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老板魏建军,一个汽车圈的钢铁直男,突然有一天好像被什么东西附体了,悟了,说他看透了中国家庭的消费密码——搞定女人,就能躺着赚钱。
讲真,这个判断本身没啥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问题在于,怎么“搞定”。于是,一场汽车行业内卷到极致后,开始不务正业、试图用玄学战胜科学的“她经济”大跃进,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场了,最后又变成了一场行为艺术的葬礼。
一切的起点,是欧拉。2021年,这个本来在长城体系里没什么存在感的品牌,突然宣布要转型成“更爱女人的汽车品牌”。这操作在当时的车圈,就跟修仙小说里,一个练金钟罩铁布衫的哥们,突然改修了欢喜禅一样,同行看了都得傻。
怎么个爱法呢?简单粗暴。车里给你塞个化妆镜,整个水晶置物架,座椅加热不叫加热,叫“暖男模式”,车名也不叫什么代号了,改叫“芭蕾猫”、“闪电猫”,感觉下一秒就要喵喵叫了。
你别说,这套王八拳当时还真打出效果了。销量直接翻倍干到13万台,七成买家是女同志。欧拉高管在发布会上激动地喊出了那句典中典的名言:“男的不如狗”。这话虽然离谱,但整个行业都听懂了,好像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只不过这个新大陆上开的不是金矿,是韭菜田。
同行一看,卧槽,原来还能这么玩儿?这不就是打游戏打不过,直接开挂吗?于是大家纷纷下场,一把子整活。哪吒搞个“魔女版”,风行弄个“女神版”,有的更狠,直接在后备箱给你焊了张化妆桌,生怕你堵车的时候没法补妆。颜色必须是粉色、薄荷绿,内饰必须有奶茶挂钩。
我能想象到那个会议室的场景:一群中年男人,围着一块白板,绞尽脑汁地思考“女人到底想要什么?”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粉色!她们肯定喜欢粉色!” “还有化妆镜,越大越好!” “再来个放高跟鞋的格子!完美!这波稳了!”
结果呢?热闹是真热闹,暴毙也是真暴毙。这些“仙子”、“魔女”们,大多数活不过一年,有的一个月卖几十台,估计还不够付展厅电费的。带头大哥欧拉自己也心态爆了,销量直接腰斩再腰斩,到今年1月只剩两千多台,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为什么会这样?车企为什么会突然集体发疯,去搞这种看起来就很不靠谱的“女性车”?
核心就一个字:卷。
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不是请客吃饭,是直接掀桌子,最好的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价格战打到全行业毛利率只剩4%,奔驰宝马都得降价求生。产品更新快得跟闪电战一样,以前三年一改款,现在一年改三次。卷到最后,大家发现正面战场已经没法打了,都是绞肉机,于是就有人想到了开辟敌后战场——性别牌。
其实,想开辟细分市场这事儿本身没毛病。女性购车比例确实在涨,现在快四成了,而且消费力更强,预算更高。这确实是一座金矿。
但问题是,这帮车企根本不是想去挖矿,他们是想直接把矿山打包卖给矿工。他们只想割女性韭菜,没想过真正尊重女性需求。
那些花里胡哨的设计,本质上是一帮直男关起门来的自我感动。他们骨子里觉得,女人嘛,不懂车,大脑构造跟男人不一样,给点颜色看看,她们就会掏钱。这已经不是商业判断了,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傲慢,是把用户当成可以随意拿捏的压缩毛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用修仙来比喻这个事儿,可能有点侮辱修仙了。人家修仙好歹是凭真本事,这帮车企搞‘她经济’,纯属法力不够,想靠画符凑数。
就说那个“粉色标配”吧,但凡做过一丁点儿市场调研,或者问问自家前台小姑娘,都知道大部分女生觉得粉色车很土。还有些语音助手,那冲击力,堪比你送女朋友一个印着“爱马土”的包,还问她感动不感动。
他们之所以敢这么敷衍,就是想收“粉红税”。同样的东西,甚至更差的东西,贴个“女性专属”的标签,就能卖高价。前几年市场不成熟,信息不透明,确实能骗到一些人。但他们严重低估了女性用户的成长速度和信息获取能力。
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油腻男,我老婆买车的时候,研究参数比我还起劲。她开着我的特斯拉,第一句话问的不是这车好不好看,而是“这玩意儿的自动驾驶靠谱吗?别把我撂路上。”她关心的不是那破镜子能不能照出卡姿兰大眼睛,而是侧气囊有几个,电池安全不安全,一百公里电耗多少钱。
现在的女性用户,早就不是几年前的样子了。她们厌倦了车企天天在那儿讲防晒、讲收纳,觉得这是一种冒犯,一种“你没脑子,只配看这些”的刻板印象。
市场已经用脚投票了。你看现在女车主占比高的车型,特斯拉、比亚迪海豚、五菱宏光MINIEV,哪个是天天把“女性专属”挂嘴边的?没有。它们就是靠同价位里能打的设计、能打的性能、能打的性价比。因为性价比这个东西,它不分男女。
我突然想起来,我大学时有个哥们,为了追一个喜欢粉色的姑娘,把自己的QQ空间全换成了粉色皮肤,最后那姑娘跟一个玩乐队的走了。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安全。2019年有个调查,说女司机在车祸中重伤的几率比男的高73%。为什么?因为从1950年开始,几十年来,汽车安全测试用的碰撞假人,都是个纯爷们。直到2022年,才有了第一个符合女性平均身材的假人。
你听听,这是不是最荒诞的黑色幽默?你连她们会不会死都还没搞明白,你连她们会不会死都还没搞明白,你连她们会不会死都还没搞明白,你就在那儿研究化妆镜的角度和奶茶杯的卡座?这不就是金钟罩铁布衫没练成,先去研究怎么绣花吗?这简直就是草菅人命!
所以你看,当比亚迪和吉利开始用全价格带的“军队”碾压市场,当理想、蔚来、小米这些新势力开始用冰箱彩电大沙发或者别的什么黑科技进行“降维打击”时,你还在那儿纠结车漆是不是猛男粉,这仗还怎么打?你这不是在造车,你是在搞cosplay。
长城现在宣布欧拉不再强调女性专属,要回归主流市场,这是什么?这不是战略调整,这是不装了,摊牌了,是赌输了之后的愿赌服输。
所以,女性汽车市场的终极答案是什么?是别再搞什么“女性车”,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是营销上的懒惰和思想上的傲慢。
你就把车造得结实、便宜、好开。把最基本的安全做好,把用车成本降下来,把驾驶体验搞上去。剩下的,让她们自己选。你问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我瞎说的,但感觉就该是这样。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