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愿新车型亮相,适合上班族,细节设计贴心

早高峰堵车是什么体验?

大概就是,站在车里,像颗呆滞的芋头,被困在一锅永远不沸腾的粥里。

你望着前方那抹红色的刹车灯,心想,自己这一生八成就是在红灯和领导的催命电话之间循环往复。

人生的意义?

吉利星愿新车型亮相,适合上班族,细节设计贴心-有驾

大多数时候,是和前面那台不会打转向灯的车一起消耗汽油和青春,然后靠着导航里机械的女声提醒自己,别死在去公司的路上。

但你要是以为,拥堵的路口和996的生活就能击垮这届年轻人的防线,那你还是太小看我们了。

毕竟人家都说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于是我们把对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一台车上,最好是能自动开到公司门口,下车就给你发工资的那种,可惜目前市面上还没有。

倒是有那么一辆车,号称能把打工人那些见不得光的小心思全都摸了个遍,主打一个“你想要,我都能给”,比对象还贴心,当然,前提是你得付首付。

想想也是,现在一辆代步车,已经不只是代步那么简单了。

你以为大家买车是为了自由?

错了,是为了在早高峰里有个大点的私人空间,好在被社会毒打的时候自己舔舔伤口。

你以为大家关心油耗、续航?

其实,更多人担心的是后备箱能不能装下生活里的大包小包,和那些被生活拖垮后回家用“我还能抢救一下”的购物袋。

说到底,谁都想在车里拥有一点做人的体面,哪怕体面只体现在氛围灯的256种颜色里,能让加班到深夜的你假装自己在夜店,而不是在写PPT。

讲真,如今的汽车市场,各种新车型层出不穷,配置一个比一个华丽,广告一个比一个会写,仿佛消费者不是买车,是买人生希望。

你说你想要个大点的空间?

行,给你4155mm的车身长度,听起来就比我租的房子还宽敞。

后排能坐下两个成年人,腿能伸直,这话听得我都想搬家到后排算了。

周末和朋友出游,行李随便塞,连那种“生活把我打趴下,我还能装得下自己”的气场,也在后备箱得到了安慰。

吉利星愿新车型亮相,适合上班族,细节设计贴心-有驾

有些人讲究个性,觉得每天穿着工服挤地铁已经够压抑了,车要是不潮酷点,人生就全线崩盘。

得嘞,运动套件、流畅线条、别致细节,分分钟把你硬生生拽进潮流队伍。

开在路上,不用刻意装饰,也许还能吸引到隔壁车道的阿姨来一句:“小伙子车挺精神啊!”这一刻,仿佛被整个地球认可了。

再加上氛围灯,晚上开车时柔和的灯光从脚底下蔓延到天灵盖,治愈加班后的疲惫?

说得好像996是可以靠氛围灯治愈的,但不管怎么说,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你以为这就完了?

别急,厂家说了,有些人对配置没啥执念,图的就是个性价比。

这年头,性价比是个玄学。

你买个贵点的东西,别人说你败家;买便宜的,自己又不甘心。

厂家很懂你,于是把一些花里胡哨的配置砍掉,核心功能一个没少,续航410km,够你一周上班下班兜兜转转,偶尔加班到深夜也不用在寒风中苦苦寻找充电桩。

你说这不省心省力吗?

讲真,省心省力的事儿,现在可真难找。

还有那种刚毕业就想买车的,预算捉襟见肘,但对生活的憧憬一点不少。

厂家又来了,310km的入门版,轮毂还特意做了加大处理,看起来有精神,开起来也稳当,减速带、坑洼路面都能轻松拿下。

防侧翻系统,听起来像是F1赛车的配置,其实也就是让你雨天转弯不至于直接上天。

新手司机开着有安全感,毕竟,这年头谁不是在被生活侧翻后努力稳住自己的方向盘?

吉利星愿新车型亮相,适合上班族,细节设计贴心-有驾

至于科技党,厂家也没忘。

全液晶仪表盘,驾驶信息一目了然,时速、续航、导航全都闪瞎你的钛合金狗眼。

50W的手机无线充电,说是刚需也不为过。

每次早上冲出家门,手机电量一格,到了公司能满血复活,比老板的PPT还让人安心。

以前上班路上焦虑手机会不会罢工,现在只要把手机往充电板上一丢,连吐槽同事的八卦都底气十足了。

你看,车子越来越像人生的盲盒:厂家说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装点什么,哪怕是你自己都没察觉到的小心思。

你说你想要自由?

给你无忧续航。

你说你怕加班归家时找不到充电桩?

给你多点电池。

你说你想在下班路上假装生活精彩,哪怕只是氛围灯一闪一闪亮晶晶?

统统满足。

厂家比相亲对象还懂你,至少它不会跟你讲道理,只会给你配置单。

但真要说起来,这些功能和贴心,终究还是基于一个前提:你得是个“合格的”消费者,能付得起车贷、加得起油(或者电),在繁忙的生活夹缝里,找出属于自己的那点喘息空间。

毕竟,汽车再怎么进化,也无法帮你解决“今天领导又开会了”这种终极难题。

吉利星愿新车型亮相,适合上班族,细节设计贴心-有驾

你以为自己买了车,就能掌控人生,其实最多也就是把人生的马达从公交车换到了自己车的方向盘上,堵的还是同一条路,骂的还是同一帮人。

说到底,所有的设计和升级,都是在给生活加点糖。

厂家把你可能的需求都提前想到了,好像在说:“来吧,把你的无助、焦虑、迷茫、梦想、买房买不到的愤怒全都塞进我的后备箱,我给你256种方式治愈。”可是我们都明白,治愈的只是一时半会儿,路还是那么堵,工资还是那么少,领导还是那么能催,早高峰依旧让你emo到想辞职但又舍不得五险一金。

有时候我在想,人生是不是就像那台标配的防侧翻系统,明明知道总有一天会翻车,可总想着能不能多装点安全气囊,让翻车来的时候,至少可以优雅一点。

又或者说,我们这么费劲心思地挑车、选配置,到底是在追求生活本身,还是只是在试图掩盖,自己其实已经和那个被困在早高峰里的芋头没什么区别。

有人说,买车是成年人的第二次投胎。

第一次出生没人选,第二次起码能选个配置。

厂家把“你想要的全都有”写进宣传语里,像极了爱情里那句“宝贝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只不过爱情多半是假的,配置倒是真的。

你努力工作、努力还贷,最后拥有了一台能陪你一起堵车、一起加班、一起在深夜氛围灯下自我感动到流泪的车。

说到底,生活嘛,不就是在一地鸡毛里找点违和的浪漫,然后在下一次早高峰的时候,继续对着前方那串红灯发呆。

也许我们追求的从来不是车本身,而是在每一次被生活按住头反复摩擦后,还能有一块地方,关上窗户,点亮氛围灯,假装这个世界对我们温柔了一点。

就像厂家说的,你想要什么都能有,但现实是,你想要的从来不止这些。

生活从来不给你说明书,车倒是有厚厚一本,只是不知道上面有没有写,怎么才能不emo。

总之,买车这事儿,不就是“被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还要假装自己很有选择权”?

配置再多,功能再强,也就图个在鸡零狗碎里自我感动罢了。

等你哪天在深夜堵车时,听着车里氛围灯的轻音乐,看着手机在无线充电板上慢慢回血,突然发现,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打工人的移动充电宝”。

至于生活会不会变好?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等红灯的时候,能有个地方emo一下,已经很奢侈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