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致命碰撞背后的罗生门:4人救援拳打脚踢车门纹丝不动,客服称“碰撞即解锁”遭现场视频打脸,隐藏式把手成生死障碍

那天凌晨3点18分,成都天府大道南段,一辆白色小米SU7 Ultra在夜色中划出一道刺眼的弧线。 先追尾前车,再冲过绿化带,车身瞬间腾起火焰。

小米SU7致命碰撞背后的罗生门:4人救援拳打脚踢车门纹丝不动,客服称“碰撞即解锁”遭现场视频打脸,隐藏式把手成生死障碍-有驾

路过的司机停下车,四个人冲上去想救人,拳头砸向车门,脚踹在金属上发出闷响,门把手却纹丝不动。 有人拿来灭火器,火势太大,黑烟裹着热浪把人逼退。

最后消防员用电锯切开车身,驾驶员邓某某已经没了呼吸。 事后警方通报,他31岁,血液酒精浓度超标,属于酒驾。 但视频在网上炸开锅:为什么车外的人死活拉不开那扇门?

小米SU7致命碰撞背后的罗生门:4人救援拳打脚踢车门纹丝不动,客服称“碰撞即解锁”遭现场视频打脸,隐藏式把手成生死障碍-有驾

2025年10月13日这天,事故现场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 画面里,救援者围着车转圈,有人甚至用拳头捶打车窗,车门把手却像焊死一样。 目击者说:“我们试了所有办法,那把手按不下去,也掰不动。 ”

这种半隐藏式的电子门把手,平时轻按就能弹开,但那一刻成了冰冷的障碍。 同一天,成都交警发布通报,确认车辆川AC9在超车时时速超过104公里,追尾后失控起火。

10月14日,小米汽车客服的回应来了。 他们说,车辆一旦收到碰撞信号,会立刻整车解锁,从车外拉把手就能开门。 但网友不买账:“信号收到了吗? 为什么现场没解锁? ”客服补充:“最终以警方调查为准。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扔进水里,涟漪荡开。

人们翻出小米SU7的说明书,上面写着碰撞后解锁功能依赖电路畅通。 可事故中,电池前置的电动车,碰撞后12V电瓶线路容易断裂,车门锁没了电,再智能的系统也成了摆设。

小米SU7致命碰撞背后的罗生门:4人救援拳打脚踢车门纹丝不动,客服称“碰撞即解锁”遭现场视频打脸,隐藏式把手成生死障碍-有驾

技术派的人站出来分析:小米SU7的解锁流程设计得挺精巧。 碰撞瞬间,安全气囊电脑会发指令给门锁,整个过程不到一秒。 但问题出在“如果”上——如果碰撞没触发气囊? 如果线路断了?

一位汽车工程师打了个比方:“就像你家的智能锁,停电时还得靠备用钥匙。 可电动车门把手的机械开关藏得太深,紧急时谁找得到?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事故中,类似车门无法开启的案例至少有3起,涉及不同品牌。

行业标准被扒了出来。 中国法规要求碰撞后非碰撞侧车门必须能打开,但没硬性规定备用电源。 相比之下,欧洲一些国家要求电动车配备双电路冗余,确保断电后还能解锁。

新能源车电池起火速度极快,平均蔓延时间只有一两分钟。 这次事故里,从碰撞到火势失控,不过几分钟。 路人那番徒劳的尝试,成了生死时速的残酷倒计时。

舆论场里,隐藏式门把手成了众矢之的。 特斯拉、蔚来都曾因类似设计被吐槽,这次小米被推上风口浪尖。

小米SU7致命碰撞背后的罗生门:4人救援拳打脚踢车门纹丝不动,客服称“碰撞即解锁”遭现场视频打脸,隐藏式把手成生死障碍-有驾

事故次日,小米港股跌了5.59%,股民在论坛发帖:“安全才是电动车的底盘,噱头再炫也得让路。 ”

社交媒体上,有人发起投票,七成参与者认为车企该明确标注应急解锁方法。 一位车主晒出自己车的机械拉手:“我特意贴了荧光贴,怕万一出事。 ”

警方调查还在进行中。 关键问题悬而未决:碰撞信号到底传没传到车门? 车辆电路是否完好? 现场尝试过机械解锁吗? 这些答案能厘清责任,但逝去的生命已无法挽回。 邓某某的家人保持沉默,事故报告出炉前,一切猜测都是漩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