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国庆假期期间,全国范围的高速公路迎来了自驾出行的高峰。电动车主们再次上演“充电争夺战”,不少高速服务区都推出了“叫号充电”的办法来维持秩序,就像排队吃饭一样。有人反映自己已经排到了60多号,也有车主说:“都睡醒一觉了,还没轮到呢。”
到2025年10月1日,全国多地高速服务区的充电点排队现象相当严重,国家电网估算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都在满负荷运行。
新能源高速“闹心”
今年国庆期间,越来越多的高速服务区都出现了充电桩排队的火爆场面。京哈高速凌海站率先发起“抢位大战”,截止到9月30日晚上11点,充电桩已经叫到“54号、55号”,现场还能看到工作人员用喇叭指挥,场面简直像热门景点一样热闹。到了10月1日凌晨,湖南某服务区的排队号码已经叫到49号,有的车主还等了整整3个小时才把电充上。
从9月30日晚到10月1日凌晨,北京、杭州、武汉、长沙、广深等地的高速服务区附近,大部分都能看到1到4小时的充电排队现象。有些甘肃的服务区也跟着开启了排队叫号的办法,场面挺火爆的。
新能源车对平时在城市里上下班的驾友们来说,真是挺香的。每公里大概1毛左右的电费,比油车加油划得来不少,日常通勤50公里以内,无论是纯电动车还是混合动力,都能轻松搞定。插电混动更是灵活得很,既能用油,又能用电,免去了续航焦虑,还能享受绿牌政策,还不用担心一些城市对油车限号的烦恼。
可要是拿新能源车跑长途高速,那优势就基本没了。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充电难,油车加油几分钟搞定,排队也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可电动车即使用快充,也得起码半小时,排队充电那时间就更难估计,一旦遇到高峰期,等待时间就像无限延长一样,真的挺尴尬的。
不少车主都说,新能源电车他们只敢在城里开,尤其是在冬天或者要跑长途的时候,续航就会明显缩水,根本不敢冒险。这种对续航的担忧,不只是因为电池技术还不够成熟,还跟充电设施的更新速度慢、设备不够完善有关系。
有些高速服务区的旧充电桩,功率其实已经打折扣,标称120kW,实际能跑到60kW,算是“快充”变“慢充”了。再加上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车插头不一样,导致一些公共充电设备根本用不了,这样一来,长途出行不确定性还得增加不少。
充电基础设施升级
山东、江苏等地的充电设备已经开始换新,把单个充电枪的功率从60kW升到80kW,充电速度快了大约35%。在上海,还引入了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科技感十足。到今年7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总数大约有1670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
这些动作确实值得夸一夸,不过,充电基础设施的总量还不够多,分布也不太均衡,还有设备老化的问题,覆盖面也还不算太广。
尤其是在国庆节那会儿,高速公路上电动车的充电次数接连刷新纪录,可惜的是,有些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因为节假日外长时间闲置,加上建设和维护成本偏高,导致部分充电设备功率不高、充电速度也慢。再者,平时高峰时段,经常能看到有车主用400V车型占着800V超快充桩,结果就浪费了不少充电资源。
还有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问题,就是车主自己的应变能力。开电动车出去玩,途中电快用完了,离最近的充电站还得几十公里,要是碰上堵车或者天气冷开空调啥的,这种情况免不了得叫“救援”。
遇到这些麻烦怎么办?难道就只能只好认倒霉?当然不是啦,老司机教你几招“自我救援”的办法。
第一,是采取错峰出行,选择在夜间充电,不仅可以避免排队,还能享受低电优惠。第二,如果碰到国庆、春节这些出行高峰期,出发前将车充满电,然后用导航APP标记,优先选择配备液冷超充桩的服务区。第三,建议不要死执着高速服务区不放,考虑到全国高速免费行驶的情况,若服务区排队太长,可以临时离开高速,通常收费站附近就有公共充电站,反而能节省不少时间。
高速上跑得稳点,保持在90到100公里每小时之间,能明显帮你省电。将动能回收设到最大档,碰到下坡或者减速的时候,能把动能变成电能自动充回去,续航还能多拉长个10%到15%。一旦电快没了,记得放慢速度,保持最低限速,挂最靠右的车道,还可以亮双闪灯,关掉空调,用最省电的方式,一路开到下一站充电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