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2万提车问界M5 Ultra满90天,我在深圳南山区地库发现华为智驾的一个异常举动,这背后可能藏着什么
那天晚上11点多,我开着M5 Ultra进入朋友住的小区地库。这个地库特别窄,两台车会车基本得收后视镜。我习惯性地准备手动接管,结果发现车子竟然自己减速了,而且是在感应到对面有车之前就开始减速。更离奇的是,它居然提前调整了行驶轨迹,给对方预留了足够空间。当时我就愣了,这系统怎么知道前面要会车?后来我反复试了几次,每次都是这样。直到某天我无意中发现,原来是车上那套192线激光雷达在250米外就捕捉到了墙面反射回来的光束信号,提前“看到”了拐角后的车辆。这种预判能力,说实话,比我这个开了十几年车的老司机还要敏锐。
买这台车之前,我其实是拒绝的。30多万的预算,奔驰GLC、宝马X3随便挑,干嘛要买一个“新手牌”?但架不住朋友一直在我耳边念叨华为的智驾有多牛,最后还是忍不住去试了试。
这套智驾,确实有点门道
试驾那天,销售带我体验了一下“车位到车位”功能。从4S店出发,走城市道路,上高速,下匝道,最后回到店里的地库。全程我几乎没怎么动方向盘,就像坐在副驾一样。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福田CBD那段路,车流密集,还有不少加塞的。但这套系统处理起来游刃有余,该让的让,该争的争,很有人情味。不像某些品牌的智驾,要么过于保守被人欺负,要么过于激进容易出事。
后来我了解到,这套ADS 3.0系统会学习驾驶员的习惯。你喜欢跟车近一点,它就跟车近一点;你喜欢变道果断,它也会变得果断。用了两个月后,我发现它开车的风格越来越像我,有时候我都分不清是我在开还是车在开。
续航这事儿,心里有数就行
增程版的好处就是没有里程焦虑。1400多公里的综合续航,基本上深圳到北京一口气能跑到。平时市区通勤,纯电续航255公里也够用,一个星期充一次电的节奏。
华为的超充桩充电速度确实快,15分钟能从10%充到80%。但说实话,超充桩的数量还是少了点,主要集中在市区和高速服务区,一些偏远地方还是得靠第三方桩。
有一次去惠州,回来的路上在服务区用国家电网的桩充电,功率也能保持在120kW以上,比想象中要好。车子还支持对外放电,露营的时候可以接电烤炉、投影仪,挺实用的。
座舱体验,确实比较顺手
鸿蒙座舱用起来确实流畅,点击响应很快,滑动也很跟手。手机和车机的连接也挺稳定,导航路线能无缝切换,音乐播放状态也能同步。
语音助手“小艺”的识别准确率不错,能连续对话,不用每次都说唤醒词。有个功能挺有意思,你看着屏幕上的某个图标,直接说出指令就能操作,不用动手。开车的时候确实更安全一些。
不过车机生态还是没有特斯拉那么丰富,一些常用的APP还得通过手机投屏。希望后面能有更多原生应用上车。
驾驶感受,中规中矩
底盘调校整体偏舒适,过减速带很柔韧,高速行驶也很稳。DATS扭矩分配系统在过弯的时候能感觉到,车身姿态控制得比较好,不会有明显的侧倾。
静谧性做得不错,高速120巡航的时候,车内很安静。可能是那个主动降噪技术起了作用,胎噪和风噪都控制得比较好。
说实话,和传统豪华品牌比起来,底盘质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考虑到价格和整体产品力,这个表现也算合格了。
用了三个月,说几句心里话
这台车最大的优点就是智驾和智能座舱,确实做出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那种“越用越聪明”的感觉,让人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做工细节还有提升空间,华为超充网络的覆盖也需要时间。品牌力和保值率相比传统豪华品牌也还有差距。
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为确实在智能化这条路上走得比较快。如果你看重科技感和智驾体验,M5 Ultra值得考虑。如果你更在乎传统的豪华感和品牌调性,那可能还是BBA更适合。
最后还是那句话,买车跟着需求走。每个人对车的期待不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机会还是亲自试驾体验一下,网上说得再好也不如自己开过来得真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