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

据说,人生赢家的标配是有一辆四驱SUV——如果你还没分清发动机和咖啡机的区别,那你就只能在朋友圈欣赏别人泥泞中的车轮和城市里的雨刷,然后安慰自己“有四驱也难免堵在高架上”。但长城汽车偏不认命,他们决定给你造一辆能把“四驱的体验做到两驱的价格”的车,顺便把发动机的参数玩成数学题。于是,Hi4技术横空出世,号称在混动四驱的成本关卡前,一脚踹翻高冷门槛,让世界见识一下什么叫“发动机分大小,四驱分贵贱,价格分阶级”。

说混动四驱是新晋青年的梦想,也未必太过。毕竟下班迟到可以怪路面太湿,“我的车油耗低还很能跑”听起来甚至比“工资涨了”更像假消息。这年头,比涨工资更刺激的只有买新车——尤其是买那种省油、省钱、省力、还带点“看起来很猛”的四驱,长城Hi4就像是给穷人颁发的越野通行证。

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有驾
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有驾

长城这家公司,外表看着像SUV爱好者的俱乐部,骨子里却是“新四驱发烧友”,对什么Hi4、Hi4-T、Hi4-Z,玩得比B站UP主野还花。“平民四驱”Hi4系统,用两台电机搞定传统三电机的活,成本直接打个七折,看着爽,听着更爽。但“二取一”的设计并不是单纯嫌麻烦,更像是把复杂问题化为一句“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反正你也不懂”,然后把闲下来的钱用在加塑料内饰和高级车标上。

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有驾

工程师说,Hi4架构就是“双电机串并联”,一台在前一台在后,每10毫秒扭矩“碰碰跳”,跟大脑高速传输一样,听着比我每隔十分钟惊醒一次还健康。前轴上改成P2电机,后轴是高功率P4电机,串串并并,扭矩智分,电池愉快,车辆通透,那画面你不懂就多听几遍“智能扭矩矢量控制”,反正没几个人能真懂。

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有驾

当然,好戏还得分场走。你以为发动机只是喝油的?错了,发动机也是考数学的,区分1.5L和1.5T和区分咖啡、拿铁一样麻烦。枭龙MAX用的是自吸1.5L阿特金森循环,压缩比高达16:1,功率80千瓦,扭矩135Nm,你买它的时候顺便可以去应聘专车司机,毕竟百公里加速6.8秒,油耗4.2升。和我下楼买菜的电动车没什么区别,除了你可以跟邻居吹:“我的是混动,还可以越野。”

猛龙就不一样了,光听名字就知道适合中年男子用来证明自己还年轻。猛龙用的是更暴躁的1.5T涡轮发动机,120kW峰值功率,240Nm扭矩,看似多了点,实际上是“煮面会快一秒”,不过亏电时也不会像枭龙MAX那样露怯,不至于被后车滴滴叫醒。你愿意偶尔冲冲泥坑,猛龙就更适合你,但如果你只是打着周末去郊区拍照的主意,枭龙MAX也够你用。

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有驾
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有驾

至于油耗,Hi4系统主打“前驱省钱,四驱省心”,谁都知道穷人怕吃亏,花钱不如花时间。枭龙MAX百公里馈电油耗只有4.2升,听着比外卖优惠券还划算,这不是油箱小,是技术“聪明”,高速时后桥电机解耦,减掉拖曳损失,省下来一包老坛酸菜面,阿特金森循环把热效率用到了极限,你都想给发动机发个奖状。两挡DHT结构,第一挡动力,第二挡高速直驱,全程不让发动机闲着,省得它学坏。

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有驾
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有驾

当然省归省,总有一些“省”会被驱动体验偷走。当你开枭龙MAX去山区或者大雨天,不小心掉进亏电坑,会发现1.5L发动机只有在纸面上“真男人”,现实里动力乏善可陈,汽车圈的段子手说枭龙MAX“电池满是王者,电池亏成青铜”,你要能把电池充满,那就是你对自己的人生有足够的信仰。

猛龙没那么多事儿,毕竟搭载1.5T发动机,专为“泛越野”市场设计,前后各一台电机,后桥还加了电控式差速锁,你可以在铺装路面装出“老炮”范儿,也能在烂泥地撒欢。猛龙不像枭龙MAX那样扭捏,动力直接,脱困彻底,偶尔有点高油耗就当是买路费。但如果你天天堵车,猛龙就跟你钱包一样,只能徒有其表。

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有驾

买车讲究“需求适配”,选枭龙MAX还是猛龙其实就是一句“你到底用不用得着四驱”,枭龙MAX定价亲民,油耗低,纯电续航能到165km,适合城市路况+郊游+开工地拍照片用。猛龙适合“偶尔撒点野”的副业越野玩家,后桥差速锁拯救闲情逸致,但油耗和定价略高,就像选房一样,要市区写字楼还是乡间别墅,全靠你愿意付出多大风险和财力。

当然,有人野心很大,真要硬核越野,枭龙MAX和猛龙都不一定顶得住。长城的Hi4-T才是终极武器,机械四驱+三把锁,亏电也好、亏心也罢,不怕掉坑。这车让你彻底抛弃“电池焦虑”,哪怕电瓶里只剩下自己的泪水也能上坡、下洼、横冲直撞。只是Hi4-T价格也硬核,你买它的那一刻,银行客户经理就该负责给你发新款信用卡了。

至于Hi4的架构、参数,都是工程师证明自己业绩的成绩单。技术再好也无法解决“人性的油耗”,你以为混动四驱是鹅蛋,实际上背后是咸鸭蛋,你掏钱的瞬间已经决定了自己是节能环保的先锋还是豪饮汽油的大汉。科技总爱自吹,“打破混动四驱的成本壁垒”,说得像偷了奔驰宝马的钥匙,其实到头来还是收你“平民价”,让你体会到自己是“选得懂但买不起”的人生。

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有驾
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有驾

据说世上最难的不是买车,而是买到合适的车。就像丈母娘说“随便你选”,其实是让你在枭龙MAX和猛龙之间写毕业论文。前者是低油耗舒适通勤王,价格下探到11万元起,续航够你绕城一圈不充电。后者是动力储备有余、脱困无忧、野性十足,你可以为它的性格买单,也可以为它的油箱哭泣。

长城这步棋,像是把四驱从豪华车拉到菜市场,SUV、越野、皮卡全覆盖。你想装酷,想装逼,想装穷——长城Hi4都给你留了选择权。最终你会发现,“两驱的价格、四驱的体验”不过是工程师和市场部的一场打赌,车是好车,买不买还得看自己不是被油价和电费反复收割后的精神。

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有驾

有人说,时代造就了车辆,车辆反映了时代。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选枭龙MAX还是猛龙,没关系,你可以把专业术语当成游戏彩蛋,把参数当成绕口令,最终还是会在家门口自己想:都市人选枭龙MAX,郊区人爱猛龙,真越野狂人再攒钱买Hi4-T——人生到头来都是一场选择题,选错了就多跑两百公里,选对了也没啥用,因为买了新车你依然要加油。

长城Hi4推新技术,枭龙MAX主打低油耗,猛龙侧重越野性能-有驾

最后,祝你早日拿下那款自己想要的“四驱”,当然也可以干脆步行,毕竟人是靠两条腿驱动的,油耗为零,驾驶体验随心,价格亲民,通勤性能一流,就是下雨时踩水坑要小心,不然可能会被猛龙的车主嘲笑:“没有四驱就只能用脚驱。”现实总是那么幽默,车坛的新技术让你做一番梦,到头来,不识枭龙MAX,不懂猛龙,也照样能把生活过成折叠自行车。

是的,买车这件事,归根到底不过是一次荒诞的自我安慰——不像发动机那样分尺寸,也不像四驱那样讲究气场,最终你会发现,所有技术参数,最后只剩下自己买得起哪一个。长城Hi4让你体会四驱,四驱让你体会油耗,油耗让你体会人生。至于选择枭龙MAX还是猛龙,莫问前程,反正开谁都堵在环路上,唯一真正Hi的,只有朋友圈里的滤镜。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