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销量跌至谷底,中国美国市场频吃败仗还能否王者归来?

曾几何时,保时捷是荣光无限的代言词,高端、奢华、性能爆表,好像只要挂上这个车标,汽车行业的赢家非它莫属。可如今看来,这昔日的王者已经有点扛不住了,不仅中国市场跌得惨不忍睹,美国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渐渐有了“江湖老去,英雄迟暮”的意味。而现在的问题是——保时捷调头,还赶得及吗?

保时捷销量跌至谷底,中国美国市场频吃败仗还能否王者归来?-有驾

先来说说中国市场,过去它可是保时捷的“钱袋子”。2021年还有九万多辆的销量,但到了2024年,却连七万都捞不着,简直像扎了气的皮球,越滚越小。尤其是新能源车型Taycan,原本好不容易卖到两万多辆,结果今年只能勉强支撑到一万二千辆。比起国内品牌比亚迪的节节高升,一个月能卖上万辆,真的是“人比人气死人”。问题出在哪儿?电动化转型反应太慢!当别人早就智能驾驶、手机互联玩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保时捷还在那里用老一套做高端豪车,年轻人一看,根本不买账。

当然,美国市场同样不给力,特朗普政府时代落下的关税紧箍咒如今成了压死骆驼的稻草。每年七亿欧元的额外成本,谁受得了?每辆车成本瞬间高了三千美元,这要是我都得发财梦碎!结果想涨价转嫁,直接引来一片吐槽声:“你家的车还是那个车,凭什么更贵?”别忘了,如今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可怕,稍不值当,一句“我回去和家人商量商量”就把订单搁一边去了。

保时捷销量跌至谷底,中国美国市场频吃败仗还能否王者归来?-有驾

再看看保时捷内部,似乎更是乱成了一锅粥。不仅裁掉了两千多个临时岗位外加近两千个正职,连领导层的大换血也是杀得措手不及。现任CEO年底要走,新CEO却要明年才上任,衔接不上的时间里,企业自己对自己都一脸问号。股价直接来了个腰斩,再加上接连下调的业绩预期,股东们估计晚上心疼得都睡不着觉了。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保时捷此时似乎有点觉醒的感觉。它们开始重拳出击——直接在上海干了个研发中心,搞中国特供的车载系统,还推出专门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的特供版Panamera,甚至连经销商都重新洗牌,计划精简到一百家,专攻大城市,干得算是有点章法。但问题是,仅靠“特供版”就能翻盘吗?现代人买车图啥?智能化配置、手机互联、能投屏的屏幕、小米味儿的车载操控,说白了,一切都是“接地气”这三个字。

保时捷销量跌至谷底,中国美国市场频吃败仗还能否王者归来?-有驾

未来呢?保时捷肯定没躺平,打算瞄准订阅服务和二手车市场,想从软件和服务上赚点钱。好吧,这套模式还挺潮,就特斯拉早玩个风生水起了。可惜,电动化市场的这场大战,拼的可不只是观念的觉醒,还有执行的速度。德国制造曾经是“精准”的代名词,可在今天,全球智能化和制造业的进步飞快,一个中国制造就让许多德国企业压力倍增。放在十年前,保时捷一辆新车扔市场,只用坐等捡钱,现在则是稍有懈怠就被踢得九霄云外。

想想看,保时捷的反攻到底能不能成功?在全球汽车行业高速更新迭代的浪潮中,有创新却缺速度,有计划但失战术,谁都不敢轻言稳操胜券。对保时捷来说,可能当务之急不是怎样讲历史辉煌,而是转头问问未来市场的需求到底在哪儿。要是它想一直端着“高端”的架子,那消费升级的今天还真未必能吃得开。一台车,能跑的不是速度,而是消费者心里的弯儿——这个弯儿转明白了,它还能行;转不过去,只能扑街。

保时捷销量跌至谷底,中国美国市场频吃败仗还能否王者归来?-有驾

如今的保时捷,真的能重振当年的“跑车王者”之梦吗?至少,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要不要放下身段,抛掉傲慢,彻底与市场需求打成一片,是个问题,也是变与不变的抉择。你觉得,它还有多少赢的可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