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咱们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种新技术、新车型层出不穷,其中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就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选择。
很多人都看中了它既能用电,又能烧油的特点,觉得这下可算是解决了纯电车的续航焦虑。
于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许多朋友面前:如果我住的小区安装不了充电桩,或者我就是嫌充电麻烦,那能不能把增程车就当成一辆纯粹的燃油车来开呢?
这个问题问出来,可能销售人员会给你一些比较模糊的答案,厂家宣传上也会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核心。
今天,咱们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把这个事情的里里外外都聊透彻,看看这么做到底行不行,以及背后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从最基本的原理上讲,增程车不充电,只加油,车子是绝对可以正常行驶的。
当你按下启动按钮,只要油箱里有油,车上的那台发动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增程器”,就会启动起来。
但它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像一个随车携带的发电机,把汽油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然后这些电能再供给驱动电机,让车轮转起来。
这个过程听起来没什么问题,车子确实能走,也能跑。
但问题在于,这种运行模式下的实际体验和长期成本,可能和您最初的设想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首先,我们来谈谈最直观的感受,也就是日常开车的花费和体验。
第一点就是油耗问题。
很多人以为增程车沾了“新能源”的边,怎么着也得比传统油车省油吧?
事实恰恰相反。
在电池电量充足,也就是我们说的“满电”状态下,增程车优先用电,油耗确实非常低,甚至为零。
可一旦电池电量耗尽,完全依赖发动机发电来行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根据大量车主的实际反馈,一辆中大型的增程SUV,在亏电状态下,尤其是在城市里走走停停的路况中,百公里油耗飙升到10升以上是常有的事,有些甚至能达到12升。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同等大小、搭载2.0T发动机的传统燃油SUV,在市区里的油耗通常也就是9到10升左右。
为什么增程车反而更费油?
原因很简单。
第一,能量转换有损失。
汽油燃烧的化学能,要先变成发动机的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变成电能,最后电能再通过电机变成驱动车轮的动能,这个链条比传统油车长,每多一个转换环节,就会有一部分能量被白白浪费掉。
第二,车身更重。
增程车上背着一块重达两三百公斤的大电池包,这相当于车里常年都坐着三四个成年人。
发动机在发电驱动车辆的同时,还得额外拖着这个沉重的“包袱”跑,油耗自然就下不来了。
所以,如果长期不充电,您就等于花了一辆新能源车的钱,却换来了一个比同级别油车还要高的油耗,这笔账算下来显然是不划算的。
其次,是驾驶性能的明显下降。
增程车的一大卖点,就是电机驱动带来的那种迅猛、平顺的加速感。
电动机的功率普遍都很大,轻松就能达到两三百千瓦,所以零到百公里加速成绩非常亮眼。
但是,车上那台用来发电的增程器,也就是那台小排量发动机,它的功率通常并不高,一般在七八十到一百千瓦出头。
当电池有电时,电池和增程器可以一同为电机供电,动力自然是随叫随到,非常充沛。
可一旦电池没电了,所有的动力来源都得指望这台小小的增程器。
这时候,它的发电功率就成了整辆车动力的上限。
您会明显感觉到,车子的加速变得迟缓,尤其是在需要急加速超车或者上大坡的时候,即使您把油门踩到底,也只能听到发动机在高声嘶吼,但车速的提升却很“佛系”,那种有电时的推背感荡然无存。
很多车主都开玩笑说,满电的增程车是“猛虎”,亏电了就变成了“病猫”,这个比喻虽然夸张,但确实道出了其中的核心差异。
再来,就是车辆的安静舒适性会大打折扣。
选择电驱动的车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中了它运行时的安静与平顺。
在电量充足时,增程车确实能提供非常高级的静谧感。
但当电池电量降低到一定程度,通常是20%左右,增程器就会被系统强制启动并维持在高转速下工作,以便发出足够的电力。
一台小排量发动机在高负荷下运转,其噪音和振动是相当明显的。
这种持续不断的“嗡嗡”声,会通过车身和方向盘传递给车内的乘客,让原本静谧的座舱瞬间变得嘈杂起来。
这种感觉,和传统燃油车那种随着车速变化而起伏的发动机声音完全不同,更容易让人感到烦躁和疲劳。
说完了短期的体验问题,我们再来看看长期这么使用对车辆本身造成的损害,这才是更需要警惕的。
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车上那块最金贵的动力电池。
锂离子电池有一个特性,它不喜欢长时间处于极低或极高的电量状态。
长期不充电,让电池一直处在低电量“饥饿”状态,会极大地加速电池内部化学物质的老化和衰减,导致电池的有效容量快速下降。
有行业数据显示,长期亏电使用的电池,其寿命衰减的速度可能是正常充放电使用的好几倍。
几年下来,您会发现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大打折扣。
等到车辆出了质保期,如果需要更换电池,那将是一笔数万元甚至接近十万元的巨额开销,这笔钱足以让当初为了省油钱而做的所有努力都化为泡影。
除了电池,车辆的发动机和相关系统也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增程器的设计初衷,是在一个相对稳定和高效的转速区间工作,作为电能的补充。
但如果您长期把它当成唯一的动力源,就等于强迫它在各种复杂的路况下都持续高负荷运转。
这就好比让一个办公室文员天天去工地搬砖,身体肯定吃不消。
发动机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不仅自身磨损会加剧,还会给车辆的散热系统带来巨大的考验,长期以往,出现故障的概率自然会增高。
您多花了钱买了一套先进的电驱动系统,结果却因为使用不当,反而增加了核心部件的故障风险,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综合来看,增程混动汽车这项技术,本身是非常优秀的,它是我国汽车工程师们针对当前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充电设施现状,提出的一种非常聪明的过渡性解决方案。
它的核心理念是“以电为主,以油为辅”。
在绝大多数日常通勤和城市驾驶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使用纯电模式,享受低成本、高性能和高静谧性的驾乘体验。
只有在需要长途出行,或者遇到不方便充电的特殊情况时,才启动燃油系统作为补充,彻底消除里程焦虑。
这才是增程技术的设计精髓,是真正发挥其价值的正确用法。
如果您没有便利的充电条件,又不想在外面花时间充电,那么从经济性和可靠性的角度出发,一辆技术成熟的传统燃油车,或者是一台不需要外接充电、自身油耗就极低的油电混合动力车(比如丰田、本田的混动车型),可能会是更省钱、更省心的选择。
把增程车完全当油车开,不仅无法享受到它作为新能源车的优势,反而要承担比油车更高的使用成本和潜在的维护风险,这确实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