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车交易陷阱:3800元变2570元,谁在玩弄车主信任?

报废车交易陷阱:3800元变2570元,谁在玩弄车主信任?

一辆2014年的比亚迪G3。

开了11万公里。

车主刘师傅想报废它。

他在社交平台找到一个收报废车的商家。

谈好价格:3800元。

结果呢?车被拖走了。钱只收到一部分。

2570元——还差1230元。

对方说:三元催化是假的。要扣钱。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这是信任的崩塌。

上门拖车与付款拉锯战

“先付钱再拖车。”刘师傅坚持。

但对方说公司流程不允许。

他们是跑业务的。不负责付款。

想着有微信、有电话。刘师傅退让了。

车被拖走了。

承诺的“下午马上打款”没有兑现。

消息不回。电话不接。

直到刘师傅说要报警。

对方才转了2570元。

个人账户打款。姓闵。

不是公司账户。

剩下的1230元呢?

对方解释:拖车费。代办费。

可当初谈好的3800元全包。

更深层的担忧:法律责任谁担?

刘师傅最怕的是什么?

车没过户。

如果对方没真正报废。

而是把车开上路。

出事谁负责?

法律上。原车主可能担责。

尽管后来收到了注销证明。

显示车已报废。

报废车交易陷阱:3800元变2570元,谁在玩弄车主信任?-有驾

但交易过程中的不透明。

扣费理由的随意。

让人不安。

这种后怕。很多卖过车的人都有体会。

汽车交易:如何避开这些坑?

书面协议至关重要

手机谈好价格?不够。

拖车前。确保有书面约定。

明确价格、付款时间、扣费项目。

口头承诺像风。抓不住。

付款对象要明确

对方用个人账户付款?

警惕。

公司交易应走对公账户。

个人转账缺乏保障。

追问对方公司全称、资质。

过户/报废流程亲自盯

车辆所有权转移是核心。

确保拿到注销证明或过户凭证。

不要轻易交出车辆登记证、行驶证。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付款凭证。

信任重建:行业需要更多透明

刘师傅的经历不是孤例。

二手车、报废车交易。信息不对称严重。

买家卖家都可能吃亏。

需要更规范的平台。更明确的规则。

透明化操作是根治之道。

你的车要卖吗?

或者已经卖过?

有没有类似经历?

欢迎分享。

让我们共同警惕。

推动改变。

#国庆健康充电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