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农村街头,要是突然响起一阵低沉浑厚的“嗡嗡”声,不用看就知道,准是村里的“大人物”骑着那辆稀罕物出门了。那会儿大伙的代步工具还都是叮铃哐啷的自行车,谁家要是有辆摩托车,那排场不亚于现在开豪车。而在一众摩托里,本田GL145绝对是最扎眼的存在,红的、灰的、金的车身一亮相,能把半条街的人都引出来围观,那架势,比赶集还热闹。
搁当时,市面上的摩托大多是国产或东欧的二冲程车,加的是混合油,一拧油门排气管就冒蓝烟,声音尖锐得像杀猪似的。就算是日系的本田H100s、铃木A100这些,也没跳出二冲程的圈子。直到本田GL145一登场,直接刷新了所有人对摩托的认知。有人凑跟前瞅着没冒烟的排气管,摸着光滑的车身,嘴里直嘟囔:“这摩托咋不冒烟呢?声儿咋这么沉呢?”那股子新鲜劲儿,就跟见着外星科技似的。
这车不光长得特别,性能更是绝了。它装的是四冲程发动机,最大功率11.5千瓦,换算下来有十五六匹马力,在当时大部分摩托还没到十匹马力的年代,这就是妥妥的“降维打击”。更厉害的是,它最高能跑到130公里每小时,速度直逼当时的250cc车型,才有了“145cc的排量,250cc的动力”这说法。车主一拧油门,车身往前一蹿,那浑厚的声浪能传半条街,小孩追着车跑,大人站在门口望,眼神里全是羡慕。
它的配置放在当年,说是“豪华顶配”一点不夸张。前碟后鼓的制动系统,要知道那会儿不少汽车都还是前后鼓刹,这碟刹一捏就稳,安全感直接拉满。前空气避震更是稀罕,骑再久手也不会震得发麻,不像别的车骑几公里手就麻得握不住车把。还有高低音双喇叭,声音洪亮又不刺耳,老远就能听见,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来了。小链式发动机运转起来也比顶杆机平稳,高速跑着又轻又省油,缸头左侧那独特的“调试装置”,成了辨别它的标志性物件。
不过这“宝贝疙瘩”价格也着实吓人,1985年左右要卖6000块。那会儿一个高级工人月薪才25到40块,不吃不喝攒上十多年才能买得起,在农村这笔钱能盖十几间大瓦房。谁家要是有辆GL145,那绝对是村里的“风云人物”,走哪儿都自带光环。车身颜色就三种主流的:富贵红、玄铁灰、土豪金,白色的极少,除了警用版,普通人很难见到,更显得稀罕。
GL145的影响可不止于当年,1992年它作为原型车被五羊本田国产化,变成了五羊本田WY125A。虽然国产化时把空气减震改成了普通液压减震,碟刹换成了鼓刹,排量也降回了125cc,但这些改动让成本降了下来,也更符合国内用户需求。九十年代前期,县城百货大楼里五羊本田125A标价16000元左右,依旧是不少人的梦想之车,它身上那股GL145的影子,也让更多人圆了摩托梦。
几十年过去了,为啥GL145还能让人念念不忘?因为它不只是一辆摩托车,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它是第一款进入国内的四冲程摩托车,改变了人们对二冲程摩托的认知,那浑厚的声浪成了后来厂家争相模仿的对象。它动感硬朗的外观设计更是经典,线条流畅不突兀,不光被五羊本田继承,还被无数国产品牌模仿,直到现在,在乡村公路上还能看到类似造型的摩托飞驰,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老话说“睹物思情”,一辆老摩托承载的是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是那个年代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偶尔在老车聚会或收藏展上看到保养如新的GL145,依旧会被它的经典设计和浑厚声浪打动。它就像一位老朋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藏着无数人的回忆。你当年有没有追着GL145跑过?或者家里有没有过一辆让你难忘的老摩托?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