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买的是车?不,你买的是一个随时可以掀桌子的按钮

讲真,最近我看到一个新闻,说丰田Noah这车能爆改成一个移动的家,座椅一拼就是双人床,锅碗瓢盆塞进去还能做饭,主打一个低成本露营。

我看完的第一反应是,坏了菜了,车企卷完价格卷配置,现在连用户的业余生活都开始卷了。

你以为买的是车?不,你买的是一个随时可以掀桌子的按钮-有驾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了,这是要直接把你的生活方式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如果说以前大家造车,是开餐厅,比的是谁家菜好吃,谁家装修豪华。那现在这种搞法,就是直接在你家餐厅里搭了个帐篷,告诉你别回家了,吃喝拉撒睡都在这儿解决吧,主打一个陪伴。

你以为买的是车?不,你买的是一个随时可以掀桌子的按钮-有驾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先来看这个Noah是个什么东西。

一个尺寸不算大的MPV,一个移动的铁皮罐头。在日本本土可能是个带娃神器,但在我们这儿,它真正的价值,是被各路大神开发出来的“附加功能”。

核心是什么?是空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是把一个本来只是用来通勤的工具,硬生生逼成了一个修仙小说里的“移动洞府”。

你看这个改装方案,典中典。

第三排座椅,拆了,不要了。这叫“断舍离”。

你以为买的是车?不,你买的是一个随时可以掀桌子的按钮-有驾

第二排座椅,放倒,铺上板子。这叫“开辟新天地”。

侧面塞进去微波炉、小冰箱、洗菜盆。这叫“芥子纳须弥”。

车顶再加一块太阳能板,好家伙,连“引气入体”的阵法都有了。

一套操作下来,一个平平无奇的MPV,直接就地飞升,成了能遮风挡雨,能烧水泡面,还能躺下两个成年人的“入门级法宝”。

改装费用低,实用性拉满。

但你以为大家追捧的是这个“法宝”本身吗?

不,大家追捧的是一种幻觉。

一种“我虽然被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但我随时可以逃离”的幻觉。

你以为买的是车?不,你买的是一个随时可以掀桌子的按钮-有驾

这辆车,就是那个逃离的“任意门”。虽然你知道,你一年也用不了两次,而且那两次的体验很可能约等于活受罪。

我作为一个被生活盘了多年的中年人,对此深有体会。

我曾经也幻想过这种生活,开着一辆车,走到哪儿算哪儿,星辰大海,诗和远方。

后来我真的去试了。

在一个小破车里睡觉,半夜会被蚊子抬走,会被奇怪的声音吓得一激灵,腰酸背痛得像是被人打了一顿。所谓的做饭,就是拿开水冲一碗泡面,还得小心翼翼别把汤洒在睡袋上。

你以为买的是车?不,你买的是一个随时可以掀桌子的按钮-有驾

那感觉,跟自由没有半毛钱关系,更像是一种修行。一种苦行僧式的、自我感动的修行。

所以你看,这种改装的本质,不是物理层面的,而是精神层面的。

它最大的功能,不是让你“睡在车里”,而是让你在某个周三的下午,被老板和客户联合双打、心态炸裂的时候,能有一个念想:

“去他妈的,老子周末就把车开出去,不跟你们这帮凡人玩了。”

然后到了周末,你大概率还是会选择在家躺尸。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拥有了那个“按钮”,那个随时可以掀桌子的按钮。

这就跟很多高大上的技术一样,比如自动驾驶。

大家天天吵L2、L3、L4,吵激光雷达和纯视觉谁是正统。

但讲真,决定自动驾驶未来的,根本不是这些实验室里的参数,而是小区门口那些不讲道理的老头乐。

你以为买的是车?不,你买的是一个随时可以掀桌子的按钮-有驾
你以为买的是车?不,你买的是一个随时可以掀桌子的按钮-有驾

只要老头乐还在横冲直撞,还在用无法预测的走位挑战现代科技的尊严,那所有的自动驾驶,都只能叫“高级辅助驾驶”。

你算法再牛逼,能算得过大爷一颗想碰瓷的心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气活过来。

所以,这个丰田Noah改床车,也是一个道理。

它解决的不是一个“住”的问题,而是一个“想”的问题。

它就像一个压缩毛巾,平时放在那儿不起眼,一旦沾染上你名为“操蛋现实”的洗脚水,就能瞬间膨胀,给你一个虽然简陋但好歹能躺下的地方。

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但能赢,就是能赢。

现在的车圈竞争就是这么个逻辑,已经彻底不讲武德了。

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战、价格战,而是对用户心理的“闪电战”。

你看理想,它卖的是车吗?它卖的是“家”的想象。

你看蔚来,它卖的是车吗?它卖的是“高端服务体验”和“车友会社群”的信仰。

就连小米,它卖的也不是车,它卖的是“年轻人的第一台XX”这种路径依赖。

现在丰田Noah这种玩法又是什么?是把“工具”的属性,无限延伸到“玩具”,甚至是“精神寄托”。

你以为买的是车?不,你买的是一个随时可以掀桌子的按钮-有驾

这是一种降维打击。

同行们还在研究怎么把沙发做得更软,怎么把冰箱塞得更大,人家直接告诉你,我这车能让你“出家”。

虽然只是短暂地出家。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个丰-田-Noah改床车比喻成修仙里的“洞府”,是不是有点太抬举它了。这顶多算个新手村的茅草屋吧。

但逻辑是一样的。都是提供一个情绪避难所。

所以,你问我这改装方案好不好?

好,太好了。

它精准地抓住了当代人“想逃离但没钱没时间”的核心痛点,用最低的成本,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

但你要问我它真的解决问题了吗?

你以为买的是车?不,你买的是一个随时可以掀桌子的按钮-有驾

没有。

别跟我扯什么情怀,这他妈不就是因为穷和累吗!

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把一个MPV改成一个憋屈的胶囊旅馆。

而是我们或许可以拥有一个不那么需要逃离的现实。

当然,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对于这台车来说,它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它就像一个忠诚的伙伴,对你说:

“不装了,摊牌了,我知道你过得不怎么样,但你看,你还有我。虽然我也给不了你太多,但至少能让你换个地方,继续不怎么样。”

这种感觉,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或者一辆车的时候,你就懂了。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