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掉粉29万!小米SU7车门打不开引爆安全危机,专家批设计傲慢,新国标将终结隐藏把手

雷军的微博掉粉29万,数字不大,但侮辱性极强。这事儿吧,你不能孤立地看。因为就在这个数字跳动的同时,成都天府大道的凌晨,一辆小米SU7正像一颗失控的流星,在浓烟和烈火中燃烧。粉丝数下跌和这团火光之间,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线的另一头,拴着一个至今都让人后背发凉的问题:为什么车门打不开?

雷军掉粉29万!小米SU7车门打不开引爆安全危机,专家批设计傲慢,新国标将终结隐藏把手-有驾

我们先把画面拉回到那个凌晨。行车记录仪是个好东西,它没有感情,只会记录。我们看到的就是一辆SU7高速失控,一头扎进绿化带,然后就是翻滚、碰撞,最后“嘭”地一下,火光冲天。这是任何一个司机最极致的噩梦。路过的好心人冲了上去,有人用手砸,有人找来灭火器,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生死时速》。但最让人绝望的是,英雄们在外面急得团团转,车门却像被焊死了一样,纹丝不动。直到消防员带着切割机赶来,一切都晚了。

诡异的是,雷军在哪儿?他在帕米尔高原,带着二十多个工程师,为小米下一款SUV搞高海拔测试。阳光、雪山、壮志凌云。他发的微博,字里行间都是征服自然的豪情。可评论区里,早就不是什么“雷总牛逼”了,而是一片“彻查!”“给个说法!”的火海。一边是燃烧的生命,一边是云淡风轻的公关照,这反差,太刺眼了。所以那29万粉丝的离去,与其说是失望,不如说是一种无声的投票。

现在,我们聊聊那个致命的门把手。小米SU7这玩意儿,叫半隐藏式门把手。听起来特高科技,对吧?雷军自己都介绍过,说你不用抬起,按一下内部的微动开关,门就“优雅”地开了。本质上,它是个电控按钮,不是你家老普桑上那个能用蛮力拉开的铁疙瘩。正常情况下,这设计能降低一丁点儿风阻,让车看起来像一块光滑的肥皂,特别有未来感。

雷军掉粉29万!小米SU7车门打不开引爆安全危机,专家批设计傲慢,新国标将终结隐藏把手-有驾

但车祸,从不发生在“正常情况”下。猛烈撞击,第一件事就是电路系统可能歇菜。全车断电,你那个优雅的微动开关,就成了一块没反应的塑料。这时候想从外面开门?没门。唯一的希望,是车内藏在门板底部的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机械拉手。问题来了,车外的人够不着,车内的人呢?可能已经因为撞击昏迷,或者在浓烟中根本找不到那个“逃生暗道”。

你可能会说,这是小米一家的问题吗?还真不是。这几乎是整个新能源车行业为了“颜值”和“低风阻”这两个KPI,集体走火入魔的一个缩影。从特斯拉开始,这股隐藏式门把手的风就刮了起来,小鹏、蔚来,谁不装一个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新势力。长城汽车的魏建军倒是清醒,公开吐槽过这玩意儿“碰撞缺电打不开”,还说长城“没被带歪”。当时听着像商战互黑,现在回头看,简直是预言。

更讽刺的是,早在今年3月,安徽铜陵那起更惨烈的事故,同样是小米SU7,同样是碰撞后起火,3个女大学生,同样是被锁死在车里。一次是偶然,两次呢?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设计哲学上的傲慢。同济大学的专家朱西产教授分析过,碰撞时如果气囊没爆,车门就不会自动解锁;或者电瓶线路断了,解锁指令发出去也没用。更要命的是,按现有标准,碰撞后车门没解锁,你甚至没法追究车企的责任。看,人家在规则的灰色地带里,跳得很欢。

雷军掉粉29万!小米SU7车门打不开引爆安全危机,专家批设计傲慢,新国标将终结隐藏把手-有驾

好消息是,工信部终于看不下去了。那个叫《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已经甩了出来。核心要求就一条:车门外必须有机械解锁功能,而且要保证事故后不用工具就能打开。翻译一下就是: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紧急时刻,得让外面的人能用最原始的办法把门拉开。如果这玩意儿正式实施,那些全隐藏式的门把手,基本就得告别历史舞台了。

雷军掉粉29万!小米SU7车门打不开引爆安全危机,专家批设计傲慢,新国标将终结隐藏把手-有驾

科技点亮生活,可别锁死生路。我们为自动驾驶欢呼,为零百加速疯狂,但所有这些,都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上:安全。成都那场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一辆车和一个生命,更是烧掉了无数消费者对某些“炫酷科技”的盲目信任。对雷军和所有新势力大佬来说,现在最该测试的,不是什么高原续航,而是在断电、变形、起火的极端情况下,那扇门,到底还能不能给生命留一条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