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车友群里现在已经不是在开车了,是在修仙。同样一台比亚迪,有人开出了百公里3个油的元婴期修为,有人却开出了8个油的走火入魔。这事儿就很玄学,充满了道诡异仙的味道。天天都有一群野生的产品经理,在群里为了零点几个油的差距,爆发一场又一场的闪电战,互相开除对方的“迪粉”身份。
这背后的核心矛盾是什么?是比亚迪那个号称进化到5.0的DM-i系统,一个被吹得神乎其神,仿佛三体人看了都要当场气活过来的玩意儿。官方说它智能,说它节能,说它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结果呢?用户到手,看着中控屏上那个“AI能耗”和一堆模式选项,直接陷入了沉思。这感觉就像你拿到了一本修仙秘籍,但第一页就写着“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你根本不知道该不该信。
不装了,我摊牌了,经过我无数次的排列组合、控制变量、求神拜佛,最终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一个足以让研发工程师哭晕在厕所的结论:在比亚迪DM5.0的世界里,高速的神,只有一个。
那就是:AI能耗 + HEV + 舒适。
对,你没看错,不管你是满电、亏电还是尿血,答案都是这个,堪称大力金刚掌,一招鲜吃遍天。我知道你很急,你可能想跳起来反驳我,但是你先别急。我作为一个真的把宋Pro冠军版开上过青海四千米垭口的中年人,有资格跟你聊聊这个。
首先,我们来解构一下那帮“设置原教旨主义者”的核心论点。他们最爱念叨的两个咒语,一个是“强制保电大法”,另一个是“经济模式真香论”。
先说“强制保电”。这玩意儿简直是4.0时代的遗毒,是刻在老用户DNA里的恐惧。他们的逻辑是:高速上必须强制保电到70%,不然发动机一边驱动一边充电,负荷太大,油耗爆炸,还会失速!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道理?特别有那种老中医看病的感觉?
坏了菜了,时代变了朋友。5.0的系统,电池和发动机的协同逻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吴下阿蒙了。它开窍了,它悟了。所谓“AI能耗”,本质上就是个超级聪明的管家,它会根据你的驾驶习惯、路况、坡度,自己去动态调整保电阈值。你人为地去“强制保电”,就像在一个全自动的炼丹炉旁边,非要用嘴去吹火,试图控制火候一样。你以为你在帮忙,其实AI在后台看你,就跟看一个行为艺术大师一样,心里全是“典中典”。
我去年跑青甘大环线,全程亏电,海拔从两千干到四千,我就用的AI模式,它失速了吗?它没有。它把我扔在半路了吗?它也没有。所以别再信那些营销号的鬼话了!什么失速焦虑,本质上是一种幸存者偏差的表演。每天路上跑的比亚迪比马路上的狗都多,真要有那么大概率失速,那交通新闻早就不是报道事故,而是直接开辟一个“比亚迪历险记”专栏了。
再说“经济模式”。这玩意儿的鸡贼之处在于,它用一种极其便秘的油门响应,来换取一个“看似”经济的油耗。在市区堵车,你用用也就算了,毕竟大家都在蠕动。但在高速这条欲望的流体上,你需要超车,需要提速,经济模式那种踩一脚油门,车子需要开个会研究一下再给反应的体验,简直是反人类。更重要的是,为了省那芝麻大点的油,你牺牲了驾驶体验,增加了路上的风险,图啥呢?太阳都要给你一个趔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开车比喻成修仙,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那个意思。
我有时候甚至觉得,比亚迪的产品经理是不是也逛我们这些群,然后看着我们吵架偷着乐。他们设计这么多选项,可能根本不是为了让你选,而是为了让你有一种“我能掌控这台复杂机器”的幻觉。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马杀鸡。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已经不太在乎那点油钱了,我在乎的是一种掌控感,一种“我比车聪明”的优越感。但现实狠狠给了我一巴掌。当我放弃了所有挣扎,无脑选择“AI+HEV+舒适”之后,我发现油耗下来了,心情也变好了。这简直就是对那些天天研究攻略的人的一种智商侮辱!
所以,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比亚迪5.0的工程师们,可能真的搞出来一个不错的AI。这个AI的核心思想,就是掀桌子。它直接把用户从“驾驶员”的神坛上拽了下来,告诉你:“听我的,没错。”它用一个最优解,终结了所有关于设置的争论。如果说之前的各种模式是让用户自己炒菜,那AI模式就是直接给你端上来一份预制菜,味道不见得是米其林三星,但绝对不会翻车。
所以,你以为你战胜了油耗?不,朋友,你只是终于学会了如何当一个合格的“乘客”,把方向盘和脑子一起交给了那个比你更懂这台压缩毛巾的AI。你以为你在第五层,其实AI在大气层。它不是让你省油,它是让你别再不务正业,好好开车。
这,就是所谓的“不装了,摊牌了”。你开的不是车,是工程师的自信。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