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重生的2025:全球技术第一,为何销量仍淡如水?
先来说个事儿,奇瑞这个在国内车圈用了20多年时间就为发动机技术干翻全球的品牌,今年居然创下了港股车企IPO最大纪录。而且呀,在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不光甩出了它的新技术大礼包,还直接宣布了一件让同行扎心的事——鲲鹏天擎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8%,中国的发动机技术正式站上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听着挺猛吧?但说实话,奇瑞这个名字咱们心里总觉得怪别扭,毕竟它的销量表现跟它的技术雄心完全不搭啊!这里头又是咋回事?要捋清这个问题,得先从奇瑞的“发动机梦”说起。
奇瑞与它的发动机梦:技术“鬼才”,也有老底子
回到99年,那会儿奇瑞刚有点模样时,就抛出了“A计划”——必须自己搞发动机!哪怕当时的国内市场都靠合资品牌活着,人家照样觉得,车是自己的,发动机也不能靠别人。光这份倔强劲头,就值一声服气。后来奇瑞的发动机技术真是杠杠的,体现在它不光能自己造发动机,还时不时冒出点全球领先的小突破,比如鲲鹏天擎这事儿,真是让不少同行噎了好几口空气。
奇瑞自家高管都调侃说,他们压根不像车企,简直是个披着造车皮的发动机公司。虽然玩笑成分有点重,但咱们细想,像奇瑞这么多年扎根技术,从99年搞发动机,到如今26年零积累,这个厚实的家底真不是所有车企都能比。
可,有技术,真的就一定有销量吗?你咋就不得不承认,奇瑞的车虽然骨子里很“硬核”,但跑到市场上,场面就没那么好看了。
销量表现不佳:榜单上总靠边压阵,这谁受得了?!
咱们先拿数据说事儿。以今年9月燃油车销量榜为例,奇瑞艾瑞泽8在轿车榜单里勉强排第10,而更受关注的SUV榜里,奇瑞的瑞虎8又一次掉到第8名。看似进了榜,但总有种“尾巴总收不住”的既视感。
再放大到新能源领域,奇瑞的新能源车风云A9L排到了第39名。这个成绩甭提了,完全是在榜单里刷存在感。对比来比亚迪、吉利这样的品牌早就在榜单前几名不挪窝,奇瑞的差距实在不小。
可能你会问,奇瑞明明技术这么牛,咋就卖不好?事情可不是技术说了算,毕竟咱们买车也不是光为了看数据榜单,大众关注的点远比技术复杂得多。
技术厉害但“差一股劲”:奇瑞缺的到底是什么?
先让咱们从用户视角找原因。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奇瑞的产品设计和品牌调性总是没有真正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拿奇瑞艾瑞泽8或者瑞虎8举例,它们的外观和内饰设计虽然没啥硬伤,但感觉就是少了一点让人“哇塞”的地方。不是说奇瑞不努力,而是它给人的品牌印象还停留在“扎实耐用”这档,而不是“高端时尚”这种。
再举个细节,这些年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都开始打“智能”这套牌,奇瑞的手劲儿虽然不弱,但在系统体验和交互功能上,确实落后其他品牌,尤其是吉利、比亚迪这种愿意砸钱研发智能化体验的新玩家。在这种情况下,你再去和智能体验更好的车企抢市场,难度可想而知。
然后咱们回头看奇瑞自己的品牌定位。作为一个技术导向型车企,奇瑞的品牌建设从来就不以“情感价值”打头阵。简单说,它没有和用户建立起“情绪联系”。比方说,吉利有年轻人喜欢的缤越和星越,长城有豪迈硬派的哈弗,而奇瑞除了“还是蛮不错”的技术标签,基本没能让消费者直接联想到自己的一张王牌。
奇瑞的未来:机会在哪,路还要怎么趟?
说到这,一个扎心的问题就摆在桌面上了:空有一身神技术,奇瑞就注定在国内市场“卖不动”了吗?其实也不见得。随着未来汽车市场逐步向新能源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奇瑞在发动机技术上的积淀是它继续深耕产业链的重要底气。而且它今年的重大技术突破算是一张漂亮的底牌,只要营销和定位调整得当,用技术去绑定“市场情绪”,再打“新能源+智能化”的组合拳,等它运营摸对了方向,也许就真能翻身。
这里补一句个人看法吧。奇瑞的问题,说白了不是“产品不行”,而是“让它走到消费者心里”的路有点堵。这不是技术研发能解决的,而是品牌营销和用户洞察需要较真盯上的。卖车从来不是卖技术参数,而是卖人们想要的“感知体验”。如果奇瑞能在这方面下点狠功夫,它肯定还能“回春”。
2025年,奇瑞终于靠资本和技术走到台前。但我更相信,它缺的这一刻,只是时间的问题。发扬技术底蕴,整合智能生态,让我们祈祷奇瑞未来能再来一次市场惊喜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