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态电池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液体电解液给”榨干”到只剩5%,剩下的全是固态材料在撑场面。
上汽名爵这回真的玩大了。
MG4这款车,7.38万起步价,直接把半固态电池技术从天价豪车拉到了老百姓能摸得着的地方。我开过不少电动车,从特斯拉到蔚来,从理想到小鹏,但半固态电池搭载在10万以下的车上?这还真是头一回见。
想想看,之前半固态电池都是谁在玩?宝马iX那种50万级别的,或者更贵的概念车。现在MG4直接把这技术下沉到7万多的价位,这什么概念?
就像原本只有米其林三星餐厅才用的松露,突然间街边小店也能吃到了。
我试驾过这台车。
启动的瞬间,那种安静感和传统锂电池没啥区别,但跑起来之后,差异就出来了。特别是在-7℃的环境下,续航达成率还能保持75%,这在冬天的北方简直就是救命稻草。要知道,普通三元锂电池在这个温度下,续航打6折都算客气的。
530公里的CLTC续航,听着不算顶尖,但配合180Wh/kg的能量密度,这个数据已经相当扎实了。我记得几年前,能量密度能到150Wh/kg就已经算行业领先了。
更关键的是安全性。
三向十针穿刺实验,零冒烟、零起火。这什么水平?就是拿针往电池包里戳,从各个角度戳,电池包愣是一点火星都不冒。传统锂电池敢这么玩?早就烧成火球了。
我在现场看过这个测试。
工程师拿着钢针,对着电池包就是一顿戳,电压表上的数值在跳动,但电池包就像没事人一样,连温度都没明显上升。那一刻我就知道,这技术确实不是花架子。
高通骁龙8155芯片搭配OPPO车机系统,这个组合在同价位车型里算是超配了。流畅度比很多合资品牌的车机强太多,基本上告别了那种点一下要等三秒的尴尬。
车内空间表现中规中矩,毕竟是紧凑型车的尺寸,但前排空间足够宽裕,后排坐个1米8的成年人也不会太憋屈。储物空间设计得挺合理,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也没乱加。
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底盘调校。
虽然定位是家用车,但开起来并不松散,过弯时候的支撑性还不错,悬挂回弹也比较干脆。这种调校风格很明显是偏向于年轻用户的,不像某些同级别车型那样,一味追求舒适性而牺牲了操控感。
预售24小时破万台订单,17天破3万台。
这数据说明什么?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渴求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烈。
当然,半固态电池也不是万能的。成本依然比传统锂电池高,充电功率暂时还没有达到极致,低温性能虽然有改善但仍有提升空间。但作为一个技术过渡阶段的产品,MG4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上汽集团计划未来三年推出5款半固态电池车型,2026年产能扩至10GWh。这个规划告诉我们,半固态电池不是昙花一现的噱头,而是一条确定性的技术路线。
三电系统终身质保,自燃直赔新车。
这种承诺在行业里还真不多见。要知道,敢这么承诺的前提是对自己的技术足够自信。如果技术不过硬,这种承诺就是给自己挖坑。
MG4能不能成功?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概率不小。技术有了,价格有了,品质保障也有了,剩下的就看后续的产能爬坡和用户口碑了。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半固态电池的普及时代,真的来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