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翻了下笔记,想起去年山东某地发生的一起事故:一辆烧得只剩骨架的小车,依旧横躺在路口无人理会。那车形状特别奇怪,你说它是个啥?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新能源老头乐,尤其是那种框架装配比较粗糙的电动车。可惜,外观真的毁到连品牌都认不出来了。
有人问我,老头乐咋回事儿?这玩意儿能算车吗?我直说吧,老头乐和新能源小电动车确实不太一样,尤其在研发和供应链上完全两个体系。老头乐这个词本来是给那些三轮或者四轮的小电动车起的,价格低廉,很多厂子拼命做,产能杂乱,质量参差。设计环节非常简单,基本就是标准化零件拼凑而成,哪来什么研发创新。
再说供应链吧,老头乐这类车的供应商多半是小厂,缺乏标准化管理,像买菜一样:电池供应商A报价比B低5块钱,这回就听A的,第二天又听B的。根本没什么长远合作,招来不少质量风险。我朋友修理厂里,心灰意冷说,老头乐坏了70%都是电池和控制器问题,维修费能占到整车售价的30%以上,简直赔本赚吆喝。
我曾经猜测过,这类车火灾发生率会比较高,是不是电池管理系统设计有问题?没细想过,也没数据支持,只是感觉电池包改装太多,连保护逻辑都不完善,说白了就靠安装的廊下货,质量不稳。你们怎么看?毕竟这也关系安全,谁愿意买个随时可能灭火的车呢?
回到烧成骨架那辆车,没人管没人清理,实在让人无语。交管部门不作为,环卫部门也没人搭理,估计是因为车主联系不上,或放弃处理了。真是够冷漠的。我站在现场,路过司机叹气说:这玩意儿便宜,出了事,没人管,司机心里没底啊。大概这就是大部分老头乐车主的心态:书包式出行,出了事谁知道。
往大了说,国家一直提倡新能源好车,支持绿色出行。可现实情况却是,市场上这种无法无天的低端电动车充斥,摊大了也没人管,究竟是管理层面出了问题,还是市场乱象本质难治?你有啥建议?我是觉得,如果老头乐这类车能像正规汽车一样,得有统一的安全标准和研发流程,也得稳定供应链,才可能减少安全隐患。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合资小型电动车,比如广汽新能源Aion Y,虽说价格高一点,配置专业,检测体系完备,销售渠道正规,售后服务上门也快。体验上也稳妥许多,虽然不至于万无一失,但车主至少能有保障,这点和老头乐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产品。你买个老头乐就像买了个闷棍,很大几率修车比买车还贵,甚至用车安全系数低,许多二线三线城市的政府其实也头疼这个问题。
我昨天再次碰到一位老头乐车主(大约50岁左右),他笑着和我说:用着方便,买不贵,只要不是突然着火,倒也够用了。这话里话外其实透着点无奈,到底是生活所迫还是惯使然。也让我想到一个细节:这类车型厂家口口声声说国家提倡新能源,可似乎国家的标准文件一环扣一环,老头乐却像个灰色地带。
说真的,我刚才跑去查了点资料,发现老头乐的价格普遍在4000到一万块间,这价格放到正规车市场根本不值一提。估算下,按每公里成本不含维修大概0.5元,远高于主流小型电动车0.3元左右。车子开不了几年,二手市场几乎没有溢价。这也就解释了为啥烧成骨架没人管,车主心态大概就是坏了便宜换,维修保养很难形成闭环。
插个题外话,为什么这些车一烧起来就那么猛?业内有人聊过,可能电池里面用的是廉价钴酸锂或者三元材料,没做保护包裹,电池组一旦热失控,火势蹿得快且难灭。就像打火机里的汽油一样,点了就燎。这个猜测纯属闲谈,缺乏实验数据,仅供参考。
其实我个人挺期待正规厂商下点功夫整治老头乐市场,起码强制换用安全标准电池,提供统一的售后体系。或者地方政府做点事,出台条例不让劣质车上路,也许才是一条明路。毕竟经济还需要,新能源还要推,用户安全也不能凉拌。
对了,结尾留个小疑问:那些烧成一片骨架的老头乐,你说它们的火灾隐患到底是设计缺陷、供应链乱象,还是使用环境和车主不当操作的叠加结果?这锅到底该谁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