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西安城东的和平路上就开始堵了,不管是电线杆下热闹的早餐摊,还是路边那些挂着“月租车位”广告的手写板子,停车始终是大家嘴里的头疼事。老侯是这附近一个小区的保安,说起停车费涨跌,“唉,你可别提,以前那些个老邻居天天催问,这个月还跟上相关部门文件没?”新规出来后,小区群里一早炸了锅,大家伙议论说这回收费有说法了,不再是物业随口一报,谁家来人多了都怕车被拖了,“现在按15分钟算,不够15也得掏这个钱,啥玩意儿”——老王昨天刚被物业叨咕了句。
挨着和平门那堆杂货铺老板娘,最近有了新烦恼。她家门口原本能停两辆小面包,下货方便;新规施行后,听说政府定价场子的价格会低点,但她嘀咕“包月吧,这边说优惠,那边标签还在涨”,顺嘴一提,群里还有人给传言,说蓝田那边有景区按次收,这一趟出去玩,谁还不想着便宜点。实际到真走一圈,发现阎良、长安这些郊区确实跟主城区不一样,停一天还不如市内五折,师傅们经常套用“景区没几个人看你停多久,按次最划算”,但碰到老旧小区外围路边,月租其实灵活些,给个包年直接谈,谁还按标准来。
倒记得去年元旦,我就在雁塔区小寨附近被“路内高于路外”这茬卡了下。刚进一类区把车停道边想着省事,结果临下楼一查,交了比停车场贵将近三分之一。有人在群里晒了数据,说现在一类区某路停车五小时得21块,旁边定价停车场只是15块,硬是差了些。而且听城管师傅讲,特定区那些路段从来不超总车位数的十分之一,临时公告,看见路牌都得提前打听,别贪图一个近,碰上自划线的立交下就麻烦,“警告你喽,弄错了下周就涨价”。
收费细则其实绕得很,师傅没几个人能记得住。全是按15分钟一个单位堆着,有人吐槽停13分钟还是得掏半小时的钱。汽车修理厂的小老周讲个趣事,有车主本来只进场冲洗,没跑出10分钟票都出了,不按整点算那是明算账,少不了这一口。而且特定区与各类区的边界,那些桥下面、立交匝道空间,有时打电话问交警都答不上来,按师傅话“见坑绕着点,乱停欠账没人管,贴条一锅端。”
和新能源汽车的优惠倒算是实打实的,新规提到城市道路路内停车一小时内不要钱,超过才八折收。前几天我表弟开着蔚来去图书馆,刚好用上这政策,“平时停车最不愿意找充电口,这回加电还能不收费,划算”。话说回来,这些带充电桩的场地,有的确实愿意再降点价,大伙有空就蹭过来,一到晚上就抢电桩,群里都骂说“抢到就是赚到”,不过听说还有一两家物业不认免票,挂个通知就是摆样子,真降还得看后台扫码记录。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用残疾人证、C1/C2/C5驾照的残疾车主,在政府定价路段都能免掉停车费。这消息之前还是邻居二嫂说的,她家亲戚常免费停医院门口,早知道省心太多。不过群里流传一种说法,哪个小区物业会故意拖延查证,只要没在现场当面查验证件,有时还是要多收一份,看你会不会坚持维权。
其实这几年车主更关心类区划分,特定区、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谁家的车位都卷得厉害。像二环内的热门地块,早早划成了一类区,雁塔区高新片区、高新路、唐延路,曲江景点,基本都归头等;二环外到绕城快速边界算二类,大家最烦的就是这些区里有些路段明明偏,却硬要收一类的钱。三类区则绕城外,有人自个儿家住蓝田,停车一年也花不了一千,但同事住高新,吐槽早起抢车位就跟打仗一样。
顺带插个师傅们茶余饭后聊到的八卦。市内有几年开新停车场,听说用的是某小众品牌的自动识别闸机,据说灵敏得很,连后备箱没关都能报警。前阵子有客户把车停在会展中心隔壁的新场,为省钱选了包季,抢优惠期前买的,结果闸机系统更新了,识别出错硬是让他多交了两天,联系后台半个月才退,计算单位的小数点都给他气歪了。去年有辆老桑塔纳进小区查不到车牌,师傅用蓝牙补了个登记,结果月底物业账单上漏记了三次,一查全是手工算错。
这些事折腾完,诸如上古老小区路边、景区按次还是包月划算、自动识别系统闹误会、政府定价和二类区之间的鸿沟,始终在西安市车主口中一遍一遍被翻炒。至今停车收费新办法落地已快两个月,群里一哥捎话,“路权争议还得继续,谁先抢谁就赢”,老邻居看见停车场没人排队,顺口一句:“今年这车位,谁敢说够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