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直呼后悔,真不该信你们引进思域TypeR

本田狂拍大腿,我就不该信你们把思域Type R带过来。

640马力、前驱、纽北最速前驱车——思域Type R,这台车从名字到性能都像极了日系性能车的“反叛者”。它不像GT-R那样靠四驱和涡轮横扫赛道,也不像Supra那样背靠宝马技术重生,它是本田用一台2.0T+前驱+手动挡“三件套”,在性能车圈里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的狠角色。可当它终于被官方引进中国,挂着“东风本田”标出现在4S店时,我试驾完却听到不少车友摇头:“真买我不买”。这台曾经让无数人彻夜刷论坛、攒钱等平行进口的“神车”,怎么一落地反倒凉了?

外观:战斗到连后视镜都不放过

第一眼看到实车,我承认被震撼了。那套宽体包围、中置三出排气、超大尾翼和红色Brembo卡钳,不是贴纸,是真家伙。前脸的“H”标在Type R上被换成了红底,像极了赛车旗,仪式感拉满。最让我意外的是后视镜——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降低风阻和提升高速稳定性,专门设计成“刀锋”造型。本田工程师告诉我,这玩意儿在100km/h以上能减少0.01的风阻系数,听着不多,但在纽北赛道,这可能是0.5秒的差距。

但问题也来了:这车太招摇。在市区开,回头率比保时捷还高,保安拦你问“是不是改装车”,路人拍照发朋友圈配文“警车来了”。你要的是一台能激情驾驶的车,不是一台移动的社交货币。有位车主跟我吐槽:“我买Type R是想下赛道,结果每天在小区被围观,连快递小哥都来问我‘这车能漂移不’?”

内饰:赛道思维,但日常有点“反人类”

坐进驾驶舱,我第一反应是:这哪是家用车,分明是赛车座舱。Recaro桶椅包裹性极强,肩部和侧向支撑像被一双大手牢牢按住。但身高180cm的我,头顶离车顶只剩两指,后排?放包都嫌挤。中控布局极简,没有大屏,没有语音助手,甚至连CarPlay都要后期加装。空调出风口是机械旋钮,挡把是短行程金属头——一切为驾驶服务,一切为减重让路。

本田直呼后悔,真不该信你们引进思域TypeR-有驾

可当你停好车,想导航回家,发现中控屏连个高德地图都没有,只能靠手机支架。本田说这是“纯粹驾驶体验”,但消费者要的是“能激情也能通勤”。一位老哥试驾后直言:“我愿意为性能买单,但不能为‘反人类’设计买单。每天上班堵车,手握方向盘,脚踩离合,还得手动调空调,谁受得了?”

动力与操控:前驱的极限,被本田玩明白了

2.0T地球梦发动机,329匹马力,420牛·米扭矩,匹配6MT。纸面数据不算炸裂,但实测0-100km/h 5.3秒,纽北圈速7分44秒,前驱车天花板。我开着它在山路跑了一圈,才真正明白什么叫“人车合一”。

这台车的转向手感是线性的,不是电子味十足的轻飘感,而是像老式机械舵机,每一寸转动都反馈着路面信息。底盘调校偏硬,过弯时车身几乎不侧倾,但滤震很干脆,不像某些性能车“颠到脑仁晃”。最惊艳的是前轮扭矩分配系统(Torque Vectoring)——过弯时内侧轮会轻微制动,把动力“推”向外侧轮,实现“弯道加速”。我试过连续S弯,油门可以比普通前驱车晚收1秒,出弯速度快了至少15km/h。

但问题也出在这:太硬核了。L2级辅助驾驶?没有。自适应巡航?没有。车道保持?别想了。这车就像一把赛车刀,你拿它切菜,不是不行,但容易伤手。有位媒体同行试驾后说:“我开完Type R再开自家的CR-V,感觉像从战斗机换到拖拉机,但反过来,从CR-V换到Type R,我得缓半小时。”

价格与竞品:神车光环,敌不过现实算计

本田直呼后悔,真不该信你们引进思域TypeR-有驾

官方指导价34.99万元。听着不贵,毕竟一台AMG A35都要40万+。但问题是,你花35万,买到的是一台“只能激情不能日常”的车。我们拉三台竞品对比:

领克03+ Cyan(约26万元):2.0T+8AT,540匹马力(Cyan版),百公里加速4.4秒,外观同样战斗,但内饰有大屏、L2辅助、座椅加热——性能不输,舒适性完胜。

高尔夫GTI(约24万元):2.0T+7DCT,220匹马力,虽是“小钢炮”,但大众调校偏舒适,适合城市通勤,性价比高,适合“偶尔激情”。

斯巴鲁WRX(暂未引进,平行进口约38万):2.4T+6MT,271匹马力,四驱系统,更适合雨雪天气和山路——四驱控的最爱。

思域Type R在性能上是王者,但在“全能性”上输了。你买它,等于放弃舒适、放弃科技、放弃后排,只为那一脚油门的快感。而领克03+用更低价格提供了接近的性能和更好的日常体验,这让Type R的“神车”光环显得有点虚。

用户真实反馈:有人爱到骨子里,有人三天就想卖

我在车友群做了个小调研,收集了10位真实车主的反馈:

本田直呼后悔,真不该信你们引进思域TypeR-有驾

@广州阿Ken:“提车三个月,跑了2000公里,1500公里在赛道。这车就是为赛道生的,日常开?算了吧,油耗13个,堵车累死。”

@成都小李:“后悔了,原本想买来上下班代步,结果每天腰酸背痛,老婆说像坐‘拖拉机’,准备挂二手平台。”

@北京老张:“值!我就是冲着‘纽北最速前驱’来的,每次红绿灯起步,看奥迪A4L车主眼神,爽!”

结论很清晰:Type R的受众极窄,只属于那些“能为驾驶放弃一切”的硬核玩家。普通人买它,大概率是“梦想照进现实,结果发现现实太硌人”。

本田的“错”在哪?不是车不好,是期待错位

本田没错,Type R也没崩。它依然是目前市面上最纯粹、最极致的前驱性能车。错的是我们——我们把它当成了“平民超跑”,结果它是一台“赛道下放的赛车”。

本田直呼后悔,真不该信你们引进思域TypeR-有驾

就像你期待《头文字D》里的AE86,结果买到手发现它没有空调、没有ABS、晚上开大灯会跳闸。情怀是滤镜,现实是镜子。本田引进Type R,是诚意,但市场教育没跟上。消费者以为买的是“能日常的性能车”,结果拿到手是“能上街的赛车”。

未来:性能车的出路在哪?

新能源时代,Type R这样的燃油性能车还有未来吗?有,但必须进化。下一代Type R或许会加入混动系统,用电机弥补低扭,用电池降低重心。三电技术不是性能车的敌人,而是新武器。就像保时捷918用混动打破圈速纪录,Type R也可以。

但核心不能丢:手动挡、驾驶参与感、人车沟通。如果为了“智能化”砍掉这些,那它就不再是Type R,只是一台“性能标签贴纸车”。

所以,本田该不该引进Type R?该。但消费者该不该买?我劝你先试驾,再问自己:我到底要的是“能开的神车”,还是“能日常的性能”?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如果你有35万预算,会选Type R,还是领克03+?或者干脆等电动钢炮?评论区聊聊。

本田直呼后悔,真不该信你们引进思域TypeR-有驾

(P.S. 试驾那天,我特意穿了运动鞋,结果开完一圈,左脚离合踩得发酸。这车真不是开玩笑的,它要的是你的全身心投入。老铁们,你们试过最“累”的车是哪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