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千禧年那会儿,中国经济可是一路猛冲,但大部分关键技术还是被西方牢牢把持着。就拿汽车来说吧,德国车,日本车,美国车一直都是市场上的主角。咱们的企业和他们硬碰硬,那感觉就像蚂蚁撼大树,毫无胜算。
这不是说咱们的企业不够硬,而是西方的企业蹲守多年,扎根深厚,不管是底盘、变速箱还是发动机,短时间内咱们很难赶上去。这就注定咱们国内汽车企业得在夹缝里找出路,咱们倒是巧妙地避开了目前的困局,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看似咱们在故意躲避,实际上却别有用心……
三步走战略
现在呢,战略新兴产业这几个字在媒体上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几乎大部分人都知道这词,可是在2010年,咱们还没听说过呢。对当时的人来说,这东西就像个陌生人似的,完全没有概念。一直到2011年,“十二五”规划刚开始的那会儿,我国在规划文件里头写上了这个词。很多人觉得,这根本就是一场没准的赌博,难以预料后面会怎么走。
那会儿我国就在新能源领域悄悄打算布局,像是在荒芜的土地上开辟新天地,所有的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也就是说,就在那个时刻,我国避开了燃油车的那个赛道,很多西方国家都觉得我们不行,干脆就退出了比赛。其实他们没搞清楚,我国早就洞察到燃油车的未来,所以才选择了一条前景光明的路子,投身于一个新兴产业。要是把管理得太死,显然会扼杀创新的活力。
要是让这个行业自由发展,可能会变得乱作一团,搞得没人搞清楚未来的方向在哪。所以,我们国家就制定了个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就是打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氛围,政策上提供支持,资金上帮扶,引导人才向这个领域聚集。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段时间,特别是前几年来,很多人买电动车就是为了冲击高额的国家补贴,骗取补助的事情也不少。
虽然那会儿出现了不少乱象,但这也算是发展路上的必经之路,毕竟要想在未来抢占全球领先地位,首先得让电动车存活下来,否则啥都免谈。紧接着,还得考虑第二步,要单靠电动车是不够的,还得搭配充电桩的建设。
那阵子,充电桩还算不上是个赚钱的生意呢,毕竟电动车在市场上的份额还小,哪怕是大厂商也不敢拿那么多资本来投,咋整啊?国家电网亲自出手,在全国范围内铺设充电桩,搞好了基础设施,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大家买电动车的热情。这之后,就得盯住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这个环节,接下来该怎么走,成了大难题。
最重要的环节
怎么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让优质的企业留下来,把差的给淘汰掉呢?咱们国家直接引进了美国的特斯拉,就像个“牵头者”,跟国内的各种电动车企业一块儿拼杀。这场竞争下来,小米、长城、比亚迪、理想这些企业都突围而出,变成了全球电动汽车里的佼佼者。这条路,现在已经摆在各国面前,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了。
这些企业如今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归功于咱们国家提前布局的战略。现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不少就业岗位,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以新能源汽车为典型代表,咱们又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这无疑成了一个新的爆发点。只要我们按照目前的节奏稳步前进,未来肯定会迎来一次经济的又一次大飞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