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面上悄悄多了一个庞然大物。
一艘叫“安吉安盛”的巨轮下水了。
这船到底有多大?它能一口气吞下9500辆小汽车。这个数字,得让中欧班列跑上三趟才能拉完。
这哪是船,这分明是一座会移动的海上巨型停车场。它的出现,不声不响地刷新了世界纪录。
但比这艘船的块头更带劲的,是它背后那个“被逼急了”的故事。曾几何时,我们辛辛苦苦造出来的车,就因为找不到船运,只能在港口仓库里吃灰。眼睁睁看着国外的航运巨头们,翘着二郎腿坐地起价。
现在,中国的车企们不想忍了。他们决定自己下场造船,把出海的命脉,攥回到自己手里。
这大块头还挺聪明
如果只是个头大,“安吉安盛”还不至于让全球航运圈都跟着抖三抖。
这船有228米长,快38米宽。什么概念?三个标准足球场连起来,差不多就这么长。它的胃口也大得惊人,能吃下21000吨的货,等于250多节火车皮的载重。
但光靠大块头可镇不住场子。这哥们儿,还是个技术宅。
船肚子里有14层甲板。每一层都能跟升降电梯似的,随便调高低。不管你是小巧的轿车,还是高大的SUV,都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空间利用率瞬间拉满,硬是比上一个世界纪录保持者多塞了300辆车。
它还是个超级“学霸”。全身装了上千个传感器,半秒之内,任何烟雾、温度的细微变化都逃不过它的眼睛。岸上的总控室,随时能看到它在海上的所有情况。从船的健康状态,到每辆车绑得牢不牢,全都一清二楚。它甚至能分析卫星海浪数据,提前三小时规划出最省油的航线,据说能省下15%的燃料。
环保这事必须讲究
现在全世界都在聊环保,“安吉安盛”当然也不能掉队。
它烧的是液化天然气(LNG),是双燃料的。碳排放能直接减少30%。发动机在设计的时候,就给未来用甲醇这种更干净的燃料留好了位置。船上的废气处理系统,能把尾气收拾得干干净净。就算拿全球最严的环保法规来卡,也一点不虚。
租不到船就自己造
中国的车企,怎么突然就迷上造船了?
答案就俩字:逼的。这几年,中国的新能源车跟开了挂一样,产量蹭蹭往上涨。就拿今年头四个月来说,汽车出口了193.7万辆,新能源车就占了64.2万辆,涨了52.6%!车是造出来了,可怎么运出去,成了要命的难题。
以前,我们都靠租国外的滚装船。可一到旺季,这些船就成了香饽饽。过去三年,租船的价钱涨了十几倍,一天就要10万美元,还不是给钱就有的。国外的船公司,肯定优先照顾他们自己国家的车企。这苦头,我们吃得太多了。
蛋糕就在眼前,就是没盘子端,这谁受得了?既然借船出海的路不好走,那就自己造船!上汽旗下的安吉物流第一个站了出来,现在手里已经有三十多艘船了,“安吉安盛”就是他们最新的王牌。
这股“造船热”一下子就传开了。比亚迪也不甘落后,今年年中就有6艘巨轮下水了,还有两艘在船厂里等着。他们的船更狠,船顶上铺满了太阳能板,在码头装卸货的时候,能做到零碳排放。奇瑞、长安、广汽也都纷纷下场,有的干脆直接跟航运公司合资,把运力牢牢绑定。
运的是车更是底气
自己造船,算算经济账,也划算得很。
一艘“安吉安盛”造价是6.4个亿,听着挺吓人。但平摊下来,运一辆车的成本,能从以前的1200块钱,降到750块左右。尤其现在,欧盟那边关税大棒举得老高。这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跟人掰手腕的底气。
更重要的,这已经不是省钱的事了。“安吉安盛”的第一次远航,船上不光有上汽自己的车。还有比亚迪、奇瑞、长安和长城的车。这说明什么?中国的车企不再各打各的了,开始抱团出海,一起分摊成本,一起闯世界。
这个改变,影响太大了。以前,全世界的汽车海运市场,基本是日本、挪威这些老牌强国的地盘。2020年的时候,中国船东的份额还不到8%。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已经冲到了28%。这意味着,在“怎么把车运出去”这件事上,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发言权。
甚至连造船的规矩,都在悄悄地变。以前的汽车船,很多都按日本标准来,比如船不能超过199.9米长。据说,是为了能开过名古屋的一座桥。现在,中国汽车出口量这么大,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两百多米长,能装上万辆车的新设计,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这背后,就是话语权的转移。
结语
从埋头造车,到下海造船,这可不只是多干了个活儿那么简单。
当我们的产业要往高处走,就必须把从生产到运输的每个链条都打通,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曾经,我们是游戏规则的接受者,只能在别人画的框框里玩。如今,我们正用自己的实力,一步步地,成为规则的参与者,甚至是制定者。
“安吉安盛”的下水,更像是一个宣言。它船上装的,不只是近万辆中国汽车,更是整个国家产业升级的决心。当这些挂着五星红旗的巨轮,满载着又环保又智能的中国车,缓缓驶入世界各大港口。它们开启的,是一条由我们自己主导的,更自由、更通畅的全球贸易新航路。
这条驶向星辰大海的航线,未来,真的可以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