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R7与S7秋季齐发,22.98万起畅享纯电与增程双模式对决

智界公司搞了个秋季新车发布,直接把R7和S7两套家伙都端出来了。价格是22.98万元起步,往上能顶到三十万出头,这下又给那些在新势力和经典合资之间纠结半天的买家多了点选择。要说现在市场有多卷,这场发布会就有多实在。

新车的名字挺直白,R7和S7,长得各有味道,一个SUV一个轿跑,都是新能源路线。把动力分为纯电版和增程版,基本把能照顾的用户范围全照顾到了。尤其是电池大小区分得明明白白,实在不怕大家仔细比较。

R7这边,起步就是Max,纯电版给了82度电池,增程版给27度,售价24.98万。想不纠结直接大电池那得多掏两万,Max+纯电版电池涨到100度,增程版53度。这个配置多了个叫零重力座椅的副驾,很明显是想让副驾驶也过得滋润些。高配Ultra顶到了30.98万,动力四驱,四活塞刹车卡钳,座椅主副驾驶都能“零重力”,主打一个全方位带感。

S7系列和R7思路差不多,但专一走纯电,连增程都省了。基础款S7 Max卖22.98万,电池82度,还用了时下很热的800V高压平台,那就是充电速度快,半小时能灌饱八成。贵两万上Max+电池直接上100度,也给副驾塞了零重力座椅。最贵的Ultra,售价28.98万,能享受空空气悬架,加持四驱,四活塞卡钳都安排,舒适和性能都想兼顾。

说到底,智界这个配置分层还是挺老实的。入门款不会太寒碜,核心动力和科技一个不落。你要想解锁舒适和科技体验,就得多掏点银子,电池、座椅、驾辅都给你升个级。最顶配直接堆满配置,也算是给预算充足又挑剔的买家一条明路。

两车全部标配ADS 4.0驾驶辅助,用的是自家的搞法。但底盘悬架也做了分化:Ultra顶配独享空气悬架,剩下的标配CDC电磁悬架,兼顾一下运动和舒适。动力方面,后驱和四驱都有,四驱自然加速更猛,但电耗多少也上去了。平时城市通勤想省心后驱就够用,但真心喜欢推背刺激,预算允许,四驱显然直接爽快。

买这类车最纠结的还是续航和充电。纯电在城区没啥压力,外出跑长途,那就得考虑电池容量和沿途充电桩分布。82度电池日常通勤,城市间来回跑没太大问题;100度电池直接拉高续航,估计能往返个两三百公里都不怵。增程式就更省心了,电池也分27度和53度,电够直接用,没电有发动机兜底,基本不用为“电荒”紧张。油箱多大虽没说,但按常规套路估计跟同级别差不多。

智界R7与S7秋季齐发,22.98万起畅享纯电与增程双模式对决-有驾
智界R7与S7秋季齐发,22.98万起畅享纯电与增程双模式对决-有驾

800V高压平台就得单拎一下,这技术近一年很热,不外乎一个快。高速服务区插枪充电,坐车里刷会儿视频,电就补上来了,不是专门跑北疆西藏的长途用户,日常绝对够用。大家都玩卷快充,智界肯定不想掉队。

智界R7与S7秋季齐发,22.98万起畅享纯电与增程双模式对决-有驾

配置表里有个所谓“科技舒享包”,至于啥内容没细说,大几率都是高级音响、氛围灯还有通风加热座椅那些让人心情舒畅的小玩意儿。只有钱到位,啥享受都有,倒也合情合理。

零重力座椅其实就是可以平躺,特别适合累了就歇歇,但真要长途休息,最好安全意识也别放松。四活塞刹车卡钳,这玩意大家熟,经常跑高速的人很容易体会到:急刹准稳,安全底气足。

发布会没大谈续航数据和百公里加速,估计一时半会儿也是想让体验先跑上来。毕竟大家关注的核心问题还得靠实际试驾验证。估计很快就能约到试驾,毕竟这种级别的车型,即便不买,去试试也是种乐趣。

说回来,这一拨R7、S7上市,直指25-30万主流区间。眼看新能源汽车赛道挤得像赶大集,你方唱罢我登场,智界的布局就是想在大船小艇之间,抢下自己的一小块蛋糕。

买车的核心痛点其实不光是数据,配置多,选项足,花多少钱心里有谱,才算对得起磨破嘴皮子比价的功夫。R7和S7一一列明,想省心直接入门,想一步到位顶配全拉满,看个人钱包和心情。对比市场同级别竞品,有的没有空气悬架,有的顶配还得选装,智界直接大包大揽省得挨个找补。

智界R7与S7秋季齐发,22.98万起畅享纯电与增程双模式对决-有驾

现在敢分增程和纯电两套路线,那就是要给“充电焦虑症患者”留条活路。尤其是增程有大电池选项,纯电给你百度电池,司机和副驾都能摊平睡大觉,怎么看都挺对味。这套打法,多少有点把同价位对手往天花板上推的意思。

价格一拉直线,区分鲜明,配置堆满,这波下来谁都知道该掏多少钱买啥车。对于喜欢一步到位的买家,顶配一咬牙全都到位,不用使劲斟酌哪里选装哪里补齐。至于那些预算有限,要求不过分的用户,基础款又能保证八成体验,不至于背着预算捉襟见肘。

至于派头和科技风,智界没掉队,什么智能驾驶、快充平台、高级座椅、空气悬架都给你拉进来。该有的面子有了,该有的里子也全了,就看你更看重哪一项。

这次发布没给续航和百公里加速具体数字留悬念,也未必是坏事。这年头数据堆得再漂亮,真用起来还得看路况、开车习惯和外部环境。等试驾体验出来,估计又能掀起一波“谁更强”的口水战。

如果说这场秋季新品发布像是给新能源中高端市场泼了杯冷水,那倒不如说,大家都打着明牌,价格和配置直接摊到桌面上,“你选你的优势,我拼我的特色”。说到底,买车就是个性价比和体验感的权衡。

智界这波新车上市,不声不响地把新能源领域划了条新分界线。买家挑花了眼也不用怕,预算定了,需求列出来,按图索骥,肯定能找到让自己满意的那一辆。人生嘛,选车也得有点仪式感,毕竟路还长。

就这么说吧,车市新一轮厮杀开始了,咱们就等着看谁能笑到最后。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