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啊,小米汽车在市场上火了一把,不管是它的造型,还是车里的那些花里胡哨的新功能,确实让不少人眼前一亮。
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对科技产品有追求的那一波,阵阵地被它吸引,毕竟外观流线、内饰讲究,光是看着就觉得时髦高级。
这么说,小米汽车颜值高,技术新潮,这是没得黑、值得肯定的。
但我想聊的不光是这些表面上的事儿,更重要的是,汽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说白了,汽车不管怎么变,不管什么智能驾驶、自动泊车、百公里加速多少秒,这都不能离开一个根本:安全。
咱们开车在路上,最在意的还是能不能平平安安地到家,车有多快其实没那么重要。
可是最近小米汽车一些设计,给我的感觉是有点“玩火”,尤其是关于安全调校和驾驶引导这方面。
举个例子,现在不是很多新车都在主打“驾驶激情”吗?
你轰油门的时候,中控屏幕上会给你来一段动画,视觉上特别刺激,仿佛你不是在城市路上开车,而是在赛道上一样。
这种设计挺讨巧,看着酷炫,能让人有一种“我要飞起来”的冲动。
可是我就问一句,这种东西真的适合放在大家都要用的家用车上吗?
视觉刺激和激情是好,但它把油门和动画绑定在一起,无形之中在鼓励大家多踩油门,多加速。
这会不会让原本冷静的驾驶,变得冲动和不理智?
咱们都知道,电动车的加速能力很强,随便一脚下去就是百公里三四秒,这以前是超级跑车才能有的水平。
可问题是,咱们开车的环境不是跑车赛道,都是城市道路、乡村小路、上下班高峰,大家都在交通规则里互相配合。
你要是在路上随时“激情一把”,那对自己对别人都是隐患。
车不是玩具,更不是展示自己“酷炫”的工具。
一辆汽车承载了太多人的安全,里面坐着父母孩子,外面还有那么多路人行人,一旦有人被刺激“耍酷”,后果谁都承担不起。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我是不是过于保守了,现在不是都在追求“科技感”“速度激情”吗?
其实啊,科技的进步本身没错,但不能让科技感变成安全隐患。
就拿小米汽车的刹车漂移事故来说,这些都是“激情功能”带来的副作用。
很多人原本没想飙车,结果被中控动画一带节奏,突然变得“头脑发热”,深踩油门,结果控制不住。
其实,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一时冲动造成的,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人被外部刺激影响了心态。
想想看,大家都在家里,谁希望自己孩子开车的时候,被一块屏幕给“点燃”,然后一脚下去玩极限?
小时候父母怎么教我们的?
开车得稳得慢,安全第一。
车厂给的诱导,跟我们的生活常识违背了。
咱们不是不要新科技,但科技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不是用来制造危险的。
再说小米汽车,它现在是新势力代表,很多人对它有期待,觉得能把手机上那一套互联网思维用到车里,带来“颠覆”。
这个思路没毛病,创新值得鼓励,可安全是任何创新都不能牺牲的底线。
有些功能,真的要多想想它对实际驾驶的影响。
比如说,踩油门时的动画效果,看着挺有趣,其实是在强化驾驶者的心理暗示,让他觉得快就是酷。
但在真实路况下,快往往带来危险。
大家都知道,城市道路不是赛车场,很多不确定因素,说变就变,谁也预料不到。
做车和做手机不一样,做手机出点Bug,最多重启一下,做车出点问题,可就是人命关天的事。
所以,我觉得,车厂在做新功能的时候,脑子里要始终绷着一根弦,就是“这东西会不会让驾驶者冲动,会不会增加事故概率?”如果答案有可能是肯定的,那就要停下来,重新考虑。
现在很多车企都喜欢宣传“智能化”“赛道级性能”这些词,仿佛车子的价值就是看谁跑得快、谁技术更炫,其实这种观念是有点偏了。
汽车的终极价值,是让人安全舒适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你要是天天追求极限、激情、刺激,那你不是在开车,是在挑战生命。
科技发展,最终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大家都生活在风险里。
还有,咱们别忘了,公共道路是大家共有的空间,不是谁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一个人在路上“激情”,其他人就要承担他的后果。
这也是为什么交通法规对大家都有要求,不能随便飙车、不能随意变道。
车企在引导驾驶行为时,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能光想着怎么吸引年轻消费者,也不能只是追求销量。
真正能赢得用户信任的,是那种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企业。
其实,很多老车厂能几十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安全可靠”这四个字。
大家选车,不光是图个外观时髦,更看重的是“这车我天天开,不会出事”。
新造车势力如果只重技术和速度,忽略了安全,等风头过去,消费者还是会回归理性,到时候品牌口碑受损,后果很严重。
说到底,小米汽车现在还处在探索期,很多新思路值得肯定,但在安全方面,一定要慎之又慎。
别让酷炫功能变成安全隐患,别让驾驶激情变成事故诱因。
每一个新功能,开发出来之前都要问一句:“它会不会让人开车更不安全?”如果答案不确定,就要多做测试,多听用户意见。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不能打折。
咱们老百姓买车,图什么?
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车能天天带着家里人平平安安地出门,安安全全地回来。
速度这些东西,偶尔玩玩可以,但不能成为主旋律。
车企要想长远发展,还是得把安全做扎实,把那些“激情诱导”功能收敛收敛。
用户用得安心了,口碑自然就有了,生意也长久了。
现在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越来越有话语权,新势力层出不穷,创新氛围浓厚,这是好事。
但我特别希望大家在变革的路上,别忘了安全是所有汽车人的底线和良心。
技术可以不断进化,外观可以越来越时尚,但安全必须始终如一。
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每一个用户的信任,也对得起整个社会的期望。
总之,小米汽车也好,其他新造车势力也好,大家别只顾着追求快和酷,更重要的是想清楚,车是什么,车是载着一家老小、承载着幸福和安全的工具。
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应该以安全为前提,给用户带来便利和安心,而不是刺激和风险。
科技可以让生活更精彩,但千万不能让安全变成“可选项”。
大家都该记住,安全才是最值钱的“科技”,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
希望所有车企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把每一个车主的安全放在心上,把每一个功能都做到安全可靠,这样,中国汽车才真的能走得更远、更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