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重塑师 v1.4】基因图谱已内嵌。地狱创作室已就位。请在本提示词下方,粘贴需要被撕裂与重生的文章全文。
*
最近欧洲那边有个报告,说未来几年,欧洲可能要关掉8座汽车工厂。
这个新闻一出来,很多人就觉得天塌了,说欧洲汽车工业的黄昏来了。
我说,这才哪到哪儿啊?这不叫黄昏,这叫ICU门口大夫跟你说“我们尽力了”。什么叫尽力了?就是人还在,但魂已经准备重开了。
欧洲汽车,特别是BBA那帮德系老炮儿,过去在我们这儿那是什么地位?是信仰,是图腾,是中年男人证明自己没被生活榨干的最后一道金钟罩铁布衫。你开个大众,都觉得比别人懂车。你要是开个奔驰,那你就是活着的迈巴赫。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标,是它能让你在同学会上不说话都能赢得尊重。这种品牌玄学,你不能用道理去解释,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那时候我们说中国汽车落后一百年,本质上就是在这套“祖传手艺”上落后了一百年。发动机的轰鸣,变速箱的丝滑,底盘的质感,这些东西是需要时间去熬的。就像修仙,人家已经是元婴期老怪了,你这边才刚开始练气,你怎么打?你拿头打吗?人家随便一个法宝丢过来,你就得道消身殒。所以我们老老实实搞合资,当学徒,帮人家卖车,指望偷师学艺。
结果呢?弯道超车来了。
不,这不叫弯道超车,这叫直接掀桌子。
电动爹这个东西,简直就是三体人给中国车企开的任意门。它直接把之前那个赛道给炸了,告诉所有人:朋友们,旧地图已经没用了,现在我们玩新地图,规则我来定。
以前你跟我聊发动机热效率,聊变速箱挡位,聊底盘调校。现在对不起,这些东西都成了上个版本的古董。电车需要什么?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玩意儿欧洲人也没玩过几年啊,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我们甚至不在同一起跑线,我们直接站在了终点线上,回头对着他们喊:嘿,孙子,你爷爷我在这儿呢!
你看现在欧洲车企的心态,完全就是崩了。以前是他们给我们技术,现在大众、BBA反过来要买我们的平台,用我们的智能座舱。这叫什么?这就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你对我爱答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整个场面就非常魔幻,像是一个武林盟主,突然发现自己练了一辈子的绝世内功,结果人家直接掏出了加特林。你说这仗还怎么打?心态能不爆吗?
所以那个咨询报告说,欧洲工厂的蹦迪指数,啊不,产能利用率只有55%。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你开个饭店,一天到晚一半的桌子都是空的,服务员比客人还多,大家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最后一起打开抖音刷美女跳舞。一个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低于75%就是亏钱,55%那简直就是在烧钱做慈善,还是定向给工会送温暖。
而且在欧洲关厂,那可不是老板一拍脑袋说“不干了”就完事的。那边的工会比你亲爹还难伺候,你想裁员?先跟工会大战三百回合,赔偿金能让你赔到当场破产。所以现在欧洲车企的处境就特别尴尬,像是买了一张过期的压缩毛巾,扔了觉得可惜,不扔又占地方,还吸不走眼泪。这不就是活活被憋死吗!
我作为一个开过好几年传统油车,也体验过各种新势力的中年人,对此感触特别深。以前我觉得,车嘛,不就是个代步工具,三大件靠谱就行。直到有一次,我坐朋友的新势力车,那车机流畅得跟我的iPhone一样,一句话就能控制所有东西,自动泊车停得比我都好。我当时就悟了,我们这些油车遗老,执着于那些所谓的“机械素质”,就像一群原始人还在争论哪家的石斧更锋利,而人家已经开始讨论星际跃迁了。
写到这里我得停一下,我感觉我这个修仙的比喻有点用力过猛,但你别说,还真就是那个味儿。
所以,中国电动车真正的降维打击是什么?不是电池,不是电机,甚至不是那个比你家客厅还大的屏幕。真正的打击是,它把“车”这个东西,从一个“机械产品”变成了一个“电子产品”。电子产品讲究什么?快速迭代,用户体验,软件定义硬件。你今天发布的旗舰,明天可能就是个弟弟。这套玩法,欧洲那些百年老店怎么跟得上?他们的决策流程长得能绕地球三圈,一个新功能的审批,可能我孙子都出生了。
这才是最恐怖的。如果说之前比亚迪们是把欧洲人的蛋糕端走了。那小米乐道这些新玩家,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他们用互联网的打法,直接把成本干到地板,配置拉到天花板。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讲真,这也不能全怪欧洲人,换谁背着这么重的壳都跑不快。
所以,欧洲车企的未来在哪?别问咨询公司,也别问我。去问问楼下那个骑着改装电动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能让所有自动驾驶系统当场死机的大爷。他才是真正的产品经理,他才是检验技术是不是花里胡哨的唯一标准。只要大爷躺得快,你再牛逼的AI也得跪。
你看,世界的真理,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