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标题十分醒目的文章,说的是公安部要出台一个“铁命令”,从明年开始,我们买车的各种烦心事儿、各种被坑的套路都要彻底成为历史了。
文章里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什么上牌手续能像网购一样在手机上几小时就搞定,什么4S店的加价提车、捆绑销售要被一网打尽,看得人是热血沸腾,好像消费者扬眉吐气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
这消息传得很快,很多人都在讨论,这到底是真是假?
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是不是真的要迎来一个全新的、没有任何套路的时代了?
这事儿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钱袋子,确实有必要好好弄清楚。
首先,我们得说说文章里提到的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所谓的上牌“网购化”。
文章里描绘了一个场景,说是从2025年11月1日开始,大家就可以通过“交管12123”这个手机应用,足不出户办完所有新车上牌的手续,从选号、交税到车牌邮寄到家,全程网上操作。
甚至还举了个例子,说北京有位车主上午刚付了车款,下午车牌就寄到家了,这速度简直比快递还快。
这个说法听起来确实非常美好,但我们必须冷静下来,去查证一下。
经过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国家官方网站和公开信息渠道的仔细查询,目前并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在2025年11月1日会统一实施全国新车上牌全流程网上办理的正式文件或公告。
这个具体到日期的“铁命令”,很可能只是为了让文章看起来更可信而编造出来的一个时间点。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政府部门没有在努力让上牌流程变得更简单。
事实上,“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一直是我们国家政务服务改革的大方向。
这些年,“交管12123”应用的功能确实越来越强大,很多业务,比如新车预选号牌、办理临时号牌、处理交通违法等等,早就可以在手机上轻松完成了,这已经给全国车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更进一步的便民措施,比如“新车销售企业快捷代办登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带牌销售”,已经在一些城市作为试点项目推行了。
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在经过授权的4S店买完车,4S店就可以直接代为办理所有的注册登记手续,车主确实可以省去自己跑车管所的麻烦。
但这和文章里说的“全流程网购化”还是有区别的。
因为新车注册登记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叫做“车辆查验”,就是车管所的工作人员需要现场核对车辆的车架号、发动机号等信息,确保这辆车是合法合规、独一无二的。
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防止套牌车、走私车等非法车辆流入市场,保障公共安全,所以目前来看,要把它完全搬到线上,技术上和管理上都还有不少挑战。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上牌流程正在一步步简化,但要实现像文章里说的那样,像买件衣服一样简单快捷,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王炸”政策。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文章里最能引起大家共鸣的部分,就是对4S店各种收费乱象的“清算”。
加价才能提热门车、贷款买车必须交一笔不明不白的“金融服务费”、强制在店里买高价保险、还有什么“出库费”、“PDI检测费”等等,这些问题确实是长期以来困扰消费者的顽疾。
文章说,随着新政策的落地,这些套路将彻底消失。
这个说法,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说它对,是因为国家确实一直在下大力气整治这些不规范行为。
早在2017年,国家商务部就出台了《汽车销售管理办法》,里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经销商销售汽车时,不能在标价之外再加收任何费用,也不能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金融等产品。
近些年来,各地的市场监管部门也经常开展专项行动,查处了一大批汽车销售领域的违法违规案件。
比如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奔驰车主维权事件,就直接把“金融服务费”这个长期存在的灰色收费项目推到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全国性的行业整顿。
所以,打击4S店的收费套路,并不是一个要等到2025年才开始的新鲜事,而是一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的“持久战”。
这是依靠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持续不断的市场监管来实现的,而不是靠某一个虚构的“铁命令”。
现在的情况是,在监管的高压态势下,过去那种明目张胆的强制收费行为确实少了很多,但有些套路可能会变得更加隐蔽。
比如说,4S店可能不会直接收“服务费”了,但可能会告诉你,如果不在店里买保险或者办理贷款,就拿不到购车优惠。
或者,把一些费用打包进一个所谓的“优惠套餐”里,让你很难分辨清楚。
因此,作为消费者,我们依然需要保持警惕,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仔细阅读每一项条款,对于不明白的收费要敢于提出疑问。
指望一个政策就能让所有问题瞬间消失,是不太现实的。
最后,文章提到了整个汽车销售行业将迎来一场“洗牌”,4S店的好日子到头了,未来只有靠优质服务才能生存下去。
这个观点,可以说是整篇文章中最符合现实趋势的一个判断,尽管它用来支撑观点的数据可能有些夸张。
传统4S店模式如今确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推动这场变革的真正力量,远比一个上牌政策要复杂和深刻得多。
真正的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销售模式的颠覆。
像特斯拉、蔚来、理想这些造车新势力,它们从一开始就绕开了传统的4S店模式,采用的是厂家直营的模式。
消费者直接在官方网站或者手机APP上下单,价格全国统一透明,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自然也就没有了经销商环节可能产生的各种附加费用和套路。
这种清爽、透明的购车体验,受到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欢迎,对传统4S店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迫使很多传统汽车品牌开始思考和尝试新的销售方式。
第二个,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已经不是十几年前那个车子供不应求的时代了。
国内外的汽车品牌多如牛毛,各种车型琳琅满目,消费者有了非常大的选择空间。
为了抢占市场,4S店之间的价格战打得非常厉害,很多热门车型的销售利润已经非常微薄,甚至有些店家是“亏本卖车”。
他们真正的利润大头,已经从卖新车转移到了售后服务上,比如维修保养、保险续保、汽车金融、二手车置换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家4S店的服务态度差、维修技术不过关、收费不透明,客户在做完首保之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因此,从“一锤子买卖”的销售思维,转变为用心经营客户关系、提供长期优质服务的思维,已经不是4S店的选择题,而是它们的必答题。
那些还想靠着信息不对称和各种小套路来赚钱的店家,就算没有所谓的“铁命令”,也迟早会被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和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