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中华,天胡开局,为何沦落至此?

说起华晨中华这个汽车品牌,很多人的心情可能都挺复杂的。

它曾经是咱们国家汽车工业的骄傲,号称“中华第一车”,起点高得让人羡慕。

可谁能想到,这么一个“天胡开局”的选手,最后竟然落得个官网关闭、资产被低价甩卖的下场。

华晨中华,天胡开局,为何沦落至此?-有驾

宝马花了16.33亿元,就把中华汽车相关的生产家当都给买走了。

这个价格听起来不少,但要是换算一下,可能还不够在北京买下200套普普通通的商品房。

一个曾经那么辉煌的汽车品牌,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

咱们得把时间往回倒,看看华晨中华最风光的时候是什么样。

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那时候还是一家汽车修造厂,可以说是跟新中国一起成长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共和国汽车工业的长子”。

这可不是白叫的。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华晨集团干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1992年,它旗下的金杯客车资产打包,成功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了。

这在当时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让全世界的投资者都看到了来自中国的汽车企业,而且还特别受欢迎,一下子就筹集到了7200万美元。

在那个年代,这笔钱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钱,华晨就有了底气去实现一个更大的梦想:造出属于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高档轿车。

于是,经过一番努力,在2000年,“中华”轿车诞生了。

这款车一亮相就惊艳了很多人,它的外形设计请的是意大利的顶级公司,看起来非常大气、有档次。

在当时国内马路上跑的大多还是捷达、桑塔纳的时候,中华轿车的出现,让国人第一次感觉到,我们自己也能造出可以和国际品牌掰手腕的好车。

所以,它被誉为“中华第一车”一点也不夸张,那段时间,开上一辆中华轿车,确实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就在中华品牌势头正猛的时候,华晨集团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那就是和德国的宝马汽车合资,成立了华晨宝马。

华晨中华,天胡开局,为何沦落至此?-有驾

从商业角度看,这无疑是一步好棋。

宝马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华晨则希望借助宝马的技术和品牌提升自己。

合作一开始,效果立竿见见影,华晨集团的利润报表变得越来越好看,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但问题也就从这里开始了,因为这个钱,来得实在是太轻松了。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就能明白这种“轻松”有多么可怕。

从2015年到2019年这五年里,华晨宝马给华晨贡献的净利润,从每年38亿多元一路涨到了76亿多元。

可以说,华晨集团大部分的钱都是华晨宝马赚来的。

可与此同时,华晨自己的亲儿子,也就是中华、金杯这些自主品牌,却一直在亏钱。

同样是这五年,剔除掉宝马贡献的利润后,华晨的自主业务每年都要亏掉几个亿,甚至在2019年亏损超过了10个亿。

到了2020年上半年,情况更加明显,华晨宝马贡献了43.83亿元的利润,而华晨自己的业务板块一算账,反而亏了3.38亿元。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家里的大儿子(华晨宝马)特别能干,每年都往家里拿回大笔的钱,导致家里的小儿子(中华等自主品牌)觉得反正有钱花,就懒得出去努力工作了,结果自己的业务能力越来越差。

华晨集团就掉进了这样一个“舒适”的陷阱里。

当国内的其他自主品牌,比如吉利、长城、比亚迪,都在咬着牙投入巨额资金搞研发,去钻研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技术,去琢磨怎么设计出更受年轻人喜欢的车型时,华晨却似乎满足于躺在宝马的功劳簿上数钱。

自主研发太苦太累,投入大见效还慢,哪有每年坐等分红来得舒服?

这种对合资利润的过度依赖,就像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地磨掉了它自主创新的斗志和能力。

市场是残酷的,不会给任何人留情面。

当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消费者越来越懂车,华晨中华的产品就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华晨中华,天胡开局,为何沦落至此?-有驾

虽然它也尝试过自救,比如在2019年推出了一款中华V7的运动版车型,发动机参数非常漂亮,最大功率有232马力,甚至超过了当时的一些合资车型。

但这种零敲碎打的改进,已经无法挽回整个品牌的颓势。

因为汽车是一个整体,光有一项技术突出是不够的,在品牌形象、整车品质、智能化配置等方面,中华已经全面落后于竞争对手了。

真正的致命一击,来自国家政策的调整。

国家宣布要逐步放开汽车行业的合资股比限制,这意味着外方可以控股甚至独资。

宝马很快就宣布,要将其在华晨宝马中的股份提升到75%。

这个消息一出,等于直接抽掉了华晨集团最重要的一根利润支柱。

资本市场是最敏感的,大家一看,你最赚钱的业务马上就要被别人拿走大头了,而你自己造车的本事又不行,那你的未来在哪里?

信任一旦崩塌,危机就来了。

2020年10月,华晨集团的一笔债券到期还不上钱,正式宣告违约,这就像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很快,整个集团高达数百亿的债务问题全面爆发,最终只能走向破产重整的道路。

故事的结局令人叹息。

那个曾经承载了国人骄傲的“中华”品牌,连同它的生产线、厂房和设备,最终被宝马以16.33亿元的价格整体收购。

这个价格对于一个曾经的知名品牌来说,实在是太低了。

如今,华晨中华的官网已经无法打开,客服热线也变成了其他品牌的服务电话。

很多买了中华汽车的老车主,现在连车辆的售后维修都成了难题。

一个庞大的汽车集团,就这样在短短几年内分崩离析。

华晨中华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靠别人终究是靠不住的,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躺在别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最终只会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只有坚持自主研发,不断创新,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地站稳脚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