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时评】2025年10月,中国汽车行业的最高荣誉殿堂迎来一个里程碑时刻。长城汽车《混动四驱智能越野系列乘用车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
这是该奖项设立30余年来,首次将最高荣誉授予混动技术领域。
此前,这一被誉为行业“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科技奖项,多由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或重大平台项目斩获特等奖。此次Hi4的登顶,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焦点,已从单项突破迈向了复杂系统集成与市场应用价值并重的新阶段。
权威认证:混动技术首获特等奖的深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委员会堪称“院士天团”,由李骏院士领衔,行业泰斗、高校教授、企业总工共同参与。评审流程公正严格,获奖比例控制极为苛刻。
长城汽车早在2015年就凭借哈弗H6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过一等奖,而此次Hi4技术体系荣获特等奖,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语。
“混动技术首次获特等奖”,这一表述背后是中国汽车行业对混动技术战略地位的高度认可。混动技术作为燃油车向电动车过渡的关键桥梁,其技术复杂度极高,需要同时攻克发动机、电机、电池、电控等多重技术壁垒。
长城Hi4技术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实现了真正的技术突破。该技术体系包含4个混动四驱架构、9套动力总成,搭载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实现全工况效率最优。
从知识产权角度看,Hi4技术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2件,涵盖构型、控制、发动机、电池、悬架、安全六大技术域,并主导制定国家标准9项。这些数字背后,是长城汽车对混动技术深入布局的体现。
技术突破:Hi4如何改写混动技术格局
Hi4技术的创新价值,首先体现在打破了混动四驱的技术瓶颈。
传统双电机串并联构型难以实现四驱功能,而长城汽车全球首创的双电机多挡串并联四驱技术体系,成功突破了这一限制。这种突破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产品优势。
在动力系统领域,Hi4技术实现了多项全球首创:开发了国内首款单电机9挡并联混动四驱系统Hi4-T,填补了国内混动硬派越野技术空白;凭借全球首款耐高温双VGT增压器及高效燃烧系统,使3.0T发动机实现了全球最高工程热效率。
形象地说,Hi4就像给车辆装上了一颗智慧的“中央大脑”(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和两条强健的“腿脚”(前后双电机),能够根据路况、驾驶意图,在毫秒间智能、精准地分配前后轮扭矩。
这意味着,用户无需复杂的操作,即可在任何工况下自动获得最优的驱动效果,实现了“四驱的体验,两驱的能耗”。
电池安全同样是Hi4技术的亮点。长城汽车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创的越野专用电池包,通过高安全关键技术,实现了同级产品中全温域功率最大与防护最强的卓越性能。
智能化方面,Hi4技术开创性地研发了全地形智能识别与控制技术,融合先进算法与大数据模型,实现了32种越野场景、3种城市场景的精准识别与匹配,识别精度高达99%。
这些技术突破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完整的系统创新。从动力到电池,从操控到智能,Hi4技术体系展现了中国汽车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全面进步。
市场验证:从技术优势到市场优势的转化
任何技术的价值,最终都需要通过市场来检验。Hi4技术体系在这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3年5月到2024年底,Hi4技术体系相关车型累计销售41万辆,实现收入913亿元,税收58亿元。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该技术不仅具有创新性,更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数字背后是深刻的产业逻辑。Hi4的成功,在于它精准切中了最大用户群体的核心痛点:既要满足日常通勤的经济性,又渴望在周末假日获得诗和远方的全场景能力。这种“全都要”的需求,在Hi4出现之前,往往意味着高昂的成本。
Hi4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高价值的“技术普惠”,将以往仅存在于高端豪华车型的四驱性能和混动节能体验,带入了主流价格区间。
这41万车主,不仅是销量数字,更是41万个对中国自主技术创新投下的信任票。他们用真金白银,验证了Hi4技术路线的正确性与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市场成功的背后,是Hi4技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该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全场景的驾驶体验,既满足了节能环保的要求,又不牺牲驾驶乐趣和实用性。
在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Hi4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2020年到2024年,长城硬派越野车国内市占率从10%飙升至52%,带动自主品牌整体占比从26.9%跃升至80%。
这一市场地位的转变,不仅体现了Hi4技术的产品竞争力,更折射出中国品牌在技术自信上的全面提升。
全球布局:Hi4技术出海重塑国际竞争格局
Hi4技术体系的成功不止于国内市场,在国际舞台同样表现出色。该技术体系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产品已出口至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9个国家。
在澳洲市场,长城汽车2025年1至9月累计销量达39343台,同比增长23.7%,市占率达4.3%,在澳洲市场位居全品牌第七、中国品牌第一。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Hi4技术体系的全球适应性。该技术不仅符合全球最严格的排放标准,更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展现出中国汽车技术的成熟度与国际竞争力。
从技术出口到标准输出,长城汽车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Hi4技术体系包含的9项国家标准,将企业技术语言转化为行业通用语言,为中国汽车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带动:Hi4如何撬动千亿级产业链
一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往往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Hi4技术体系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直接销售收入上,更表现在对全产业链的带动作用上。
从产业链角度看,Hi4技术体系推动了从零部件供应到整车制造,从销售服务到后市场开发的全面升级。这种带动效应,对于构建自主可控的汽车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在就业促进方面,Hi4技术相关产业链创造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从研发工程师到技术工人,从销售顾问到售后服务人员,该技术体系为社会提供了多层次就业机会。
技术创新方面,Hi4技术的突破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其成功实践证明,中国汽车企业完全有能力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引领行业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Hi4技术体系在拉动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该技术相关车型的热销,带动了汽车消费的升级换代,为内需提振注入了新动能。
未来展望:从Hi4看中国混动技术的演进路径
Hi4技术获特等奖,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引领。从该技术的成功,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混动技术的演进路径和发展方向。
技术层面,混动技术正朝着更高效率、更智能化、更全场景适应性的方向发展。Hi4技术在全地形识别、扭矩分配等方面的创新,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产业层面,混动技术将与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技术路线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这种多元技术路线的并存与融合,将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层面,随着混动技术成本的持续下降和性能的不断提升,其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从高端车型到大众市场,混动技术将实现更广泛的普及。
从全球视野看,中国混动技术正从跟随者向并行者乃至引领者转变。Hi4技术的成功,为中国汽车技术参与国际竞争赢得了话语权,也为全球汽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结语:
获奖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高起点。随着Hi4技术体系的持续迭代与应用拓展,它所带来的不仅是长城汽车一家的成功,更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催生更多的创新应用,为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当李骏院士等评审专家将特等奖的荣誉授予Hi4时,他们肯定的,是一项技术所能达到的高度,更是一个产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长城Hi4的这枚奖章,镌刻着中国汽车人的智慧、勇气与远见。(作者:霍弘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