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汽车先锋思享荟:智能化下半场如何破局?

2025年8月29日,由汽车观察与成都国际车展组委会联合主办的“2025汽车先锋思享荟”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以“智问下半场”为主题,聚焦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议题,吸引了行业专家、车企高管及科技企业代表共议技术趋势与生态重构。

‌行业拐点:从“增量竞争”到“质量深耕”

2025汽车先锋思享荟:智能化下半场如何破局?-有驾

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前汽车市场已进入“低增长常态”:2025年1-7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45%,预计年底将超越燃油车;L2级智驾渗透率逼近60%,智能座舱搭载率超80%。他强调,下半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需通过高阶智驾、数据安全等技术突破,以及全球化本地化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以企业实践佐证,提出“技术奇瑞”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智驾成本,实现“科技平权”。其1.5T混动发动机热效率达44%,每升油发电3.7度,纯电续航突破400公里,展示了中国车企的技术韧性。

‌技术驱动:大模型重构智能驾驶范式

复旦大学肖仰华教授指出,大模型正成为智能驾驶的基石。从早期基于规则的自动驾驶,到特斯拉FSD端到端模型,再到具身大模型(VLA模型)整合视觉、语言与驾驶策略,技术迭代显著提升了开放场景的适应性。然而,伦理决策、数据泛化等挑战仍需攻克,“中国训练的数据能否适配海外场景,取决于AI泛化能力的极限”。

2025汽车先锋思享荟:智能化下半场如何破局?-有驾

一汽奥迪李凤刚则反驳“燃油车无法智能化”的观点,展示奥迪通过E3 1.2电子架构与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实现“油电同智”。该架构采用5个高性能计算中心(HCP),千兆以太网实现10-20ms级响应,同时保留奥迪百年驾控基因。“安全是车的第一性,智能化不能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

‌生态之争:全栈自研还是盟友共生?

2025汽车先锋思享荟:智能化下半场如何破局?-有驾

在互动环节,嘉宾就技术路线展开激辩。地平线副总裁吕鹏认为,智驾标准化后将催生更多生态合作,“像安卓系统一样开放”。深蓝汽车苏琳珂指出,盟友共生的核心是边界清晰化,“软件采购需解决计价与维护的标准化问题”。

麦格纳斯太尔全球副总裁Kurt Bachmaier强调,合作是传统供应链的基因,“我们能为车企降低30%研发成本,缩短上市周期”。而四维图新副总裁许鹏飞则提出,高精地图与多模态数据融合需产学研协同,“未来仿真逼真度将决定模型效果”。

‌用户价值:科技平权的底层逻辑

2025汽车先锋思享荟:智能化下半场如何破局?-有驾

岚图汽车CEO卢放提出“用户型科技企业”定位,强调智能化需以场景为导向。其“灵犀座舱”整合AR-HUD与手势控制,而全球首发的智能超混800V技术支持5C超充,纯电续航达410公里。“技术堆砌≠体验升级,用户要的是‘无感’的智能。”

小红书商业负责人雷藏从消费者视角补充:“颜值与情绪价值同样关键。科技需分层满足需求——安全功能应普惠,高阶体验可溢价。”现场调研显示,70%观众倾向“盟友共生”,但特斯拉与华为的成功案例亦引发对全栈自研效率的思考。

2025汽车先锋思享荟:智能化下半场如何破局?-有驾

论坛的压轴环节——“2025智輅奖颁奖盛典”隆重上演。历经两届品牌积累,今年的智輅奖实现了全面升级:超过100家科技企业踊跃参与申报,60项技术成果成功入围,最终27项成果凭借其技术创新性、行业影响力和落地价值,脱颖而出,荣获年度大奖。

四三说:

本次思享荟为行业提供了“破卷”新思路:智能化下半场需平衡技术深度与用户价值,同时构建开放生态。正如王侠会长所言:“拥抱低增长,方能走出内卷困局。”成都经开区副主任李坦亦呼吁,产业需依托本地化优势,共筑“智造”新高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