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

早晚高峰的车流里,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恍惚:握着方向盘,却像在操作一块会移动的屏幕? 仪表盘上的算力参数比转速表更显眼,语音指令比换挡拨片更常用,“驾驶”这件事,似乎正慢慢从“体验”变成“程序”。 但就在2025年9月的慕尼黑,宝马用新世代BMW iX3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65年前,它让世界记住驾驶的乐趣;65年后,它依然在提醒我们:有些东西,不该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时间拉回1959年的冬天,慕尼黑的会议厅里飘着淡淡的雪茄味,却压不住满室的凝重。 那时的宝马还在泥潭里挣扎,主营的摩托车和微型车年销量不足3万辆,账本上的亏损数字叠了一层又一层。 董事会的桌子上,摆着一份已经成型的收购方案——被戴姆勒收购,似乎是这家公司唯一的出路。 当所有人都准备举手同意,让宝马成为别人“餐桌上的剩余价值”时,赫伯特·匡特站了起来。 这位来自化工和电气领域的实业家,带着几位少数派股东坚定地摇了头:“宝马不该只是个附属品,它该有自己的灵魂。 ”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就是这声“不”,改写了宝马的命运。 几个月后,代号“Neue Klasse”的项目悄悄启动——没有退路,只能押上全部家底。 他们要造一款不一样的中型轿车,排量在1.5到2.0升之间,既要能满足日常通勤的实用,又不能丢了驾驶的乐趣。 1961年法兰克福车展上,BMW 1500一亮相就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全新的平台、全新的动力,哪怕是日常开着去买菜,也能在转弯时感受到精准的操控。 预订量远超工厂产能,到1963年,宝马不仅扭亏为盈,还给股东发了战后第一笔红利。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更重要的是,Neue Klasse彻底重塑了宝马。 在此之前,中型轿车只是“平庸的家庭代步工具”,舒适和实用是唯一的标准;但BMW 1500把精准转向、紧凑底盘装进了家用车里,开创了“中级运动型轿车”的新品类。 欧洲人突然发现:原来家用车也能有驾趣,原来开车不只是从A到B的移动。 后来福特、欧宝跟着推出运动化中型车,而宝马用3系、5系把“驾驶者之车”的标签焊在了自己身上,甚至推动整个欧洲中级轿车市场从“舒适导向”转向“运动导向”——这场行业变革,从宝马的一次“不服输”开始。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65年过去,当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把所有车企都卷向“算力竞赛”时,宝马又一次站在了转折点上。 2021年,它重新提起“Neue Klasse”这个名字,不是怀旧,而是要在纯电时代里,再做一次“难而正确的事”。 外界以为它会跟着走“渐进式转型”的路,把燃油车的技术缝缝补补装到电动车上,但宝马偏不——新世代BMW iX3,是从里到外的“重新造车”。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现在的电动车,好像都在比“屏幕有多大”“算力有多强”,但宝马却把心思花在了“怎么让车更好开”上。 它没有用一颗“超级芯片”包揽所有功能,而是选了四颗专芯分工:驾驶控制、自动驾驶、娱乐交互、基础功能各管一摊。 就像餐厅里不会让主厨同时去做甜品和调酒,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才能做到极致。 在此基础上,“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应运而生——把动力、制动、转向、能量回收这些核心系统拧成一股绳,响应时间压缩到1毫秒以内。 踩下加速踏板的瞬间,动力不会有半分延迟,那种“跟脚”的顺畅,是很多新势力电车很难做到的;松开踏板时,动能回收也不会有突兀的顿挫,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自然。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就连交互系统,宝马也没跟着“屏幕竞赛”的风。 全景iDrive系统不追求“屏占比”,而是强调“视线向前”——把车速、导航这些关键信息,精准投送到驾驶者前方的视野里,不用低头看屏,也能掌握所有情况。 它还用了自研的超近距投影平视显示技术,把信息投在纳米涂层风挡玻璃上,4K清晰度,就算戴偏光墨镜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别人在比“屏幕有多炫”,宝马在想“怎么让智能不打扰驾驶”——毕竟,再好的屏幕,也不如握稳方向盘时的安心。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电池和电驱,更是这台车的“硬实力”。 第六代大圆柱电池比第五代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还减少了50%的钴和20%的石墨,加了更多镍和硅,能量密度提升超过20%,续航多了30%,充电速度也快了30%。 更聪明的是,它用了无模组设计,把电池包直接嵌在车身底部——这样一来,车辆重心变低,高速过弯时就像被“吸”在地面上,急转弯也不会晃得人头晕。 为了这套电驱技术,宝马连续八年投了超过10亿欧元,光是解决“励磁电机的精准控制”和“高温散热”这两个难题,就花了无数心思。 最后实现的效果,是能量损耗降了40%,整车效率提了20%——开起来既有力,又不费电,这才是电动车该有的“驾趣”。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而对中国用户来说,新世代BMW iX3最贴心的,是它背后的“中国朋友圈”。 宝马没有把海外版直接搬过来,而是从底层操作系统开始自研,还融入了华为鸿蒙生态、阿里大模型和腾讯车载应用——就像给一件西装量身改了袖口,每一处都贴合中国用户的习惯。 比如和阿里联合开发的语音助手,能听懂你说的“先导航去公司,路过咖啡店停一下”,不用分两次指令;比如和Momenta合作的辅助驾驶,在国内高速上能稳稳跟车,就算在城市里遇到加塞,也能顺畅应对——这些“本地化细节”,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真的懂中国 roads 上的开车需求。

当世界都忘记了驾驶,只有宝马还在坚持_1757138977153-有驾

就连供应链,宝马也和中国企业绑得很紧。 和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的合作,早就不是“买电池”那么简单,而是从电芯规格开始一起研发,把中国的制造能力变成自己全球新能源战略的一部分。 这份“接地气”,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是宝马在中国20多年的体系投入换来的——它知道,要把“驾趣”带到中国,就得先懂中国的用户。

从1959年的“拒绝被收购”,到2025年的“拒绝随波逐流”,宝马一直在做同一件事:守住“驾驶”的本质。 现在的电动车,很容易变成“会跑的智能终端”,但宝马记得:车的核心,永远是“人”。 是踩下踏板时的响应,是转动方向盘时的反馈,是人与车之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

其实不止造车,我们的生活里也常有这样的时刻:当所有人都在追求“快”和“新”时,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气。 宝马的坚持,不只是造了一辆好车,更是守住了一种初心——驾驶不该是被稀释的“程序”,而该是有温度的“体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