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高速时,常能看到不少老司机哪怕不渴不饿、不累不困,路过第三个服务区时也会拐进去,停上十几分钟再走。新手大多觉得这是多此一举,觉得只要没不舒服,一直开下去更省时间,直到真遇到过麻烦才明白,这不是老司机矫情,而是藏着避开风险、少走弯路的实用经验。
第一个原因:避开隐性疲劳,别等困了才歇。
很多人觉得困了就会打哈欠、眼皮沉,只要没这些感觉就不算累。但跑高速时,大脑需要长时间盯着前方,眼睛、脖子、手脚都处于轻度紧绷状态,可能你觉得自己很精神,但反应速度已经变慢了,比如前车刹车时,你会比平时慢半秒踩刹车,就是隐性疲劳在作祟。
到第三个服务区时,正好是隐性疲劳开始爆发的节点。这时候进服务区,不用非得睡觉,哪怕只是下车走两步、去趟厕所、买瓶水,让眼睛离开路面、手脚活动一下,就能快速缓解疲劳。要是等真觉得困了再歇,大脑已经处于半迟钝状态,这时候哪怕停10分钟,恢复效果也不如提前歇。
第二个原因:检查车辆小隐患,别等出问题才慌。
高速开车,车辆的小问题很容易被忽略。比如轮胎被小石子扎了,刚开始可能没漏气,但跑了2-3小时后,轮胎温度升高,小石子可能会把胎面磨出小口子,慢慢漏气;还有玻璃水,高速上虫子多,前挡风玻璃容易脏,跑久了玻璃水可能会用完,遇到突发情况想喷水清洁都不行。
到第三个服务区时,正好能花2分钟做个快速检查,绕车走一圈,看看轮胎有没有鼓包、漏气,胎纹里有没有大石子;打开引擎盖,看看玻璃水、防冻液够不够;再试试刹车,感觉一下有没有异常。这些检查花不了多少时间,却能避开很多半路掉链子的麻烦。新手往往觉得车没不会那么巧出问题,却不知道概率性问题往往就是一瞬间,等真出故障了,在高速上叫拖车又费钱又耽误时间。
第三个原因:调整行车节奏,别让赶路心态影响判断。
跑高速时,很多人会有赶时间的心态,尤其是要去目的地办事、见人时,总想着多开一段是一段,哪怕有点不舒服也硬撑。这种心态很容易让人变得急躁,比如遇到慢车时,会忍不住频繁变道超车;看到服务区排队,就不想进去,宁愿憋着不上厕所也想快点走。
到第三个服务区时,进服务区停留十几分钟,正好能打断这种赶路心态。喝杯热饮、吃点东西,哪怕只是坐在车里静一会儿,也能让心情平复下来,重新规划后面的行程。老司机都知道,跑高速安全比速度重要,哪怕在第三个服务区多停10分钟,只要后面能平稳开车,整体时间也不会差太多;但如果因为赶路心态急躁,出了剐蹭事故,反而会耽误更久。
当然,第三个服务区必进也不是绝对的。比如遇到大雾、暴雨,能见度低,前面的服务区可能更适合停留;或者你开的是新能源汽车,需要提前看充电桩位置,也不用非得等第三个服务区。关键是根据自身状态和车辆情况调整,而不是死板地按个数来。老司机的经验不是规矩,而是参考,关键是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找到适合自己的休息、检查节奏。
其实跑高速就是不能心存侥幸,别觉得自己不累就不用歇,别觉得车没问题就不用查,别觉得赶时间就可以硬撑。那些看似麻烦的操作,其实都是在帮你避开风险,让行程更顺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