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买车,特别是像丰田这样家喻户晓的老牌子,咱们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那就是“皮实耐用、省油省心”。
这么多年来,丰田车的好口碑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可是,时代在变,现在大家买车,尤其是在看新能源车的时候,眼光也越来越挑剔了。
除了看续航、看安全,车里那块大屏幕好不好用,车子够不够“聪明”,也成了很多人特别在意的点。
过去,一提到合资品牌的智能系统,不少朋友可能都会皱眉头,觉得反应慢、功能少,跟咱们国产新势力品牌的车机比起来,总感觉差了那么点意思。
然而,最近车市上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正在悄悄扭转大家的这种印象,其中,一汽丰田推出的一款名为bZ3的纯电动车,就在智能化方面给很多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些传统的汽车巨头,是不是真的开始“开窍”了。
咱们先来聊聊开车时最重要的事——安全和省心。
现在很多车都宣传自己有驾驶辅助功能,但好不好用,体验千差万别。
有些系统的表现,就像一个刚拿驾照的新手,操作生硬,时不时还得让你替它捏把汗。
丰田以前的TSS安全系统,就像个尽职尽责的保安,能在关键时刻帮你踩一脚紧急刹车,或者在你走神偏离车道时提醒你一下,确实能提升安全性,但总感觉它和驾驶员之间缺少点默契,不够“通人性”。
而在一汽丰田bZ3上,这套系统迎来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
这次丰田没有单打独斗,而是选择和中国顶尖的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进行深度合作。
这个组合非常有看点,可以理解为,丰田贡献了自己多年来在全球市场积累的造车经验和对安全标准的严格把控,而Momenta则带来了它在中国复杂路况下训练出来的“超级大脑”。
Momenta这家中国公司,可不是一般角色。
它通过海量的数据收集和算法训练,对中国特有的道路环境有着深刻的理解。
比如咱们城市里常见的“鬼探头”、随意变道加塞的车辆、还有在车流中穿梭自如的外卖小哥,这些都是教科书上学不到的复杂场景。
bZ3的驾驶辅助系统,在有了Momenta的技术加持后,就好像有了一双“火眼金睛”和一颗“本地心”。
在城市里开车,它不光能识别前方的行人和车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他们的行为轨迹。
举个例子,系统检测到路边有个孩子在拍皮球,它可能会提前、轻微地降低一点车速,因为它在数据模型里学到过,这种场景下孩子突然冲到马路上的风险比较高。
再比如,上下班高峰期堵在路上,那种走走停停的蠕行最是磨人,bZ3的自动跟车功能启动和刹停都非常平顺,不会有那种突兀的“点头感”,极大地缓解了驾驶者的精神和身体疲劳。
到了高速公路上,它的“智商”就体现得更明显了。
它不再是简单地保持在车道中间行驶,而是会结合导航信息进行预判。
比如导航提示前方两公里处有出口,它会提前、平稳地帮你并入最右侧车道,避免了临近出口时手忙脚乱地连续变道,让整个驾驶过程从容不迫。
可以说,这套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功能堆砌,而是真正把技术融入到了我们日常驾驶的每一个细节里,让开车变得更轻松、更安全。
说完了“驾驶脑”,我们再来看看车里的“生活舱”。
如今的新车,中控台要是没一块大屏幕,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智能汽车。
但屏幕大,不代表体验就好。
很多朋友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合资车的车机,界面设计老旧,点一下半天没反应,想找个常用的功能得在菜单里翻好几层,里面的应用程序更是少得可怜。
一汽丰田bZ3显然是吸取了这些教训。
它搭载的那块12.8英寸的竖向大屏,首先在视觉上就足够吸引人,清晰度和流畅度都做得不错。
但更关键的是屏幕背后的“生态系统”。
丰田这次非常务实地认识到,在中国市场,车机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放合作。
它没有坚持用自己那套全球通用的系统,而是深度整合了我们中国人平时最离不开的那些手机应用。
这就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比如,你和朋友约好去一个地方,朋友在微信上把位置分享给你,你上车后可以直接在车机屏幕上打开这个定位并开始导航,整个过程无缝衔接,省去了在手机和车机之间来回切换的麻烦。
开车路上想听歌,也不用再低头操作手机了,直接对车机说一句“你好丰田,我想听周杰伦的歌”,熟悉的旋律就会通过JBL音响流淌出来,音质效果也相当不错,让枯燥的旅途多了几分乐趣。
它的语音助手也变得非常“接地气”,能听懂很多自然的、口语化的指令,比如你可以直接说“我有点冷,把空调调到24度”,它都能准确执行。
甚至,它还加入了一些增加科技感和便捷性的功能,比如手势控制,开车时想调节音量或者切换歌曲,对着屏幕挥挥手就能完成,手不用离开方向盘区域,视线也始终可以保持在前方道路上,这在无形中也提升了行车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bZ3的智能座舱,努力的方向就是把我们已经习惯了的数字化生活,安全、自然地延伸到汽车这个移动空间里,让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懂你的智能伙伴。
从一款车的变化,我们其实能看到背后更深层次的行业趋势。
一汽丰田bZ3在智能化上的这次“转身”,可以说给所有在华的合资品牌都上了一课。
过去,这些国际汽车巨头凭借着强大的品牌力、成熟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在中国市场过得非常滋润。
但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的兴起,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中国的自主品牌,凭借对本土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响应和惊人的技术迭代速度,已经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建立起了明显的优势。
消费者一旦体验过更流畅、更智能、更人性化的产品,就很难再接受那些“慢半拍”的过时设计。
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丰田展现出了一种值得深思的策略。
它没有选择在自己相对薄弱的软件和生态领域与中国对手“死磕”,而是采取了“强强联合”的开放姿态。
在核心的三电系统上,它引入了比亚迪的技术;在智能驾驶上,它携手了Momenta;在智能座舱里,它全面拥抱了中国的互联网生态。
这种做法,表面看是“借力”,深层次看则是一种清醒和务实。
它清楚地认识到,在新的赛道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包打天下,合作共赢才是未来的方向。
丰田将自己最擅长的全球品质管控、精益生产理念,与中国合作伙伴在软件定义汽车、大数据应用和用户体验上的优势完美结合,最终打造出了一款更懂中国消费者的产品。
这不仅让丰田迅速补齐了自身的智能化短板,也为像Momenta这样的中国优秀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世界级的展示舞台,证明了中国技术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价值正在不断提升。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样的变化无疑是件好事,它意味着我们将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也意味着整个汽车市场将在更良性的竞争中,为我们带来更出色的产品和服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