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电车8000多公里了,说一下平时充电费用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充电桩功率不同影响续航和价格,车主体验详解

开电车8000多公里了,说一下平时充电费用和充电时间的问题。这个数字可能听着挺大,但实际上大多数人换电车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出行和省点油钱。其实我自己也没到百万公里的水平,但这点路算是摸透了。

先说那个随车带的充电线吧。好家伙,才1.5kw,几乎可以忽略的功率。就是那种插进家门口的插座,懒得去充电站的级别。家里可能要专门找个合适的插座,或者用延长线,才靠谱。绝大部分时间,它都派不上用场。除非你家每天都跑个20公里+,用这个线日常充个废。

开电车8000多公里了,说一下平时充电费用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充电桩功率不同影响续航和价格,车主体验详解-有驾

日常用的,还是那种7kw左右的慢充桩。充六个小时左右,基本可以跑400多公里,差不多像我家用的那辆。再比比,充电费用嘛,官方价是0.58元/度电,比我之前买菜的钱还便宜。这个价格在晚上,偏远点的地方还能更低,能降到0.4元每度电左右。你知道的,国家电网的那种充电桩,晚上价格真便宜。用它充电,算下来比加油便宜多了——这一点让我还挺意外的,以前觉得电车会比油车贵呢。

不过嘛,外面充电,要贵得多。你到快充站,最低也得1.1元/度电,好点的慢一点到1.6元,基本包含服务费什么的。这个价对我来说,有点肉疼,但換成油钱也差不多了吧?我有个朋友开的是某品牌电车,他说他每次充这个快充,充个十几分钟,能跑100公里左右。倒是挺方便,尤其出门远点,又没带充电线的情况下……这也是我平时会考虑的重点。

说到充电时间,快充的话,差不多30分钟能充到七八成。这个时候,车基本可以让你安全开回家安静充。慢充的话,感觉就像晚上泡个澡,洗完直接睡,充上五六小时,第二天就够用。其实我自己觉得,外面快充站很像加油站,但你得考虑设备功率。75kw的快充,10分钟充50-70公里没问题。而且很有趣,充得越满,电充的速度越慢。这就是功率的变数。

开电车8000多公里了,说一下平时充电费用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充电桩功率不同影响续航和价格,车主体验详解-有驾

我顺便翻了下自己手机中的充电记录,很明显,快充时,最低那个阶段,电压和电流都够稳定,但慢充时,电压稍微低点,性能也省点钱。有个细节我观察到,快充站的功率会降到20kw左右,尤其在充电快到一半以后。原因很简单,保护电池,不让它过热。厂家说得很明白了,充电快到一定程度,速度就会下降,这是为了续航和安全考虑。

不过说实话,外面快充站的设备不一定都在正规位置。像上次我在某个次要高速出口发现一个临时摊位似的充电站,充几次下来,设备显示就不稳定,插头凹凸不平。这种体验,不确定算不算坑。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尴尬?我猜,除了价格,设备的稳定性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

再说个有趣的细节。有次我在充电的时候,旁边一哥们递过来一句:你这个电池用得挺长久的,没觉得续航变短吗?我当时一愣,这还真没太注意,毕竟每次充满后开几天也无所谓。后来我查了下,估算百公里油耗(算和电费对比)其实还挺个人感受的。在400公里左右,总花费比我之前的油车便宜大概一半左右。这还不算省油的心情愉快,总归,电车比油车贵吗?不至于。

开电车8000多公里了,说一下平时充电费用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充电桩功率不同影响续航和价格,车主体验详解-有驾

顺便我还观察到一个现象,不同品牌的电池老化速度差别挺大。有朋友开的小众车,行驶三五万公里,感觉电池寿命就开始衰退。反倒我开这个品牌的,似乎还行。有可能是厂家的电池管理系统,真的做得比我预想的好。这也是一个看得见的竞争点——供应链里,供应的电池品质占了大头。

感觉我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这充电费用和时间,普通人一天用得过来吗?如果你每天都早晚上下班,用快充基本够用,花费也不会特别高。因为大部分我认识的人,除了偶尔周末出去远点,也就能用掉每天的充电时间。剩下的,还是靠家里的慢充充好。有人说:‘这个充电速度,跟我用电饭煲煮饭的速度差不多嘛!’你觉得呢?

开电车8000多公里了,说一下平时充电费用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充电桩功率不同影响续航和价格,车主体验详解-有驾

我还在想是不是其实快充越多,锂电池的磨损越快?我这里没有硬数据,只是猜测。因为充电次数和深度,似乎影响电池寿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确信的研究。没细想过这个问题——但心里觉得,要是经常用快充,可能寿命就要比慢充短一点。

总结这个充电体验,其实还是挺个体差异的。有人在市区跑得少,慢充也没太大压力。有人每天跑几十公里,快充必不可少。最大的感受其实是:电车的充电质量和数量,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关键还是看你在密集充电和效率之间,怎么权衡。

顺便问一句——你觉得,充电站的布点如果多了一些,会不会让我们用电车的体验更加无缝?我觉得,距离和设备的普及,还得再走一段路。

开电车8000多公里了,说一下平时充电费用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充电桩功率不同影响续航和价格,车主体验详解-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