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资产腾挪新玩法:岚图介绍上市背后的三大投资启示

8月22日,东风集团股份突然宣布一项大动作——旗下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而东风集团股份则同步启动私有化退市。港股市场罕见的操作,让不少投资者摸不着头脑。这一系列资产腾挪,到底藏着哪些玄机?谁会是最终赢家?

这次交易说白了,就是把原本属于所有股东的岚图汽车股份按比例分派出去,然后让岚图直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整个过程用的是“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的组合拳,既保证了老股东利益,又让控股方稳稳地坐上主导位置。具体来说,每持有一份东风集团股份,就能获得部分岚图股票和现金,总价值10.85港元,其中现金占6.68港元、剩下4.17港元是岚图股票。

那什么叫“介绍上市”?简单点讲,这是一种不用发新股票、不募资,只把现有流通的老股票挂到交易所公开买卖的方法。一般适用于那些已经被市场认可、有一定规模但暂时不需要融资的新锐企业,比如美股转板、子公司拆分等场景。这种做法好处不少:不会稀释原来持有人权益,也省去了繁琐审核流程。但也有缺陷——没办法直接圈钱,只能靠后续增发或债券融资补血;如果大家都捂盘惜售,市场就容易冷清。

为什么要搞这一出?其实原因很现实——估值太低了!截至2025年7月底,东风集团股份总市值只有391亿港币,每股只值4.74港元,对应PB仅0.25倍(远低于行业平均)。这么多年下来,公司基本丧失了通过H股平台再融资的能力。而业绩方面,今年上半年卖车82万辆,同比还降了近15%,虽然营收和毛利率有所提升,但归母净利润才0.55亿元,可谓杯水车薪。

反观被寄予厚望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则表现抢眼。今年前七个月连续五个月销量破万,7月更是突破1.2万辆,同比增长70%。去年全年交付量翻番,但亏损依然较大。不过到了今年二季度已实现单季盈利,并且单车均价达到35万元,这为资本运作打下坚实基础。不少业内人士早就预测其独立IPO在即,可惜目前还达不到连续盈利等硬性门槛,于是只能选择更灵活、更安全的介绍上市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内地车企赴港IPO遇冷,同比募资额缩水42%。此时选择无需公开募资、避开发行风险,是一种聪明且务实之举。而通过这套模式,即便将79%的优质资产派给小散户和员工平台(员工持10%),控方仍保留62%的控制权,不至于丢掉战略话语权。同时,这也符合国企改革混改目标,实现国资与员工共赢结构,为其他央企品牌提供范例参考,比如长安阿维塔、广汽埃安等,都可能借鉴类似路线。

扩展来看,这波操作不仅仅影响一家企业,还牵动整个产业链条。从供应商到经销商,再到上下游金融服务,都面临新的合作机会。例如,高端新能源汽车板块未来几年预计复合增长率超过30%,而引入资本助力研发和渠道拓展,将加速智能驾驶、电池技术迭代。此外,根据沪深交易所最新公告,截至2025年8月23日,多家券商对该事件观点分歧明显:

| 券商机构 | 观点摘要 | 风险提示 |

|-----------|--------------------|----------------|

| 中信证券 | 看好短期估值修复空间 | 港股流动性不足 |

东风汽车资产腾挪新玩法:岚图介绍上市背后的三大投资启示-有驾

| 国泰君安 | 强调长期成长潜力 | 盈利能力待验证 |

| 海通证券 | 建议关注后续增发机会 | 行业竞争加剧 |

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有哪些可行建议呢?

第一,把握产业升级主线。在新能源高端化趋势下,可以适度配置相关龙头及零部件供应链标的,如动力电池、新材料公司。

第二,警惕流动性陷阱。介绍上市初期易出现成交清淡现象,不宜盲目追涨杀跌,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设定止盈止损线。

第三,多关注政策红利窗口。目前国企混改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有望带来估值重塑机遇。不妨跟踪央企旗下优质子公司的拆分进程,把握阶段性行情。

这里必须提醒一个常见误区:“所有资源类个股都会受益于通胀”。事实上,高端制造、新能源领域往往比传统资源品更具抗周期属性,在经济转型背景下表现更加突出。因此不能简单套用旧逻辑,要根据实际行业变化动态调整策略,否则容易错失新赛道红利。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觉得这种“不圈钱只换牌”的另类上市,会成为未来央企改革的新常态吗?对于手里的相关个票,你会怎么操作?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