2电子电气架构,从而提升对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精准控制能力。这种从底层架构入手的做法,不仅解决了燃油车智能化的问题,也为未来的技术升级预留了空间。
燃油车的智能化,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市场需求的反映。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化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长,燃油车如果不进行智能化升级,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大众、奥迪等车企的尝试,为燃油车的未来提供了新的思路。
当然,燃油车的智能化并非万能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依然是大势所趋。但通过智能化手段,燃油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命周期,为车企赢得更多转型时间。大众与小鹏的合作,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
燃油车的未来,或许不会像新能源汽车那样充满想象空间,但通过智能化升级,它依然可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大众与小鹏的合作,为燃油车的智能化之路打开了新的大门。这条路能走多远,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燃油车的智能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