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赛道逆袭,真龙系统破局,混战时代谁主沉浮?
北京四环早高峰。李女士的仪表盘亮着215公里纯电续航。往返70公里通勤。每公里成本6分钱。周末自驾草原。油箱加满。续航1000公里不用充电。这是2025年中国家庭最真实的出行图景——增程式电动车用“油电双生”撕开了市场的裂缝。
一、争议中逆袭:从“脱裤子放屁”到四年销量翻七倍
曾有人嘲笑增程式是“技术倒退”。烧油发电再驱动?多此一举!可现实是耳光:2025年1-5月,全国增程车销量狂飙98万辆,同比激增82%。理想L9单月订单翻三倍。问界M9上市首月订单5万台。连比亚迪、长安深蓝都掉头加码。
用户用钱包投票的逻辑很直白:
•日均通勤35公里?纯电模式覆盖87%场景。
•春节返乡800公里?油箱秒杀充电排队。
•北方-20℃严寒?纯电续航打五折,增程却扛住80%续航达成率。
新势力赌对了痛点。但狂欢背后藏着硬伤。
二、遮羞布下的技术暗疮:高速虚脱、低温腰斩、维修刺客
“满电一条龙,亏电一条虫。”哈尔滨车主反馈:零跑C11增程版冬天纯电续航从170公里暴跌至80公里。增程器启动后油耗飙升8.8L/百公里。这不是个例。
暗疮一:高速能量二次损耗
发动机发电→驱动电机→车轮转动。能量转换链太长。效率仅30%-35%。理想L9跑120km/h时油耗9.5L。同级燃油车仅7.8L。物理定律成了天花板。
暗疮二:电池寿命的生死劫
增程车电池遭双重蹂躏:快充循环次数是纯电车的2倍。10%以下深度放电概率高15倍。某车型3年衰减率超20%。换电池?理想ONE的40kWh电池组报价8万元。
暗疮三:NVH失控的“拖拉机效应”
电量低于20%。增程器嘶吼着介入。噪音骤升58分贝。动力延迟0.3秒。车主戏称“燃油车的灵魂突然觉醒”。
三、真龙系统出鞘:通用28年技术储备的绝地反杀
2025年8月7日。上汽通用亮出“真龙”增程系统。别克至境L7首搭。数据像把尺子量遍行业:
•302公里纯电续航:覆盖一周通勤绰绰有余
•1400公里综合续航:北京到广州无需补能
•满/亏电加速差异<0.1秒:高速超车再无“虚脱感”
•-40℃冷启动:低温容量保持率95%
技术底牌掀开桌子:
1. 增程专用发动机的暴力进化
1.5T混动机头热效率超40%。只发电不驱动。避开能量损耗陷阱。双面水冷电机峰值功率252kW。连续23次全油门加速不衰减。
2. 电池的“永生术”
原子级电芯配方。磷酸铁锂正极+长寿命石墨负极。3700次循环寿命——按年均充放100次算。能扛43年。PRC06极端工况测试。比用户实际使用更残酷。
3. 无感介入的魔法
发动机与发电机同轴直连。振动降低25%。电磁72槽电机方案+复合声学包。增程器启动时车内噪音仅38分贝——图书馆级静谧。
四、行业重洗牌:从堆沙发到拼硬核的生死线
新势力教育了用户体验:冰箱彩电大沙发是流量密码。但当老牌车企下场。游戏规则变了。
通用甩出三张王牌:
•15亿公里零自燃:奥特能电池安全标准碾压实验室数据
•28年混动数据池:从雪佛兰Volt到真龙系统。算法喂饱真实路况
•三合一深度集成:取消飞轮减震器。轴向尺寸缩短10%。重量成本双降
理想们被迫迎战:
问界紧急升级350Bar高压直喷增程器。深蓝S7把轴距拉到2.9米腾空间。但技术护城河已被真龙挖深——不是谁都能让发动机静音。更不是谁都敢承诺43年电池寿命。
五、终极拷问:增程是过渡桥梁还是终局答案?
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预言:“增程的过渡期可能长达20-30年”。但真龙系统给出新解:当纯电续航突破300公里。当综合续航碾压燃油车。过渡与终局的界限正在模糊。
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宗教。
油党电党争得面红耳赤。家庭用户只关心:送孩子上学省不省钱?自驾游会不会趴窝?冬天敢不敢开暖风?真龙们正把技术痛点缝合成体验——就像把油车的续航和电车的静谧。织成一块无裂痕的布。
后记
增程赛道没有退潮。只有门槛抬高。
新势力用沙发彩电打开市场。老巨头用发动机热效率、电池循环寿命、电控算法收窄战场。当至境L7的302公里纯电标进工信部目录。所有玩家明白:故事会落幕。数据永不撒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