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的圣保罗,天色被灯影映成浅黄色。一辆比亚迪SHARK6缓缓驶入加油站,车辆旁的驾驶员瘦削、沉默,手里攥着张新出的电动车充电卡。他抬头观察四周——加油机、洗车工、便利店招牌,和一排开在角落里的烟头火光。似乎没人在意这辆中国车款的身份,除了邻座的小孩儿,用指头一遍遍描摹那尾部行云流水的BYD标志。巴西街头与中国汽车,像是棋盘两端本不相干的棋子,终于在这格局之上正面对弈。
2025年9月,巴西汽车市场销量22.1万辆,哪怕同比小幅下滑了零点几个百分点,也依然是个重兵把守的山头。老对手们依旧排兵布阵——菲亚特跌了4.8%,还能妥妥占据头名;大众咬牙往上冲,12.9%的增幅把自己的数字堆得更好看;而丰田、雪佛兰、本田,退多进少,市场重心渐变。市场原先的“铁桶”结构,这一刻像被人把桶底钻了几个小孔。比亚迪以68.2%的爆表增长闯进前八,奇瑞跟长城猛追,黑色马甲混进大公司的蓝白西装中间。鲶鱼效应在数据上已经坐实。
当初中国汽车初闯巴西,是件“磨脚的鞋”。十几年前,大家图便宜,奇瑞、江淮、力帆一拥而上,服务没跟上、品牌还没擦亮,剩下一地鸡毛。那几年,修车行学会一句中文:“发动机亮灯,零配件要等船。” 这可不是黑你,这就是事实。再后来,本土巨头和欧洲兄弟们异口同声地预测:“他们玩一阵价格战就会撤了。” 很多西方销售们甚至开始把“中国制造”列为劝退话术之一。
但事情没走老路。2020年起,第二批中国车企打开了新剧本。长城进攻节奏像打游戏,“推塔”不忘踩点补刀;比亚迪掐准电动车和插混的时机,掏出一沓沓本地化投资协议和长长的产能规划清单。再不是靠低价捡人喝剩下的汤,而是直接把菜送进厨房和大桌。巴西人的选择权第一次这么宽敞,也更拧巴。他们要实惠,还要面子,更要看谁真敢投钱和砸服务网络。奇瑞的新能源销量增长32.7%,而长城硬生生拉出78.3%的年增幅。在“拼命三郎”的增长速度背后,电动化趋势和用户偏好的调转,恐怕比任何口号都更真切。
说到底,“降维打击”这词,在车圈用起来倒有几分刑侦口吻——凭证据碾压而非嘴皮子功夫。比亚迪“鲨鱼6”真不是为了吓唬谁,技术账单、续航、公路反馈,样样能让本地老司机摸了又摸。用数据说话,在市场里永远比“傲娇自夸”走得远。而中国品牌的进阶,也正说明了——你可以小瞧一次偶然,但经年累月的产品磨砺和资源投入,是所有崛起背后的刑侦线索。
回头再看这些西方老品牌,如同突破不了的新案情卡点。一方面,他们发动机蹿升、设计更新,并没停步。可技术集体“电动转身”时,老牌玩家囿于全球系统调整和本土政策掣肘,动作略显迟缓。市场不是输掉一战,而是被人从多个方向切碎再拼图。
当然,巴西消费市场的复杂性没人可以低估。这儿买车,讲求拉美家庭诉求,要皮实耐造,要适配税收、燃油、维修体系。所有的国际化大单词、黑科技,最终都要价格表和维修单据来落实。“月销量榜单能不能成为品牌长久地基,不只看短跑能不能快,更关乎你是不是本地生活圈的‘自己人’。”比亚迪和奇瑞要防的,除了市场波动,更要学会在巴西补丁式的政策和都市乡村相互缠绕中找对生存节奏。
外行总爱讨论中国制造的“性价比”是如何攻城略地。可在我眼里,性价比早成了各路品牌绕不开的标配,真正高明的“降维”在于,谁敢用周期长的承诺赌未来的市场重构和政策洗牌。产品够新、服务能落地、投入够猛——没有哪样是能单靠莽干就能长久的功课。这和破案时比拼的不单单是破案速度,而是谁能在案发地和嫌疑人家里都打下基础,有资源有耐心啃下易烂的骨头。
讲这些,并不打算给任何一方贴金。毕竟市场就是一块有弹性的泥土,今天你风头正劲,明天又可能陷入本地舆论和售后口碑的泥沼——请查阅十年前被嫌弃的中国品牌历史,结局如何,不用我赘述。
至于“降维打击”是不是到了终点,我不信。市场的斗争永远没有终审结论。我只好奇:下一阶段,谁能让拉美消费者真的忘记品牌国籍,而只争论车辆配置和维保账单?那些比亚迪logo下的当地经销商,那些曾经以“全球标准”自诩的老牌劲旅,更迭风口时能不能稳住阵脚?
假如有天深夜,您的侄子在圣保罗街头,问起旁边老外那辆新车好不好用,您希望他听到的,是车本身的故事,还是一个遥远国度的标签?
市场永远是个侦探故事,今天轮到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开头,他们能不能续写这个销冠传奇,还得看谁能在零件、服务、信任和时间里拼得更久一点。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