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电动车用回老名字,空间续航升级,价格竞争激烈

最近,大众说要让ID.系列电动车用上那些经典车名,比如POLO、GTI、高尔夫这些,消息一出啊,不光汽车圈炸了,连普通车主都来了兴趣。为啥呢?其实事情挺明了的,就是大众看透了市场上的变化,也更琢磨明白了自己的路该怎么走。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聊清楚,用最普通的大白话好好说一说我对这事的看法。

其实这些年,大众是很努力地在搞转型,大家都说电动车是未来,大众也赶潮流,推出了ID.系列。一开始这个ID.系列命名特别抽象,什么ID.3、ID.4、ID.6,听着就特别冷冰冰,好像和消费者之间有种距离感。你看你身边朋友,开ID.3的也许知道自己买了啥,但外行一听,都分不清哪个车大哪个小,哪个贵哪个便宜。相反,你说高尔夫、POLO、帕萨特,大家马上就能形象地想起来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大众现在想通了,干脆让电动车也用回老名字,说白了,是要把自己几十年攒下来的群众基础继续用起来。这事其实很重要。为啥?因为车市卷到现在,大家都在拼新能源,都在搞智能化,技术门槛看似提高了,其实品牌号召力才是真正分高下的地方。大多数消费者要的不是最夸张的数据,而是“你这个车能不能让我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大众这波回归老名字,就给了人这种熟悉感、安心感。

咱们详细说说这次出来的ID.POLO和ID.POLO GTI。这一代ID.POLO其实就是之前ID.2 ALL概念车的量产版。尺寸,长四米零五,宽一米八一,高一米五三,轴距两米六。啥概念呢?简单说,它虽然叫POLO,但空间直接能和高尔夫媲美。这就很厉害了。以往POLO都是“精致小车”,空间感欠点意思,这次尺寸一拉开,内部空间大得很,你一家三口、四口都没问题。

说到续航,ID.POLO给了你两套选择,一套是38度电,一套是56度电。标准里的标称最高能跑450公里,一般家用完全够了,尤其适合城市通勤或者短途自驾,不用天天发愁电够不够用。并且它支持125千瓦快充,哪怕有时候忘了充也不用慌,临时抱佛脚充一下很快就满。现在很多用户比较担心电动车充电慢,他们还没完全习惯像加油一样的补能方式,大众显然是看到了这个痛点,想办法让新手车主没那么焦虑。

咱们再说说动力,最普通的ID.POLO有三种动力调校,但都没公布具体数值。性能版的ID.POLO GTI,大众直接给你准备了223马力,这个水平对于A0级家用小车已经够彪悍了,以前谁家买POLO不是为了省油或者通勤,现在你买GTI还能玩性能,开起来肯定更带劲。

还有一点,内饰也是个大变化。以往新势力很喜欢把车里所有东西都屏幕化触控化,操作啥都得点屏幕,很多老资格的司机很不习惯。大众这次留了不少实体按键,比方说空调、音量啥的都还能手感操作,这点其实特贴心,尤其是对那些老人或者不爱折腾电子屏幕的车主来说。而且,大众还提了以后还要把硬塑料、胶什么的都淘汰掉,提升内饰质感,证明他们开始注重用户体验,不只是拼数据、拼价格这么简单。

价格这块,大众说ID.POLO指着要卖到2.5万欧元以内。你要知道,现在新能源小车价格都越来越卷,尤其是中国市场,十多二十万的电动车到处都是,大众这回直接把价格压进来,竞争非常激烈。顶着“POLO”这块金字招牌,高性价比和大众的品牌力,肯定能圈回来一大波用户。以前买POLO大家都是图一个耐用省心,现在到了电动车时代,还是图它靠谱安心。只要品质别拉胯,德国工艺依然是大伙心里的一道防线。

这里头其实还有更深的一层考虑。大众电动车这几年销量其实没有它自己预想得那么好,不像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后来者走得那么猛。他们发现新车型新号称虽然酷,但消费者认名字、认情怀、认历史。你看大家对高尔夫的感情,一代代都是传承的,你只要说高尔夫电动版来了,很多老车主起码愿意进去看看。一旦电动车也打上了“高尔夫”“POLO”标签,油车粉、老用户心理那点警惕一下就消除了。

大众电动车用回老名字,空间续航升级,价格竞争激烈-有驾

从商业角度看,大众这波操作也是个信号:新能源和传统不是对立,而是共存、融合。就像你小时候喜欢吃家乡的包子,长大出国了即使吃汉堡快餐,但如果你家包子铺出了新口味你还是想试一个。品牌影响力到最后拼的是长期积淀,所谓的“经典车型商标”正是大众最大的护城河。把油车时代积累下来的口碑直接嫁接到新能源业务,这是传统巨头能做、也是必须做的事情。

这招其实早在别家也玩过。宝马不是出了个i3但卖得很平淡,现在他们新电动车直接叫“新5系新能源”“新3系新能源”,大家一听都明白是什么车,买起来也顺理成章。奔驰也是这路子,EQA、EQB啥的,后来干脆直接用C级E级,新旧结合。毕竟用户买车,除了看科技还得有感情寄托和安全感。这一点中国品牌新势力还差点火候,当然这些年他们进步挺大,但积累还得靠时间。

咱们换个角度,为什么大众很着急喊回“经典名字”?因为现在新能源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尤其在中国市场。咱们中国车企本土化做得好,新能源布局早又快,大众在这里头实际上是有压力的。如果还用冷冰冰的新名字,没啥新意,也拉不回用户,只会慢慢被挤出局。而“POLO”“高尔夫”一上线,原本对电车犹豫的老车主会优先考虑,有感情加成,这才是真正主流用户。现在市场是卖方市场,用户挑车是从体验和认知入手,不像早些年火热靠抢。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造车现在不仅仅是拼技术,还要拼成本和供应链。大众一边得守住自己的信誉和口碑,一边还要降低生产成本,把ID.POLO的价格控制下来,才能在欧洲、中东、中国这些市场跟中国品牌正面刚。这对他们来说其实是巨大挑战。像中国自主品牌现在都在用创新和低价冲击市场,不给传统汽车巨头太多喘息空间。大众也没办法,以前靠技术卡位,现在得靠体系能力拼效率和成本。

大众电动车用回老名字,空间续航升级,价格竞争激烈-有驾

有人说大众现在回头“蹭老名”,是不是创新乏力?我觉得不是。创新这东西有很多种,不是一味求新求怪才算创新,把好的东西传承到新领域、更高阶的赛道其实也是创新。大众的优势就是懂得顾及普通百姓的习惯和心理,把“靠谱”两个字做透彻。你家里老人问你买啥车,你说大众POLO,买两代、用七八年都不坏,他们心里是有底的。未来的ID.POLO、ID.GTI,只要品质抗打、不趴窝,肯定也会成为新能源时代的汽车代表。

最后我觉得,这其实是大众慢慢找回自己步伐的过程。电动化、智能化我们当然得学习,但“经典”二字是更值钱的资产,一旦名字用好了,用户的情感一激活,产品卖出去就不是单靠配置和参数这么简单。咱们中国企业现在成长太快了,大众这样的国际巨头如果再不换思路,只剩下靠降价、靠技术了,最后容易丢掉初心。而这样给车型命名,既不失底气,也更贴近用户。

大众电动车用回老名字,空间续航升级,价格竞争激烈-有驾

总之,大众这一步,归根到底是顺着人心来做选择。电动车要走进千家万户,不是靠花里胡哨得新技术堆砌,而是要让用户觉得,这辆车跟自己几十年来信赖的品牌之间,没有隔阂。这就是“经典车型商标”的道理,也是大众回归初心、再度发力的标志。以后电动车市场怎么变,全看谁更懂用户、谁更尊重传统,谁才能笑到最后。

大众电动车用回老名字,空间续航升级,价格竞争激烈-有驾
大众电动车用回老名字,空间续航升级,价格竞争激烈-有驾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