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主打安全思路,行业转向关注,用户需求被重新审视

这个事儿,搁现在车圈里头,挺有意思的。你说咱们天天都在说智能汽车,说新能源,一聊起来,大家都嚷嚷着卷啊卷,恨不得你出个啥我就马上copy一份,生怕自己落后了半步。可长安这一回直接表态:不跟你们在算力、参数上耗着了,死磕安全。这话一出来,不光是业内竖耳朵,吃瓜群众也得想想,这是不是整个游戏规则都要变下味了?

提个问题:咱们为啥现在买车,都开始琢磨芯片强不强、屏够不够大、啥辅助驾驶黑科技齐不齐?你真想想,这些年车上给你加了多少幺蛾子?车机系统堆得跟手机似的、能刷短视频、能AI语音、车里WIFI信号就没断过。可是,这些玩意,真的是开车的刚需吗?

为啥咱们大部分人评价一辆新汽车,第一反应都是“智能不智能”?是被带节奏卷进去了吧。汽车厂家怕掉队,营销上各种拼配置、拼参数、拼个性化体验,但实际上,车搞得花枝招展,却忽略了里头最根本的东西——这玩意到底安全不安全。

举个例子,今年上半年,全国因为软件故障导致汽车召回的就有五百多万辆。堆了大算力,系统一崩,车失控;多加几个屏幕,屏死机,整个操作乱七八糟。有的人开个高速,导航突然没了,语音助手还给你蹦错消息,驾驶员一个分神,事情说大不大,说小可真不小。

那再问一句,咱们其实最怕汽车哪两件事?一是出事故救命,二是用起来有保障。安全不光是撞了不坏,还得让你坐着放心,数据不会泄漏,隐私能保护,以后汽车越来越智能,安全面更宽了。你看,长安今儿整出一个新词——“泛安全”。不是说只管铁皮硬、气囊多,它从健康、数据、驾驶行为、甚至驾驶员的心理状态都想到了,就是要把每一层不安的可能性都堵上。

咱们想想这事,如果安全这事做扎实了,车厂能不能聚拢起用户的信任?以前大家选手机,都说苹果安全、系统封闭,数据不泄漏,结果iPhone贵得再离谱也照买不误。这道理放到车圈,是不是同理?以后大家选车,是不是先看“我的数据是不是只存自个儿手上?”、“有事故时,辅助驾驶是不是能真救命?”、“这车满天飞的激光雷达,是监控我还是保护我?”。

长安主打安全思路,行业转向关注,用户需求被重新审视-有驾

你看长安这次亮的家底,背后是央企,手底两万多研发,实验室、专利砸了一沓子,研发的钱砸得比谁都狠。网上很多人吐槽,国企老爱讲底气、家底,说什么国家兜底。可这回你不得不佩服,人家不是嘴皮子白活,是一砖一瓦搞出来的。那啥,“打富裕仗”这事,多少私企真羡慕不来,有资金,有资源,有定力,研究安全这事上没短板。

长安搞出来那个天枢智能,你听名字有点玄乎,其实就是把“驾驶、座舱、底盘”这三大件拧成一个智能系统。眼明——激光雷达升级,用最低成本做到更高精度,比市面上的东西再好一档。脑灵——用国内自研的大模型加持,路况数据全都投进去训练,让车自己判断、自己进化,当个老司机。“腿快”也不是编的,就是反应快,车子检测危险比人快,干实事儿。不吹不黑,这三件事要真做全了,车祸率都能降一半。

还有人说,安全这事不是啥新鲜事,有车厂十几年前就主打过。问题是那会儿安全无非自己撞自己试,不动真格。现在场景太复杂,你就说晚上对面晃你远光,这种场景AI能看到、能提前干预,真就能救命。这不是修辞,是技术。以前的技术,“意外”出现了才思考怎么搞安全。现在是主动预判,把所有异常都揣摩进去了。这跨越,不是表面看车上多加一雷达、多装一行车记录仪能比的。

还有一个很被忽略的事。长安现在提出未来汽车不仅是个出行工具,要慢慢进化成“智能伙伴”。这不是空想,一旦车和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车就是你的人生终端”,甚至以后能照顾你、照顾家人、看管小孩,帮你做生活琐事。拿人形机器人来说吧,好多人觉得遥远。可你想想,AI大模型要真落地,数据流转又保证安全,这事儿能拖得了多久?

更大胆点,那带翅膀的汽车——飞行汽车,这两年国外已经成型,中国若真把安全做好,飞行无人车、智能出租、应急服务真都不远了。关键是,谁能把“绝对安全”做扎实,谁就拿到入场券。

现实是,大部分企业就是没这个底气。他们怕啥?怕技术成本高,怕功能烂尾,怕数据管控跟不上。长安有国企资源,能够堵住这些短板——随便一说,夸张点,别家起火出事能烧自己,国企能把火扑了还研究怎么预防,资源差距立竿见影。

反过来看,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跨界的大厂,花式玩法有的是,但安全这事你没法儿糊弄,“安全感”只有技术和责任感能给,靠外包、靠全球供货链短期凑热闹,终究拼不过自主体系化的扎实。

长安主打安全思路,行业转向关注,用户需求被重新审视-有驾

你回头琢磨琢磨,这次长安玩了个新思路——大家功能上卷得脱皮,我往外跳,先好好“卷安全”,这有点像十几年前OPPO、vivo等国产厂牌死磕用户体验,最后活成品牌。能不能复制?至少现在车圈没人敢全局赌这个。

大家还得思考,用户真想要什么?智能功能再炫,大家天天用的还是油门、刹车、方向盘,能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才是用户买单的本质。尤其是中国用户,充分享受过科技带来的好处,现在更关注安全、隐私、可靠感,这风向要是彻底转过来,那些靠噱头、靠炒作的企业就得焦虑了。

长安主打安全思路,行业转向关注,用户需求被重新审视-有驾

归根结底,长安这次算是把底牌摊出来了:“我央企背书,有两万多工程师,有富裕家底,要卷咱就卷安全,安全做好了啥技术都能等。”等到智能汽车真正进家、进生活,安全就是第一位,信任是买单的唯一理由。

长安主打安全思路,行业转向关注,用户需求被重新审视-有驾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智能车究竟应该比功能重要,还是比安全感重要?如果明天你要选一辆家用车,你会选智能配置最多的那一款,还是最保障全家安全的那一款?答案未来不会一成不变,但只要还有人关心命,把控安全、技术为本这套路,永远不会被时代淘汰。科技再花哨,最好的功能,就是让你坐得安心,开得放心,别的都扯淡。

长安主打安全思路,行业转向关注,用户需求被重新审视-有驾

所以,长安这轮主动“死磕安全”,是忽悠还是真有点门道?我看,这棋落得挺妙,后边怎么演,等着瞧!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