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最近没掀起过“买什么车”的家庭内部辩论啊,一到选车这档子事儿,大家脑袋里就跟上演烧脑悬疑剧似的,你说纯电,好,又怕“里程焦虑”突然找上门,想搞混动、燃油,担心被环保政策追着跑。
正想着“买个折中的”,结果,增程式汽车就这样悄摸溜进视野——既能油也能电,横看竖看像个“万金油”选手。
但你发现没,这货一边销量蹭蹭往上冲,另一边业内大佬们却搞出了“生死推理赛”——有的喊着“它是未来”,有的堪比神算子:“撑死三五年,赶紧跑路。”
到底谁在装谜语人?
咱老百姓眼下买不买,真是心里发虚。
话说回来,2024年这个节点怎么看,增程车“香不香”?这事,还真值得一层一层扒下去,好好琢磨琢磨。
明面上,数据摆那儿:去年一年,中国市场竟然干掉了118万台增程车!
理想、问界这些高端玩家在25万以上价格区间杀得红红火火,人均一台“老板梦”。
你对比下,不仅买车省了一大截,绿牌、低保养、油电两手抓,咋看都像是躺赢。
日常上班,电量走200多公里轻轻松松;
节假日跑长途,也不用像纯电那样机场补电站排队一小时,只需五分钟,油一加完,咻——重回路上。
再一看市场,有的十来万也能拿下增程,走量又走心,妥妥“全民爆款”。
这波操作,对于怕“半路趴窝”的朋友,那属实是吃了颗定心丸。
可凡事都有“但是”。
你刷社交平台就会发现,“脱裤子放屁”这剧本已经被网友喷得快成段子了:
“发动机不直接驱动,反倒用来发电,电送到电机再驱动轮子,传递的每一步都有能量损失,白白消耗。”
尤其高速路上跑着,一低头油耗表,吓一跳——理想L7亏电后上7.6升/百公里,谁说不心疼钱包?
省油嘛,到底能省多少,不如宣传里那么梦幻。
其实大家都明白,增程车的最大优点就是站在时代风口里,承接了两边的安全感需求。
但想一直乘风破浪,真的没那么容易。
真正让业内夜不能寐的杀手锏,远不是段子,而是实验室里那群穿白大褂的工程师们——
固态电池,把这场游戏规则都要重写!
此处画风一转,得说说什么是固态电池。
业界吹风:续航上千公里不是梦,像长安的新一代金钟罩,号称能跑1500公里;
更狠的,充电10分钟,赶得上你买瓶水的功夫;
自燃啥的?抱歉,人家固态电解质解决了根本性风险。
此时,背着个发动机满地跑的“增程路人甲”,就多少显得有点尴尬——
专家问你:快充像加油,谁还愿意让发动机一直吊在底盘当“备用电源”?
新能源头部企业们纷纷调转船头,甩掉增程包袱,开足马力冲向纯电+固态新世界;
宝马都不带眨眼直接停投增程;
比亚迪、宁德时代们排队官宣“固态电池正在路上”;
这一通连招下来,仿佛在大声喊:“增程只是暂时的怜悯,未来没你份。”
那是不是三五年后,增程车真的能和大哥们说再见?其实事情又没那么绝对。
退一步讲,技术更新换代这事,总有人跟着踩雷,也有人享受红利。
在那些充电桩稀稀拉拉的三四线城市,在工地、高原、寒冷地区,传统充电实在不方便,这会儿,增程车还是最接地气的“万金油”。
别忘了,北上广深等地政策风向正悄悄变了味,2035年“燃油禁售”,“能不能再烧油发电”会不会被环保条款堵死,没人打包票。
技术那头,固态电池还在推进期。
但一旦量产且价格下调,增程车自带的“油电混合系统”不仅难以说服新一代车主,整台车反倒比纯电做得还复杂、还贵,要说是下一代主力,谁信?
李想喊出那句“增程生命周期只有3-5年”,不是没道理,主流需求还是得看大势。
如果你把人生设定成“赌技术”,现在买增程就像押注现在的快感,未来几年你预计还会跑长途、蹲在充电荒漠,那妥妥稳赚不赔;
但盯着趋势,2027年固态电池一普及,充电5分钟、续航500公里成新标配,“烧油发电”可就尴尬咯,你图啥?
那问题就回到原点了,增程到底适合谁用?
一部分人,其实就是看重一个“稳”字:
每天上班邻近市区,电池用就行,偶尔自驾新疆西藏,油箱也能托底,再也不用为“没电也没油站”的双重焦虑落泪。
但另一部分,心里早有算盘:
不仅希望未来养车便宜、用车环保,还想体验“极速补能”——谁能接受眼睁睁看着充电技术一日千里,自己还在老掉牙的加油站排长龙?
站在路口的人难免犹豫,这一代增程车卖不动了,会不会以后保值更难,再卖二手直接“打骨折”?
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技术每进一个节点,都会有一批上一代“弃子”;
和当年单反相机被手机拍照按死,MP3被智能手机清空市场,套路如出一辙。
还别说,目前的增程方案有一项“硬伤”一直是车辆工程师不愿深聊的尴尬区——
“能耗二次转化”!
你开着发动机发电,再经过电机变换,推动轮胎滚动,各个环节每损耗一点能量,总算账,等于多背了一层负担。
跑高速时动力响应慢、油耗高;
城市堵车续航有优势,但一旦大面积跑远路,你会发现,总账单并不比混动、燃油低多少,甚至保养成本算下来,还得算上两套系统的隐形维护费。
以前买绿牌觉得能进一线城市,不用担心限号;
以后政策收紧,纯电成标配,增程也未必能独善其身——
大规模迭代升级不到位,新一代客户可能只认“新能源纯正血统”,很现实!
其实行业内部对增程车的真实态度早就分化:
一种声音:“买的就是个适应期缓冲!”
让充电网络完善、纯电续航更可靠、快充更便捷的这几年,给暂时过渡人群一条路。
还有一种:“要不是现实充电桩太坑,谁会买‘一车两命’?”
归根结底,如果你家周围充电比买大乐透还难:
增程,是稳妥。
你活在补能便利的主城区,理性点,真没必要为个发动机、几百公里“过剩续航”买单。
科技的发展一浪盖一浪,这年头怕就怕你下注押错赛道——
买车本该是享受,别让焦虑压垮钱包,也别让市场风口误导了选择。
要说“增程车是否该下手”,咱只能讲:天下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有的是不同时间窗口下的选择权。
谁让技术总比人想得快一步。
你觉得呢,眼下会不会再多给增程几年机会,还是该豪赌一把,抛开“电油双重保险”,迎接下一个纯电时代?
留言聊聊,增程车你怎么看,听说最近身边真有打算“抄底”的吗?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