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飞度惨败,月销仅75台,真正对手浮出水面

咱们今天聊个车,这车估计很多人都熟,就是本田的飞度。

要说在几年以前,飞度这车在路上的能见度可是相当高,尤其是年轻人,不少人都把它当成自己的第一辆车,小巧灵活,省油耐用,口碑那叫一个好。

那时候,一个月卖出去两三万台都是常有的事,在小型车里头,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本田飞度惨败,月销仅75台,真正对手浮出水面-有驾

可是,风水轮流转,谁能想到,曾经那么火爆的飞度,现在却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你要是去看最近的汽车销量榜,会发现一个让人惊讶的数字,飞度一个月的销量有时候连一百台都卖不到,甚至出现过几十台的惨淡成绩。

这反差也太大了,从前排队抢着买的神车,怎么突然就没人要了呢?

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地想,是不是被老对手,比如大众的Polo给挤兑得不行了?

其实还真不是,因为Polo的日子现在也不好过。

那么,真正把飞度拉下神坛的,到底是谁呢?

想当年,飞度之所以能那么受欢迎,靠的是几样实实在在的真本事。

本田飞度惨败,月销仅75台,真正对手浮出水面-有驾

首先就是它那个让人拍案叫绝的空间。

本田有个外号叫“空间魔术师”,这个名号在飞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你从外面看,它就是个不起眼的小车,可一拉开车门坐进去,就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不管是头部还是腿部,空间都相当宽敞,一点都不觉得压抑。

特别是它的后排座椅,可以非常灵活地放倒、折叠,形成一个巨大的纯平空间。

别说放几个大行李箱了,就是搬家的时候拉个小冰箱、洗衣机,它都能给你装进去。

这种超强的实用性,让它既能满足日常代步,又能偶尔客串一下小货车,对于很多刚步入社会、生活需求多样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太完美了。

再一个,就是它的动力和油耗。

特别是第三代飞度,也就是车迷们常说的“GK5”,搭载了一台1.5升的“地球梦”发动机。

本田飞度惨败,月销仅75台,真正对手浮出水面-有驾

这台发动机在当时同级别的小车里,动力参数可以说是顶尖的。

开起来感觉车子特别轻快,只要你舍得踩油门,提速超车都很有信心,所以才有了“平民超跑”的称号。

更关键的是,动力这么好,油耗却出奇地低,百公里五个多油,一箱油能跑好远。

在那个油价不断上涨的年代,省油就是省钱,这一点牢牢抓住了工薪阶层的心。

而且,飞度还有个特别的属性,就是改装潜力巨大。

很多人买回来不满足于原厂的样子,换个轮毂、加个尾翼、改个排气,就能让这台小车变得个性十足。

它不仅是一辆交通工具,更成了一个能展现个性和品味的大玩具。

然而,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当飞度还沉浸在自己这些传统优势里的时候,一股全新的力量已经席卷了整个汽车市场,那就是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

本田飞度惨败,月销仅75台,真正对手浮出水面-有驾

这股浪潮来得又快又猛,彻底改变了消费者的购车观念和选择标准。

我们来看看数据对比,当飞度一个月只能卖出几十台的时候,同为小型车的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这些纯电动车,月销量动不动就是一两万,甚至更高。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竞争了,而是一场彻底的颠覆。

那么,这些电动小车究竟是靠什么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呢?

说白了,就是它们在两个最核心的地方,对飞度这样的传统燃油车形成了碾压性的优势:一个是使用成本,另一个是产品体验。

先说成本,飞度最引以为傲的就是省油,可再省油,它也得喝汽油。

咱们简单算一笔账,现在的油价不便宜,飞度百公里再省也得花三四十块钱的油钱。

而像比亚迪海鸥这样的电动车,百公里耗电也就10度左右,如果家里能安充电桩,晚上用低谷电充电,一度电才几毛钱,算下来跑一百公里的成本可能还不到十块钱。

本田飞度惨败,月销仅75台,真正对手浮出水面-有驾

就算在外面用公共充电桩,也比油钱便宜太多了。

日积月累下来,一年能省下好几千块的油费,这对于买这个价位车子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更别提保养了,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变速箱,不需要换机油、机滤,一年下来保养费用非常低,省心又省钱。

再说产品体验,这就更是天差地别了。

你现在坐进一台最新款的飞度车里,会发现内饰大面积都是硬邦邦的塑料,中控屏幕小得可怜,车机系统功能也极其简单,甚至低配车型连个收音机都没有,配置可以说是相当“朴素”。

但你再去看同价位的国产电动车,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坐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尺寸巨大的中控触摸屏,清晰度和流畅度都很好,语音控制、在线导航、听歌娱乐这些功能一应俱全。

很多车还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大热天可以提前打开空调,冬天可以提前预热车辆。

本田飞度惨败,月销仅75台,真正对手浮出水面-有驾

在智能化和科技感这方面,两者完全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产品。

这就好比一个还在用着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式功能机,而另一个已经是能上网看视频玩游戏的智能手机了,这体验上的差距,用过就回不去了。

当然,外部市场的剧变是主要原因,但飞度自身的一些做法,也确实伤了不少消费者的心。

比如在第四代车型上,本田做了一个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就是把后轮的碟刹换成了成本更低的鼓刹。

在大家普遍认为碟刹性能更好、更先进的观念里,这种“开倒车”式的减配,传递出一种不尊重消费者、只为控制成本的傲慢态度。

还有入门版车型直接取消音响这种操作,更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消费者买车,买的是一个完整的产品,而不是一个需要自己再去花钱完善的半成品。

这种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都精打细算、能省则省的做法,让大家觉得这个品牌缺乏诚意,曾经那个技术过硬、品质可靠的本田形象,在这些细节中被一点点地磨损掉了。

当竞争对手们都在拼命地增加配置、提升品质、拿出十足的诚意来吸引客户时,飞度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把自己往绝路上推。

所以说,击垮本田飞度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车型,而是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它自身面对变化时的固执与迟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