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朋友79800买的秦Plus,再开回迈腾,有几句大实话想要说
这年头,马路上的“绿牌”是越来越多了,仿佛一夜之间,咱们身边开电车的朋友就多了起来。老司机们聚在一起聊天,话题也从以前的“你这车百公里几个油?”变成了“你家充电桩好装不?”说实话,作为一个摸着方向盘超过十年的老油车党,我对新能源车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怀疑、观望,到后来的尝试,再到如今的感慨,真是一步步被现实“教育”过来的。前阵子,去朋友家串门,他那辆7.98万提的秦Plus DM-i就停在楼下。闲来无事,借来开了一圈,本想着就是代个步,没想到这一开,直接把我开“懵”了。更“刺激”的是,当天下午,我又得开回自己那辆20多万的迈腾去接人。这一来一回,两种截然不同的驾驶体验,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让我这个老司机,有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不吐不快。
先聊聊动力,这绝对是新能源车颠覆传统认知的第一把“火”。以前开那些10万左右的燃油车,比如朗逸、卡罗拉、宝来,怎么说呢?城市里代步,够用。但真要上高速,或者想超个车,那感觉就有点“肉”了。特别是车速上了110km/h,再想加速,发动机嗡嗡叫,油门踩到底,车速提升得也慢悠悠的,超车那叫一个没底气,心里直打鼓。可开了秦Plus,嘿,这感觉完全不一样了!纯电驱动的特性,让动力输出又快又猛,一脚电门下去,那种推背感,是油车很难给到的。8万块的车,180匹马力,316牛米的峰值扭矩,这数据,直接把同价位的朗逸、卡罗拉甩出几条街,甚至跟我的迈腾比,零百加速7.3秒对9秒,优势也是明摆着的。绿灯亮起,电车起步那叫一个干脆利落,你就是那个“最靓的仔”。有网友调侃说:“以前是‘油门焊死’也超不过,现在是‘电门轻点’就甩开”,这话真不假。这种动力上的降维打击,是开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的。
再说说油耗,这可是咱们老百姓最关心的“真金白银”。我的迈腾,2.0T排量,市区里跑一跑,油耗轻松上两位数,一年油费一万六七是常态。可朋友这秦Plus,有家用充电桩,晚上谷电充电,一度电才三毛钱。平时上下班,纯电模式通勤,一公里成本不到两毛钱!就算跑长途,亏电状态下综合油耗也就6、7个,比同级别的燃油车省了快一半。算笔账,一年跑2万公里,油车油费1.2万以上,秦Plus算上电费油费,7000都不到。八年下来,光油费就能省出一辆秦Plus的钱!这差距,想想都让人心动。难怪有网友说:“以前是加油心疼,现在是充电心疼充电桩不够用”,虽然是玩笑,但也道出了电车在使用成本上的巨大优势。“买车容易养车难”的老话,在新能源时代,似乎得换个说法了。
最后,综合用车成本这块,新能源车的优势更是全方位的。除了油费,保养也省心。电车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变速箱、发动机,常规保养项目少,费用自然低。虽然混动车有两套系统,保养比纯电车略贵,但跟油车比,还是省。至于大家担心的保值率和换电池,我觉得现在真不用太焦虑。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保有量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成熟,二手车市场也在逐渐接受,保值率会慢慢稳定下来。而且,厂家普遍提供8年或15万公里的三电质保,甚至终身质保,家用车开个十年八年的,很少有超过20万公里的,电池真坏到要换的概率并不高。那些跑了几十万公里的网约车电池衰减数据也显示,虽然有衰减,但离“报废”还远着呢。
当然,新能源车也不是十全十美,它的痛点同样明显。就拿朋友这7.98万的秦Plus入门版来说,纯电续航才55公里,实际开也就30多公里。如果每天通勤超过20公里,就得天天充电。有家充还好,没家充的话,天天找充电桩,那真是“充电五分钟,找桩两小时”,麻烦得很。所以,如果真想买混动,我建议直接上纯电续航更长的版本,虽然贵点,但用起来省心。另外,跑高速多的朋友也得注意,亏电状态下,混动车本质上就是辆油车,优势就不那么突出了。
回到标题,开了朋友7.98万的秦Plus,再开回我的迈腾,这感觉就像是从智能手机穿越回了功能机。空间上,秦Plus虽然定位A级,但宽高都不输迈腾,内部空间感很好。智能化上,那更是天壤之别,大屏、车联网、智能语音,迈腾的那套老系统显得有些“跟不上趟”了。总结一下,新能源车在动力、成本、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已经足够让很多油车车主“真香”了。但续航、充电便利性,依然是绕不开的现实问题。那么问题来了:当“省钱”和“省心”不能兼得时,你会为了每月省下的几百块油钱,去忍受找充电桩的麻烦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