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L路测照一曝光,网友们的“火眼金睛”火速锁定重点——这车轴距不是一般的长,后门也拉长了,看起来更顺眼。别小瞧这个变化,在电动车扎堆的今天,小米终于明白,空间才是硬道理。不是谁家都能天天开着“小钢炮”抢头条,能让高个子在后排“自由呼吸”才是真的有想法。
最近,小米SU7 L被拍到在路上测试,虽然被黑白迷彩伪装得严严实实,但车身比例的变化一目了然。新车在SU7的基础上轴距明显加长,连后门都跟着“抽条”,C柱和后窗也变得更圆润,顺滑多了。前一阵,SU7溜背造型让不少高个子喊苦,说后排坐着顶头,腿也伸不开。看起来,小米这次是真听进去了网友们的建议,不再单纯跟风“造型流”,而是考虑怎么让车里坐得舒服点。
据说小米内部工程师透露,这次SU7 L不仅轴距拉长,后排腿部空间也肉眼可见地大了,膝盖前多出不少距离。不懂车的人听着没感觉,体验过的就知道,这种空间提升够你在车里翘个二郎腿还不顶撞。小米还专门把后排靠背角度做了调整,坐起来不再那么直挺,能躺得更舒服。对于一家以做手机起家的公司来说,能给用户这么“贴身”的体验改进,还真有点意思。
不仅如此,拉长之后的SU7 L,传闻还有更大容量的电池、更长的续航,把小鹏等竞争对手直接拉进了考场里。小米显然没想把SU7 L只当“家轿”卖,而是奔着中高端市场去的。毕竟,现在电动车都在拼技术、拼智能,但绕来绕去,用户最关心的还是空间、舒适度,出门一家老小都得坐得舒坦。之前玩溜背造型,结果后排空间缩水“中看不中用”,现在终于换了个思路——要好看也得实用,面子要有,里子也不能差。
其实,小米SU7 L的变化,最值得琢磨的是“听劝”两个字。这年头,做什么都讲究一个“接地气”。车圈曾有句话,“用户要什么,车企常常自作聪明”。这次小米可没自己拍脑门决策,而是把社区吐槽、用户建议都拢在一起琢磨了个遍。有人调侃,雷军这回别说“遥遥领先”了,起码“听劝”是稳了。
再说回来,为什么大家对SU7 L这么感兴趣?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科技迷、新中产,都想买辆顺眼、好用的电车。可生活归生活,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你让身高一米八的大个子天天坐后排低头,谁受得了?小米SU7初上市时,确实有网友为溜背线条点赞,但很快抱怨“乘坐空间太紧凑”,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那种“鸡肋感”一下子显现出来。看得见吃不到,说的就是这类车。
所以,SU7 L的轴距一拉,用户立刻有了“你终于懂我”的错觉。毕竟,家庭用户买车真不是光为了自己耍帅,节假日出游、机场接送、过年回老家,后排一挤仨人舒不舒服立马见分晓。以前市面上的加长车,大多被豪华品牌垄断,动辄就是宝马、奥迪那套玩法。国产品牌能牛气一把,把加长做成“群众福利”,也算是积极响应“人民呼声”了。
有意思的是,SU7 L并不是简单地做加法,新款在设计协调性上也下了功夫,不是那种“直接拉长像面包车”的生硬僵硬。前后车身比例更好看,视觉拉伸感加强,侧面挺拔不臃肿。要说小米起家做消费电子,审美能力果然没拉胯,现在连修车身线条都有两把刷子。
空间升级只是明面上的变化,背后隐藏的是小米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以前电动车圈有个“冷热知识”:智能化、自动驾驶、APP玩得再花哨,如果空间用着不顺手,十有八九买家都会劝退。SU7 L扬长补短,把老问题一锅端。加长不仅带来舒适坐姿,还暗示潜在的动力与续航提升。别以为家用车就不在乎马力和里程,谁不想一辆车能带全家人跨省自驾、偶尔来个长途出游呢?
目前路测版SU7 L还没正式亮相,但从行业小道消息看,年底能见到真容的概率很大。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SU7 L的市场定位。SU7算是小米切入电动车市场的敲门砖,L版则是延展出来的“实用流”爆款预备队。如果定价合理,劲敌特斯拉、小鹏肯定得警觉一二。毕竟谁都看得出,电动车市场的口水仗已经从拼参数、拼智能软件,渐渐转向对“舒适体验”的再分配。
当然,有粉丝嘉奖小米“及时止损”,也有网友抬杠,说SU7 L一拉长,操控感就和以前不一样了。其实空间和运动感,本来就是跷跷板,鱼与熊掌,难两全。你让一台家用车既能飙,又能装,性价比还要顶,属实强人所难。现在小米方向转得算快,总得先解决“用户核心需求”,毕竟谁买车还不是图家人坐得更轻松省心?
说到底,小米加长SU7 L,最简单的理由:现在买车人越来越讲究性价比与体验感。不比上一代人看重“面子工程”,也不完全跟风智能花活,务实、接地气成了颠扑不破的大趋势。一个品牌能把社会上“真问题”琢磨透,市场自然会给回报。雷军和小米靠社交、靠粉丝、靠互联网起家,把这套“用户共创”活学活用到汽车领域,倒也顺水推舟。
至于未来SU7 L是不是爆款,现在还不好下定论。但从现阶段信息来看,空间舒适度早已成了小米差异化的金钥匙。一旦售价合理、配置到位,原本还在犹豫观望的家庭用户,免不了要认真比对一番。对于创业者雷军来说,这次不是许愿“遥遥领先”,而是老老实实做好“用户反馈闭环”,变痛点为卖点。
所以,别再说造车是“风口”了,能不能把产品做细,才是下一阶段拼的关键。小米SU7 L轴距一加长,把上一代用户的“坐立不安”变成“余裕十足”。在电动车扎堆拼智能的大环境下,这一步棋下得很机智,也很现实。
小米SU7 L这回“听劝”,总算让广大高个子和家庭用户心头一松——好座位还是要多余点空间。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