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发来视频的时候,背景是副驾的孩子在翻着菜单,脸上是对价格的疑惑。高德导航收费666元一年这事,已经不是新闻了,但装在一台奔驰里,它就像一条意料之中的鲶鱼,搅起了本该体面的波澜。后轮转向原本可以有10度,但没买断,只能用个4.5度,说明书写得清清楚楚——硬件在那儿,功能却套着层膜,摸得到却用不爽,这滋味有点像花了VIP会员,还得“解锁高画质”。
现场的空气是有些紧的,孩子问:“为什么我们不用手机导航?”大人在旁边假装没听见,眼神多了点无奈,像是遇到了充值界的说唱达人,一个功能一个付款码,灵魂性价比全靠划分。如果我是车主,估计也会在这个时刻需要一场心理按摩——毕竟,买了车,不是就能用所有功能,现实总有制造惊喜的本事。
从整个事件看,奔驰今年第三季度全球销量下滑12%,在华暴跌27%。数据是冰冷的,不含任何情绪——就像现场看到的“功能未开通”弹窗,只有一个选择按钮:“立即购买”。中国消费者的动作更直白:不买,拒绝为“免费导航年费”打赏,也不为“后轮转向解锁”掏巨款。市场自己的反馈,是最精准的验尸报告,说得简单点,“爱买不买”,只不过这次大家真的选择了不买。
案情还得详细翻一翻。奔驰并不是头一个用车内付费模式的厂商。早在两年前,凯美瑞就曾因“缓解刹车点头”功能收费,引起议论。美系车、日系车,写代码多挣一份钱的玩法数不胜数;只不过,现在中国新势力流量更猛,20万级别的车都把后轮转向“标配”,一键解锁,根本不玩这套分期花样。奔驰这波操作,相当于在饭桌上跟大家抢着结账,却被提醒“今天请客,别演了”,结果只能尴尬偷吃免费小菜。
奔驰试图改变颓势,但它的迷惑操作有点像刑侦中用过期伪造证据:去年奔驰拍宣传片,放学的两个孩子,一个坐校车被颠得头晃屁股歪,另一个在S级里稳如老狗,笑得像娃哈哈广告。视频很快下架,市场反馈比领导巡视还快。后来奔驰靠联名麦当劳汉堡,正式宣告“高端可以是快餐”。如此想象力,扣在导航年包和声浪付费上,倒不如直接申请个“数字劳斯莱斯会员”,开通“尊贵用户不下雨送伞”服务,顺便完善下辅助驾驶买断——至少让花钱这事真有高端感。
这里的讽刺不是针对奔驰,某种程度上,这是传统车企面对新技术浪潮的一种本能反应。过去是硬件区分软件,抱着代码当资产炒冷饭;现在,中国市场想要的是体验和诚意,而不是“只差一个支付密码”的豪华。于是奔驰的全球销量,从今年1-9月的160万辆同比减少9%,到三季度中国市场暴跌,只剩12.5万辆的交付,求生欲比导航套餐还要急。
你说奔驰不懂消费者吗?恐怕不是。只不过,靠功能二次变现的思路,和中国车主的主流认知正好错位——在硬件早已下放的时代,用订阅锁功能,只会让人多掏一份智商税。想象一下,如果电梯按层都要单独购买,售楼部比第二现场还热闹。
细究一下,奔驰把导航功能授权给高德,变成收费项目。功能没变,供应链和信息流倒是多了几道“中介”,每道墙都能贴个二维码收钱。后轮转向也是类似路数:本来是硬件,软件帮你阉割,等你掏钱才能全部解锁,像是酒店房间装了两扇门,一道刷卡,一道得交会员。至于远程控制、座舱声浪,定价明码标价,哪天要是“开车大笑”也要收费,我也不奇怪了。
这么说,有没有一点“哄抢豪华”的调味剂?确实有,但现实是,这种收费模式已不再能打动共情票。国内新势力反而在车型配置上一把梭,“软件免费,进化谁都能用”,自信得像街头红绿灯,没人能收费,只能分流。
做刑侦的习惯是一切以证据说话,但商业世界里的证据链,更像是不断演绎的剧本。豪华品牌能不能放下身段,学会和新势力做朋友,其实是靠体验和诚意,不是靠分期收费。奔驰这次迷惑操作,也许是高管们还没下班,没走出德国总部的舒适区。
当然,奔驰依然有自己的技术和底蕴,只是时代变了,有些豪华必须重新定义,有些消费者早就用脚投了票。科技和体验之间的距离,不是几千块的年包能抹平的。所有软件功能都被订阅,硬件被锁死,车主的幸福感就像等待解锁新道具,谁先交钱谁先用,剩下的只能等下次大促。
案头归纳,本案没有受害人,只有选择权。奔驰或许还会坚持自己的打法,也许还有“尊贵导航+后轮转向+自动座舱切换”打包套餐。但未来的方向终究不会被功能挟持,市场会让每一份不合理都无处藏身。
最后,问一句:“你愿意为一份本该包含在购车价里的功能付费吗?”这是车主的选择,也是品牌的难题。智能化的路上,奔驰们会走向更聪明的订阅服务,还是回归诚意满满的“买断归你”?答案,也许只有下一个销量季报能告诉我们。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