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消息挺让人关注的,就是美国的百年老牌车企福特,要在德国裁员了。
这事儿听起来可能离我们有点远,但仔细琢磨一下,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其实跟整个汽车行业的变化,甚至跟我们普通消费者的选择都有关系。
具体来说,福特宣布,从2026年初开始,它在德国科隆的工厂要先裁掉1000名员工。
这还不是全部,这只是一个更大计划的开始。
咱们先来看看这个科隆工厂。
这个地方对福特来说可不一般,它不光是福特在欧洲的总部所在地,更是福特下定决心向电动汽车转型的一个核心基地。
为了把这个老厂房改造成能生产最新款电动车的地方,福特前前后后砸了20亿美元,这可是一大笔钱。
他们的计划是,在这里生产两款全新的纯电动SUV,一款叫探险者,一款叫Capri,指望着靠它们在欧洲的电动车市场打开局面。
按理说,钱也投了,新车也造出来了,应该是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可现实情况却打了福特一个措手不及。
这两款新车,一个今年6月投产,一个9月投产,还没在市场上卖出多少呢,福特就在11月初突然宣布,因为欧洲经济形势不好,买电动车的人比预想的要少,所以这两款车的产量要减少,工人的上班时间也要缩短。
这还没过多久,裁员的消息就跟着来了。
工厂的生产安排也要从现在的每天两班倒,直接砍成一班。
这意味着工厂的开工率直接少了一半,机器闲下来了,那管机器的工人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了。
这第一批的1000人,其实只是个开胃菜。
根据福特之前公布的计划,他们打算到2027年底,在整个欧洲地区裁掉4000个工作岗位。
德国是裁员的重灾区,计划要裁2900人,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科隆这个工厂。
剩下的名额,英国要分担800人,欧洲其他国家加起来再裁300人。
对于一个拥有一万两千多名员工的大厂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震动。
福特方面也表示,会尽量通过让员工自愿离职,或者用钱买断工龄的方式来操作,尽量让场面好看一点,但不管怎么说,对于那些在流水线上工作了几十年的德国工人来说,这饭碗算是悬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在欧洲风光无限的汽车巨头,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呢?
福特自己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很官方:欧洲经济不景气,大家手头紧了,买车的意愿就低了;欧洲的电动车市场需求疲软,没有想象中那么火爆;再加上政府对电动车的补贴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
这些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但更深层次,也是最要命的一个原因,是来自中国汽车品牌的激烈竞争。
咱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福特在欧洲也曾有过辉煌的时期。
在上世纪90年代,福特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超过了10%,也就是说,当时欧洲马路上跑的车,每十辆里就有一辆是福特。
但是现在呢?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到了2023年,福特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到了区区4%。
而到了今年,从1月到7月的数据来看,更是进一步下滑到了3.3%。
这个数字的下跌,背后是实实在在的销量滑坡,是消费者用自己的钱投了票,选择了别的品牌。
为什么欧洲的消费者不再像以前那样青睐福特了?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汽车行业的赛道变了。
在以前燃油车的时代,大家买车看重的是发动机的性能、变速箱的平顺性、底盘的操控感,这些都是福特这样的老牌车企擅长的领域。
可现在进入了电动车时代,大家关注的重点完全不同了。
现在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更看重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比如车里有没有一块酷炫的大屏幕,车机系统好不好用,能不能像玩手机一样方便,还有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强不强,续航里程够不够长。
在这些新的评价标准下,福特这样的传统车企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品牌带着他们的最新产品,大举进入了欧洲市场。
这些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在设计上更新潮,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在技术上,尤其是在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最关键的是,在提供了丰富配置的同时,价格还非常有竞争力。
当一个欧洲的普通家庭在考虑买一辆电动车时,一边是设计和智能化都略显保守的福特,另一边是配置拉满、科技感十足的中国品牌,价格还可能更便宜,选择的天平会向哪边倾斜,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这就像是一场比赛,比赛规则突然变了,福特还在用老一套的打法,而新来的选手却已经掌握了更先进的战术。
除了外部竞争的压力,福特在欧洲的运营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
尤其是在德国,工人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都很高,能源成本也不便宜,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福特的生产成本。
再加上为了从燃油车转向电动车,需要投入天文数字的研发资金,这一系列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福特在欧洲的业务长期以来都处于亏损状态,赚不到钱。
现在销量又上不去,裁员、减产就成了他们削减开支、努力让自己扭亏为盈的无奈之举。
其实,福特的美国老乡,通用汽车,比它看得更早更明白。
很多年前,通用就把自己在欧洲的业务,包括欧宝和沃克斯豪尔这两个品牌,打包卖掉了,彻底退出了欧洲这个“是非之地”。
现在回头看,通用当年的做法可以说是非常果断。
而福特还在坚持,结果就是现在这样进退两难。
当然,福特的困境也不仅仅是在欧洲。
从全球范围来看,由于受到一些关税政策的影响,再加上处理车辆召回事件也花了不少钱,今年第二季度,福特公司整体出现了3600万美元的净亏损,而去年同期他们可是赚了18亿美元。
面对这样的财务压力,福特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收紧裤腰带过日子。
除了德国,前不久福特在南非的工厂也传出了要裁员超过470人的消息。
在这样一片收缩和裁员的背景下,福特也宣布了一个新消息,说他们要在2025年启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全新全球总部,这将是他们70年来第一次搬总部。
这一系列动作都表明,这家百年老店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期,试图通过内部的重大调整,来应对外部世界的剧烈变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