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有人在后台问我,说4S店那个叫PDI的费用到底是不是坑,我就想笑。
笑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这个问题背后那种,既充满了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信任,又带着一丝被社会毒打前的天真。
就好像一个修仙小白,拿着一本《筑基期防骗指南》去问元婴老怪,说山门口那个卖“千年灵芝”的师兄,他说话到底算不算数?
老怪能说啥?老怪只能拍拍你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我们修仙界不骗人,我们管这叫“机缘”。
所以,PDI检测费是不是坑?是,也不是。
说它是,因为这玩意儿本身就是车企要求经销商必须做的,成本早就算在车价里了,再单独收一遍,属于互联网大厂发明的“付费上班”行为。
说它不是,因为在整个4S店的收费体系里,这笔钱简直就是最清纯、最不做作的那一个。它就像游戏里的新手村教程,温和地告诉你:朋友,欢迎来到氪金的世界,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你以为你是在买车,不,你是在渡劫。
我们先来解构一个最基础,也最搞笑的场景:看参数。
我见过太多小白,拿着配置单,指着那个“2.0T”的标,眼睛里放着光,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秋名山一骑绝尘的背影。销售再旁边煽风点火一句“动力澎湃,指哪打哪”,基本上这人的CPU就已经烧了。
朋友,醒醒。2.0T和2.0T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之间的物种隔离还大。同样是2.0T,有的能给你干出心脏骤停的推背感,有的开起来比老太太的轮椅还肉。
这就像两个人都在说自己会“闪电五连鞭”,马老师的那个是用来上电视的,雷电法王的那个是真能送你去见雷神的。
所以别听他们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名词,什么“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正时”,这些玩意儿对你日常通勤的影响,还不如你今天早上多吃了一个包子大。
我作为一个被各种车型反复折磨过的中年人,总结出来的真理就三条,简单粗暴:自吸发动机就是皮实,结构简单得像一块砖头,坏了村口王师傅都能给你修好;多连杆后悬架就是舒服,过个减速带,感觉就像碾过一张A4纸;AT变速箱就是耐用,只要你别拿它当坦克开,它能陪你到天荒地老。
其他的,都是玄学。你信,它就有。
然后是砍价,这是整个买车行为艺术中最具表演性的环节。
很多人把砍价当成一场辩论赛,试图用逻辑和事实说服对方。比如拿着手机说:“你看,隔壁老王上个月买的同款,比你这便宜五千。”
然后销售就会露出一副“你伤害了我”的表情,开始给你讲一个关于厂家政策、芯片短缺和全球经济形势的悲情故事,最后的核心思想是:为了卖你这台车,我们店这个月已经亏得底裤都不剩了,再便宜就要卖孩子了。
坏了菜了,你跟人谈逻辑,人跟你谈感情。
记住,4S店不是菜市场,它是一个大型舞台剧现场。你和销售都是演员,你们比的不是谁的道理硬,而是谁的戏更好。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是掀桌子。
你不能让他觉得你是来买车的,你要让他觉得你是来砸场子的。你不需要证明你懂,你只需要表现出你疯。
直接告诉他:“我就这么多钱,一分不多。对面那家店不仅价格比你低,销售小哥比你帅,送的脚垫都比你的厚。我给你三分钟,你考虑一下,我去抽根烟,三分钟后你要是还这价格,我就当你是在祝福我跟那个帅哥喜结连连理。”
你看,这就不是交易了,这是威胁。
最好的交易,就是让对方觉得不做你这单生意,他会失去一些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尊严,比如下班时间。
商业的本质不是共赢,商业的本质是“我不过了,你也别想好”。
再说说贷款和赠品,这两个是捆绑在一起的深水炸弹。
销售嘴里的“免息贷款”,翻译过来就是“手续费收到你哭”。他们会用一个极低的“月息”或者“日息”来迷惑你,让你觉得占了天大的便宜。
我跟你讲,所有不直接告诉你APR(年化利率)的金融产品,都是在耍流氓。什么3厘、4厘,听着跟毛毛雨一样,你拿计算器一按,年化轻松干到8%以上,比抢银行还刺激。
这是一种认知作战。就像有些游戏,首充6块送神装,你以为你赚了,其实人家惦记的是你未来三年的全部工资。
至于赠品,那更是典中典。
销售送你的那些赠品,本质都是压缩毛巾。看着一大包,什么全车贴膜、底盘装甲、发动机镀晶、内饰香薰……感觉价值好几万。等你真要用了,发现贴的膜是驾校教练车同款,晚上开车对面连狗都看不清;底盘装甲喷得比发胶还薄;发动机镀晶,我靠,这帮人真的什么钱都敢收啊!
最有用的赠品永远是两种:油卡和免费保养。
一个是真金白银,一个是实打实的服务。其他的,都是行为艺术的道具,是为了让你在签合同的那一刻,产生一种“我赢了”的幻觉。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买车比作修仙渡劫可能有点夸张,但你仔细想想,那帮销售的话术,不比天魔低语还厉害?
最后,是验车。
这是一个仪式,一个宣告你正式成为“车主”这个弱势群体的仪式。
很多人提车的时候,光顾着激动了,围着车拍了八百张照片发朋友圈,销售说啥就是啥,指哪签哪。
结果开回家,发现车门上有个划痕,或者轮胎是去年的库存货。你再回去找4S店,人家直接把合同拍你脸上:“您签字的时候可没说有问题啊。”
你看,人家专业。
验车这个事儿,关键不在于你看得多仔细,而在于你要表现出“我不是善茬”的气场。
就算你什么都不懂,你也要装懂。绕着车走三圈,每个轮胎都踢一脚;打开引擎盖,假装在看机油尺;趴在地上,对着底盘指指点点。
要的就是这个范儿。
你要让销售明白,这台车但凡有点瑕疵,你不仅今天不会开走,明天还会带着全村老少来他们店里吃饭。
为什么?因为很多时候,决定一件事结果的,不是规则,而是你愿意为这件事付出的“麻烦成本”。
就像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难题不是识别红绿灯,而是如何躲开那些不讲道理的电瓶车和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就是现实世界的运行法则。
所以,朋友,买车从来不是一个技术活,它是一个心理活。
你不需要记住那一百多个拗口的参数,你只需要记住,你对面那个满脸微笑的人,他的KPI比你的钱包更重要。
你不需要学会那些复杂的砍价技巧,你只需要表现出“今天买不到这个价钱的车我就死在这里”的决心。
这不是悲观,这是对自己钱包的负责。
最终的真相是,在这场游戏里,你不可能真的赢。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输得体面一点。
别谈感情,伤钱。4S店里只有买卖,没有爱。
而当你开着那台多花了两万块但自己很喜欢的车时,你就会明白奔驰为什么值钱了。
因为那个三叉星徽,就是你为这场荒诞剧付出的门票。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当然了,以上都是胡扯。
省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不买。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