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居然得了第一名,数据值得怀疑,但我刚买的零跑感觉性价比挺高,行业格局正逐渐向传统汽车分工发展未来零跑能否持续领跑尚待观察

现在这个汽车行业,真是热闹得不行。零跑居然冲到了第一名,虽然我觉得这数据得打个问号,毕竟行业内没人会轻易相信第一名就代表什么。其实我刚买了辆零跑,感觉性价比还不错。说到性价比,就是同样性能、相同性能配置的车里,价格最低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性价比。零跑能强势起来,主要还是因为它在成本控制上比较狠。大部分零件都是自己制造,零件成本相对低一些。你说那些头部厂商,像比亚迪、吉利,都把工厂设在大城市,但零跑选了更靠近制造基地的金华——二三线城市,人工那叫一个便宜。我的朋友其实也说过:你讲这成本是不是有点套路?我也没办法,毕竟在中国,人工成本一块大蛋糕。

你要说零跑是真便宜还是高性价比,我想解释一下。就是用生活理解,汽车里头各种零件,就像我们做饭用的菜一样,越是自己控制供应链,原料价格越透明,成本也就更容易压缩。这也是为什么零跑大部分零件自己制造,比起那些依赖进口零件的品牌价格确实便宜一些。比亚迪的核心技术在三电,比如电池、电机、电控,尤其是电池技术。其实我也没细想过,比亚迪的三电优势是不是能一直保持,毕竟最新传闻是,说电池的成本压力大了,价格会逐步平价,电池厂越来越多,竞争也会越激烈。

不过我觉得比亚迪的三电优势,就像华为在通信技术那样,短期内不太可能被追赶。这是我靠点推测,可能不太靠谱。因为他们在电池技术、生产规模上,确实领先,优势不是盖的。尤其是比亚迪那个刀片电池,如果没有重大技术突破,想追上还挺难。反观零跑,虽然叫得不大,比如喊着要半价理想,但实际上大部分人也知道,这是广告策略。实际上零跑的车在成本上做得硬,能多占点便宜,为什么不用?

说到这里,我突然翻了下笔记,零跑的设计还挺简洁朴素,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狂想。其实我觉得他们的战略很明晰:用低成本制造,争取市场份额。再搞点网约车市场,比如专车、顺风车。这样一来,既能拉动他们的纯电动车销售,也可以带动增程车型的销量。这个套路,看起来挺像广汽、埃安那种玩的多线作战。高端市场,零跑显然还没准备好。

你要问,未来零跑还能持续领跑么?我有点怀疑。看看行业格局,纯电市场有比亚迪、吉利、五菱这些巨头摆着。尤其是比亚迪,靠铁汁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几乎成为标杆。虽然某些人觉得比亚迪的三电优势很快会被追平,但我觉得这就像华为的核心技术,谁都不轻易扳倒。比亚迪在电池、电机上的积累,真是十年磨一剑。

而且,越到后面,行业的拆分越细,讲究社会分工——研发、制造、市场、服务这些环节开始像传统汽车行业一样细致划分。其实我觉得这是好事,效率提升了,但也意味着竞争更激烈,原来那种以一敌百的模式会变得更难。尤其是对于零跑这种新面孔,要在利润和技术上都做到极致,不简单。

至于策略方面,零跑我觉得没想得那么深。看他们的动作,是不是把成本压得很低,许多人都拿他们当杂牌车看待。其实每次销量一公布,就有一半靠曝光。你看头条、微博这些平台,零跑信息铺天盖地。其实每家车企都差不多,曝光多了,消费者的认知就更有影响力。就像我那个朋友说:要是真的有点本事,名字都能带风。可惜很多时候,品牌还是得靠广告和市场炒作堆起来。

也不能完全否定零跑是不是昙花一现。毕竟,零跑很多车都被用在网约车上,特别是他们的车型在网约车司机中还是挺有人气的。这个市场实际上帮他们养了不少人气和口碑,不知道你有没有试过开他们车,那手感格外轻盈。

我还记得我朋友说过一句,你看那些被推销的杂牌,总能找到一两个销冠,零跑接下来如果能坚持价格和产品的稳定,或许还能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但这点我怎么觉得,广告逻辑一旦没有持续推出新奇点,很可能就会翻车。其实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着零跑的小细节——车内的布局、细节真不差,就是普通话说的用料感还算过得去。

想问一下你,你觉得未来零跑能涨多高?还是说你觉得,这波热潮之后,谁才是真正的行业领头羊?我其实挺好奇,纯电的战场,谁能一直占领优势。毕竟,行业日新月异,没有哪个品牌能一直走在前面,或者说,谁都在试图找到那个能持续领跑的秘密。

(这段先按下不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